

每日一文摘
忍耐好,忍耐好,忍耐二字當奇寶。一朝之忿不能忍,鬥勝爭強禍不小。身家由此破,性命多難保。休逞財勢結怨仇,後來要了不得了。讓人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無煩惱。

最新學習資訊

為響應 上淨下空老和尚提倡學習中華傳統文化與因果教育,特定期舉辦光碟教學,以上悟下道法師主講的「每日論語」光碟為學習教材,並由傳統文化老師習講《太上感應篇》。
- 學習《論語》是為了學說話,學做事。
- 學聖人處世之道,還可以幫助學佛。
- 《太上感應篇》是端正人心,改造社會風氣的一大法寶。
- 做到心善、語善、行善,為社會安定,盡一己之力。
每周學習《群書治要360》義理


萬物生長是有時節的,但使用卻沒有節制,這樣物資勢必會用盡。

古代治理天下,達到非常細緻周詳的地步,所以國家有足夠的積蓄可以依靠。

修身和治國,沒有比節制欲望更重要的了。《禮記》上說:「欲望不可放縱。」

縱觀古往今來有家有國的領導者,取得成功,無一不是憑藉勤儉節約。

亡國敗家無一不是由於奢侈縱欲。勤儉的人節制欲望,奢侈的人放縱欲望。

放縱欲望的人危險,節制欲望的人安全。
最新文章

悌治天下|蔡禮旭老師講故事
周文王的父親是王季,王季有兩位兄長,一位是泰伯,一位是仲雍。他們三兄弟都是太王所⋯⋯
3/4淨宗九祖智旭蕅益大師圓寂日|遍閱經……
智旭大師(公元1599年~1655年),又稱蕅益大師,明末清初高僧,淨土宗第九代⋯⋯
2/23淨宗七祖省常大師圓寂日|道慕廬山……
省常大師(西元959~1020年),宋代高僧,中國佛教淨土宗第七代祖師。俗姓顏,⋯⋯
叔敖埋蛇|蔡禮旭老師講故事
在春秋戰國時代,楚莊王有一位很有名的臣子,叫孫叔敖。孫叔敖為人很仁慈,有一天他看⋯⋯
焚書坑儒|蔡禮旭老師講故事
焚書坑儒 春秋戰國時代,秦國有一位宰相叫李斯。李斯的嫉妒心很強,心胸很狹窄。他有⋯⋯
3月7日 悟道法師《每日論語》光碟教學
學祖宗智慧 改人生命運 為響應 上淨下空老和尚提倡學習中華傳統文化與因⋯⋯
大禹治水|蔡禮旭老師講故事
我們不要小看自己這一顆真誠之心,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為什麼古聖先王可以名⋯⋯
2/7淨宗六祖永明延壽大師圓寂日|萬善莊……
永明延壽大師(西元904~975年),唐末五代時僧人,為淨土宗六祖,亦為法眼宗三⋯⋯
迎請周公|蔡禮旭老師講故事
周武王去世之後,周成王年紀還小,由他的叔叔周公輔政,輔佐周成王治理天下。後來成王⋯⋯
毛義養親|蔡禮旭老師講故事
在古代,有個孝子叫毛義。因為那時是亂世,讀書人大多不願意出來做官,只想自己獨善其⋯⋯
教育沒有大小事
很多人看到這個孩子十一、二歲了,行為很偏頗,氣得要死,其實他已經是十來年都沒教好⋯⋯
1/29淨宗十二祖徹悟大師圓寂日|紅螺典……
徹悟大師(公元1741~1810年),清代著名高僧,中國淨土宗第十二代祖師。大師⋯⋯
穿的少叫漂亮?你害了孩子一輩子!
父母對美的觀點會影響小孩。而現在小孩覺得什麼是美?名牌就是美,當他覺得名牌就是美⋯⋯
【老萊斑衣】老萊七十,戲彩娛親。作嬰兒狀……
他雖然已經七十多歲了,但卻從不說自己年老,還常常穿著各種色彩鮮艷的衣服,故意裝作⋯⋯
「華藏道德講堂」七天學習班
為響應上淨下空老和尚提倡學習中華傳統文化與因果教育,上悟下道法師特於遠離塵囂、環⋯⋯
如何找回失去的道德要從「家庭」做起
現代父母都太過縱容孩子,凡事總是幫忙打理妥當,捨不得讓他們自己動手做;然而,過多⋯⋯
小孩學才藝的目的
要提升孩子的才華,就要正確的引導他對才能的認知。首先要明白學這麼多的才能,目的何⋯⋯
選錄古人詩詞歌句
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富隨貧且隨喜,不開口笑是癡人。
勸孝歌-曹同佳
富貴養親易‧親常有不安‧貧苦養兒難‧兒不受飢寒‧一個人‧兩條心‧為子總是勝為父‧⋯⋯
【曾參養志】曾子養志,請與有餘。母齧其指……
德育故事-二十四孝圖說一 四、【曾參養志】 周 曾子養志,請與有餘。母齧其指,負⋯⋯
1/13淨宗四祖法照大師圓寂日|缽中現聖……
法照大師(公元747~821年),俗姓張,唐朝高僧,中國淨土宗第四代祖師。大師一⋯⋯
仁、義、禮、智、信對內臟的影響
人生病有三個原因,有外在的,有內在的,和不內不外的。外在的原因是風、寒、暑、濕、⋯⋯
素食的功德利益
古德云:「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世人每遇天災人禍,往往心中忿恨不平、⋯⋯
【閔損蘆衣】孝哉閔子,衣蘆禦車。感父救母……
周朝時候,有位孝子,姓閔名損,字子騫。他幼年的時候,母親不幸早逝,父親又娶了繼母⋯⋯
健康與環保的新飲食
上了年紀就特別重視身體的健康,所以我們要時常與父母、長輩溝通,有正確的觀念才會做⋯⋯
【仲由負米】子路盡力,負米奉親。親沒仕楚……
周朝時候,有位賢人,姓仲,名由,字子路,是孔子的學生。小時候家裡貧困,天天吃的都⋯⋯
【虞舜耕田】虞舜大孝,竭力于田。象鳥相助……
在遙遠的虞代,有一位孝子「舜」,姓姚,名重華。他的父親叫瞽瞍,既沒有知識,又喜歡⋯⋯
認識《中國傳統倫理道德教育》-淨空老法師
真誠愛心,無毫分不善夾雜,人人上善、家家和樂,自然不起三災諸難。
學習傳統文化 改造自身命運-胡小林董事長
誰定了我的命運?自己的念頭起心動念。「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這八個字決定了自己的⋯⋯
中國傳統書院教育構想-培養儒釋道三家教學……
禮記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自古中國聖王治國,均以倫理道德因果教育為根本。中⋯⋯
「淫」和「殺」二種惡業
「淫」和「殺」二種惡業,是一切眾生生生死死、輪迴在六道的根本原因。最難斷除的是淫⋯⋯
財富的道理
財富是你命裡有的,不用去爭,命裡有的丟都丟不掉,命裡沒有爭也爭不來,所以你要跟人⋯⋯
進必趨,退必遲
孩子的眼睛不專注,表示他沒有恭敬心,心也很浮躁。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缺乏禮節的教育⋯⋯
尊長前,聲要低
現在的孩子對於什麼時候應該講話,什麼時候不應該講話,缺乏掌握的分寸,往往一群孩子⋯⋯
凡是人,皆須愛
新加坡的許哲女士,是新加坡的國寶人物,人生幾十年致力於照顧病人,照顧貧窮的人。曾⋯⋯
一句話沒有講好,可能引起家庭分裂。
幸福人生講座 – 蔡禮旭老師 《朱子治家格言》提到「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往往⋯⋯
中華聖哲傳統教學綱要-淨空老法師
淨空法師講述於2004.9.11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已修訂 「朱子白鹿洞書院揭示」⋯⋯
落實三個根-淨空老法師
在中國傳統學術中,儒釋道是三個根本。佛的根是十善業,有十善業的根,念佛哪有不⋯⋯
落實四種教育-淨空老法師
中國傳統教育已有五千年,教什麼?就是教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教了五千年。這麼大的國家⋯⋯
這種體質是否不適合素食?
問:開始素食之後,記憶力與理解力顯著減退,對日常生活造成不便,此情形已持續多年。⋯⋯
延壽藥言
與人反對,當使人注意,勿使人忿怒。作事要留餘地,責人切忌盡言。
格言錄
天下事,安能盡如人意,須戒動怒,怒時每有過分之言。人生不順之境,十居八九,惟有耐⋯⋯
朱子治家格言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一粥一飯, 當思⋯⋯
吉祥的人言語少,急躁的人言語很多
吉祥的人言語少,急躁的人言語很多,當一個人滔滔不絕,他的心是很急躁的,沒有安全感⋯⋯
小羊跪乳、烏鴉反哺——動物親情的天性流露
畜生裡面還有知道孝順父母的,古書裡常說,我們真正能看到,烏鴉有反哺之恩。老烏鴉太⋯⋯
教學從胎教開始
作父母不願意帶小孩,小孩生下來,請一個傭人來教,這個小孩長大是什麼樣子?到小孩長⋯⋯
幽冥問答錄白話註解 節錄
鬼神能看見無形的東西,聽到沒有聲音的事情,人在世上的種種思想行為,鬼神都知道看到⋯⋯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如果你用道德來教化他,你用禮義來做為人心的教化方法,「齊⋯⋯
中輟生的導護
用真誠心對待他們,讓孩子能感受到妳的愛心,再慢慢的將他們行為導正
怎樣用《弟子規》教育好孩子
先把自己改變了,再去改變你的家庭,改變你的企業,改變你的學校。愛是先幸福自己,後⋯⋯
人為何要遵守五倫關係
一個人處世待人的態度是從家庭養成的,有句老話講「三歲看八十,七歲看終身」,所以家⋯⋯
教育重在以身作則
真正要把小孩教好,自己要以身作則,而且一定要像古聖先賢那個辦法,小孩生下來就開始⋯⋯
維繫五千年長治久安的重要因素是中國的傳統……
中國的家教跟中國家的精神跟功能太好了,維繫中國五千年的長治久安。功能裡面最重要的⋯⋯
教育一定要紮根
教育非常重要,會影響一生的行為。教育一定要紮根,而真正的根是胎教!中國古人都懂得⋯⋯
家齊而後國治
在儒家中講到的齊家、治國、平天下,其根本就是如何「齊家」,齊家就要有家道、家風和⋯⋯
家庭教育是中國五千年文化的根
教學的中心是什麼?父子有親,這個親就是親愛。所以倫理的教育就是親愛的教育,父子這⋯⋯
親師合作才能教好孩子
真正關心兒女,真正關心下一代,老師跟家長要密切配合,才能把他們教好。所以,教育是⋯⋯
養不教,父母過
在一個家庭,作父母的一定要知道兒女在想什麼、說些什麼、做些什麼。父母要是不知道,⋯⋯
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學習的榜樣
今天作父母、作老師,跟從前教兒女、教學生,不能用同樣的心態,因為這樣你是決定收不⋯⋯
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家庭什麼最重要?教學為先。所以,家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大根大本,做父母不容易!家⋯⋯
因果教育是避免競爭造成社會失序的有效方法
現代的教育,從小大人教小孩競爭,好像不競爭將來就不能生存,這個教導錯了,這個教導⋯⋯
尊師重道–父母要為孩子樹立榜……
我們懂得尊敬老師,是父母教的。我在六、七歲的時候,好像念了四個月的私塾,以後就沒⋯⋯
女子教育的重要
現在人把小孩生下來,找個奶媽去照顧,所以母子的恩沒有從前那麼厚。人情淡薄,世道衰⋯⋯
家庭教育的缺失是社會動亂的根源
世界動亂,整個世界動亂,動亂的根在哪裡?沒有人知道。許多人在研究動亂的根源,有人⋯⋯
兒女是母親教出來的
古時候教兒教女是母親的事情,母親不離家庭,不離兒女。父親出門謀生,擔負起家庭的經⋯⋯
培養聖賢—婦女的重大社會責任
嬰兒出生二、三天,雖然不會說話,可是他已經會看會聽,看到這些大人在他面前言談舉止⋯⋯
《弟子規》是做給孩子看的,是身教不是言教
家庭和睦、社會和睦、國家和睦、天下和睦,是教出來的,不教怎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