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友
• 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歟!—論語
• 孝弟者,仁之祖也。—管子
• 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滅。—俄諺
• 最親愛、最仁慈者,無如我之雙親。—卡匿奇
• 余兩親之洪恩,雖建黃金之紀念碑高矗雲表,未足言報。—披卻路
• 大孝終身慕父母。—孟子
• 事親以得歡心為本。—曾文正
• 子孝雙親樂,家和萬事成。
• 當家纔知米貴,養子方知親恩。—諺語
• 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 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孝經
•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家語
• 樹欲靜,風不止;子欲養,親不留;夜誦此語涕莫收。—陸游
• 父母原來樹木同,那能免得落秋風,勸君儘力生時養,死後悲號總是空!—古詩
• 椎牛而祭,不如雞豚之逮親存也。—曾子
•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無父母時方知;世間最難得者弟兄,有弟兄時不覺。—羅仲索
•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詩經
• 三兄四弟一條心,門前泥土化黃金。-諺語
• 同氣連枝各自營,些些言語莫傷情,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弟兄。-法昭禪師
忠厚
• 萬事處之以寬,則福自厚矣。-勸善要言
• 人之存心仁厚者,其用尺度量衡、必公平均一,不貪小利,以虧他人,此即善也。-袁氏世範
• 肩擔小民,一錢五分本錢,入市營利,一家性命所係,我卻要在他身上去討便宜,能有幾何?-焦淡園
• 錢財不可不惜,然亦不可苛刻,我能寬一分,則人受一分之惠。如小本生理及挑負奔馳者,惟仗工夫氣力養家活口,尤當加倍優恤;在我釐毫之寬,所去有限,彼得一釐一文,所喜無窮。-願體集
• 作事要留餘地,責人切忌盡言。-金纓
• 責人時:要含蓄,忌太盡;要委婉,忌太直;要疑似,忌太真。-呂新吾
• 覺人之詐,不形於言;受人之侮,不動於色;此中有無窮意味,無窮受用。-邵二泉
• 覺人之詐,不宜說破,惟以至誠遇之,待其自愧可也。-申涵光
• 察見淵魚者不祥。-列子引諺
• 凡應人接物,胸中要有分曉,外面須存寬厚。-願體集
• 與人反對,當使人注意,勿使人忿怒。-英諺
• 有退步時須退步,得饒人處且饒人。-西溪叢話
• 饒人不是癡漢,癡漢不會饒人。-諺語
• 浮躁淺率,褊窄迫促,德不足才亦不足;凝重寬厚,廣大從容,德有餘福亦有餘。-胡達
• 謙卑何曾致禍,忍默沒個招災,厚積深藏遠器,輕發小逞凡才。-呂近溪
• 人若開口便刻薄、尖酸、好議論人者,不惟無福,而且無壽。-願體集
• 古銘云:「恭則壽。」此是實理。我常見龐眉鶴髮之人,必有謙抑恭敬沈潛簡重之色;彼輕浮驕肆者,往往夭折;自古才子不永其天年,總是器小自滿耳。-劉忠介
正直
• 有一言而可常行者,恕也。有一行而可常履者,正也。-申鑒政體
• 正直者,策略之上乘也。-莎士比亞
•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孟子
• 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論語
• 日間作事,無愧於心,夜間睡眠,安然自適。-哈定
• 日間不作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喫驚。-諺語
• 他人之舌,吾不得而箝之,能修德義,讒言自息。-鐵滔
• 吾人反身自省,倘絕無愧疚之處,幸福也。-英諺
• 不正直,則時時畏人知,精神之苦痛無窮。-陸費逵
• 姦姦巧巧,背上揹把稻草。-諺語
• 良心之責甚於笞。-雷克斯
• 世界無論何時,無不需要正人,到處有厚禮等待著他。-瓦那美刻人有以失機自憾者,不知人苟立志於正直,則決不為世間所閒卻;虛心平氣以觀世,凡用人者,孰不願得正直者而任之乎?斯邁爾
• 常見有樸訥之人,毫無特長,僅以正直之故,得人信用,致成大業。而才華卓越之人,身敗名裂,甚或陷身囹圄,皆不正直之故也。-陸費逵
誠實
• 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誠為天下倡。-曾文正
• 誠實之人,彼蒼獨厚遇之。-樸柏
• 處己、臨下、事上,皆當以誠為主。-薛敬軒
• 誠實為人生之至寶。-西諺
• 再沒有比至誠之力強的。-德意志青年團標語
• 以至誠待人,尟有不令人感動者。-羅明德
• 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孟子
• 大樂莫如無愧怍,至誠乃得有經綸。-何丹溪
• 誠者萬善之本,偽者萬惡之基。-勸善要言
• 作德心逸日休,作偽心勞日拙。-書經
• 汝若欺本心,本心必復汝之仇。-利差特
• 人說一句謊話,每視為無關輕重,殊不知尚須另造二十句謊言,以維持其先發之一句也。-瑪克俄瑞
• 挾智術以用世,殊不知世間並無愚人。-胡文忠
• 口惠而實不至,怨菑及其身。-禮記
• 不誠實者,早晚必歸失敗。-瓦那美刻
謹慎
• 真正大英雄,卻於戰戰兢兢,臨深履薄處做將出來。-羅大經
• 諸葛一生惟謹慎。-諺語
• 治心有無窮工夫,敬之一字,乃大總括。-高忠憲
• 勤為無價寶,慎乃護身符。-姜太公
• 小心謹慎,是做人的要件。-斯密斯
• 大禍奇災,不入謹慎人家。-勸善要言
• 慎乃百年提撕緊鑰,敬為千聖授受真傳。-勸戒全書
• 調養怒中氣,隄防順口言,留心忙裏錯,愛惜有時錢。-汪綬之
• 責人時,須想著人非聖人,孰能無過?律己時,須想著細行不衿,終
累大德。-朱樹新
• 終身為善不足,一日為惡有餘。-何垣
• 立名以一生,而失之僅頃刻。-英諺
•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諺語
• 下錯一著棋,滿盤皆是輸。-諺語
• 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北夢瑣言
• 幾事不密則害成。-易經
• 君子不願聞人之私,聞人之私者,危道也。-閱世芻言
• 見善如渴,聞惡如聾。-勸世要言
• 敬勝怠者吉,怠勝敬者滅。-大戴禮記
• 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敗也,必在慢之。-荀子
• 吾人最大之安全係恐懼心。-希司比亞
• 天下之事,勝於懼而敗於忽。-呂東萊
• 行坦途者肆而忽,故疾走則蹶;行險途者畏而慎,故徐步則不跌。患
生於所忽,禍起於細微。-說苑
• 勿輕小事,小隙沈舟;勿輕小物,小蟲毒身。-關尹子
• 寸火能焚雲夢,蟻穴能決大隄。-抱朴子
• 涓流雖寡,浸成江河;爝火雖微,卒能燎野。-漢書
• 小孔不補,大孔叫苦。-諺語
• 差以毫釐,謬以千里。-漢書
•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三國誌
• 塞一蟻孔而河決息,施一車轄而覆乘止。-意林引物理論
• 不以小事為輕,而後可以成大事。-拿破崙
• 常存敬畏。-胡安璞
沈靜
• 青人易犯幻想之病,幻想太過者,其面貌必現呆滯之狀;甚有呼之不
應,與不言,若不聞者;治之之法,莫妙於靜。-百科全書
• 身之修養主乎動,心之修養主乎靜。-蔣維喬
• 莊敬自強,安肆日偷。-禮記
• 知慮生於精神,精神生於安靜。-胡文忠
• 靜中有無限妙理。-朱子
• 無上妙道,原從沈潛幽靜中得來。-修道真言
• 天地間真滋味,惟靜者能嘗得出。-呂新吾
• 靜默能增加人思想之速力。-瓦那美刻
• 凡係天君澹定之人,其云為動作,常有真理與之為伴。--
• 心安理得。-諺語
• 涵養到著落處,心便清明高遠。-程子
• 登高使人意遐,臨深使人志深。-顧子義
• 琴淡得古趣,心清聞妙香,世事靜方見,人情澹始長。--
• 清明在躬,志氣如神。-禮記
• 人心如水,靜止則明;不為物引,不為欲縈,主一無適,積養自純。
-敬字訣
• 多讀古人書,靜思天下事,乃可歛浮氣而增定力。-李文忠
• 感情不可過熱烈,因為熱烈感情的橫流,極易衝破理智之堤。--
•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
-諸葛亮
• 學者萬病,只一箇靜字治得。-呂新吾
• 一切言動,都要安詳,十差九錯,只為慌張。-呂近溪
• 輕浮二字,是子弟百惡之根。-張履祥
• 鎮靜工夫,為人生行事最不可少者;此如珍貴之藥石,能治療各病;
因人生一切煩惱,皆由性情浮躁而來也。
勤儉
• 黃金無種子,惟生於勤儉之家。-英諺
• 池水不流動,則生腐敗小蟲;心神怠惰,必生邪念惡感。-巴敦
• 百種弊病,皆從懶生。-曾文正
• 當省而不省,必致當用而不用。-魏禧
• 今日用盡,明日求人。-呂近溪
• 濫用者必苟得,揮金如土,斷斷不能不取非其有。-座右銘
• 欲去貪污,不可不先去奢侈。-西細洛
• 欲矯奢侈之弊,當自不負債始。-司邁爾斯
• 不足生於無度。-家語
• 能儉約者不求人。-曾文正
• 節儉樸素人之美德。-程子
• 惜衣有衣穿,惜食有食喫。-諺語
• 勤能補拙,儉以養廉。-金纓
• 儉之一字,其益有三:安分於己,無求於人,可以養廉;減我身心之
奉,以賙極苦之人,可以廣德;忍不足於目前,留有餘於他日,可以
福後。-唐彪
•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朱用純
• 節省一辨士,等於賺一辨士。-英諺
• 凡己所能為之事,勿使他人為之。-脫拉夫
• 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諺語
• 從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張知白
• 人生境遇本無一定,心以為不足,則常不足;心以為有餘,則常有餘;
• 一切服食酬應,終宜不脫寒儉本色。-陳眉公
• 居家之道,惟崇儉可以長久,處亂世尤以戒奢侈為要義。-曾文正
• 觀人家起臥之早晚,而知其興衰。-龐氏家訓
• 長將有日思無日,莫到無時想有時。-諺語
• 服僅文身,何必太絢。食惟果腹,豈可過豐。-安樂銘
• 人若以時裝自衒者,直如裁縫匠之玩物。-英諺
• 勤為財之左手,儉為財之右手。-赫顯理
• 勤以得之,儉以守之。勤而不儉,無異左手拾而右手撒也。-密爾頓
安分
• 進取之念,人所同具,但須明現在之地位,按步就班,漸次而上;若欲急進而力有所不逮,則不如意事,必紛至沓來,而身心交病矣!
• 天下事豈能盡如人意,心境須恬適,隨遇而安;苟稍有不如意者,便生見少觖望之想,徒增鬱鬱耳!-陳眉公
• 人何以有失望,多因不能安分,希望太大,動遭失敗之故耳。
• 要無煩惱要無愁,本分隨緣莫強求,無益語言休開口,不干己事少當頭。-羅念菴
• 無論處何境遇,而敬、恕、勤三字,無片刻可弛;苟能守此數字,則無入而不自得。-曾文正
• 安莫安於知足,危莫危於多言,貴莫貴於不求,賤莫賤於多欲。-高忠憲
• 君子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論語
• 有麝自然香,不必當風立。-諺語
• 鼓鐘於宮,聲聞於外。-詩經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漢書
• 冰炭不言,冷熱自明。-晉書
• 珠在山不求貴價於人,人自貴之。-論衡
• 分也者,分也。言政治者重分權,言學問者重分科,言生計者重分業。
凡一社會必賴人人各審其分之所在,而各自盡其分內之職,乃能生存
發達。苟人人不安於其本分,而日相率以希冀於非分,勢必至盡荒其
天職,而以互相侵軼為事,則社會之紐絕矣!-梁啟超
• 吾人生此環境,丁此時期,惟有勤勉乃身,委曲求全,所有尊己黜人
的誇誕之念,及羨人恨己的怨艾之念,均是不可存的。-梁啟超
• 平情而論,世界上比我們用力多而成功少的人,實在數不勝數;縱令
有一二才具不如我者,而能身居高位,亦必有其特長。小而言之,即
如在戲班中當個班主,乞丐內做個頭目,乃至於在土匪中充個首領,
亦必有他的相當能力和才具,始能被人擁戴,否則決難持久。所以人
• 貴安分,不可妄自尊大,怨憤不平。
• 欲除煩惱先忘我,各有因緣莫羨人。-古詩
• 守本分而安歲月,憑天理以度春秋。-安樂銘
• 樂天知命故不憂。-易經
• 樂乎天命復奚疑?-陶靖節
知足
• 過莫大於不知足。-老子
• 人若知進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倪
文節
• 古詩有云:不結良緣與善緣,日貪財利苦憂煎,豈知往世金銀寶,借
汝權看幾十年。又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蓋求足何時足?知足便
足也。-邵康節
• 人生衣食財祿,皆有定數,當留有餘不盡之意。故儉約不貪,則可延
壽;奢侈過求,受盡則終;未見暴殄之人得皓首也。-焦澹園
• 童生進學喜不了,尚書不陞終日惱。-呂近溪
• 財多越求,官高越謀,人心不足,何日夠休。-安樂銘
• 不知足詩曰:終日奔波只為飢,纔方一飽便思衣;衣食兩般皆具足,
又想嬌容美貌妻;取得美妻生下子,恨無田地少根基;買得田園多廣
闊,出入無轎少馬騎;槽頭結了騾和馬,嘆無官職被人欺;縣丞主簿
還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若要世人心裏足,除是南柯夢一回。-邵
康節
• 苦樂無常境,得失無定形。人處苦境時,望稍勝此者,即為至樂;及
到彼境,則相習以為固然,久之又成苦境矣!相遞而上,在在皆然。
故云:『人心不足蛇吞象。』言無滿足之期也。能知此理者誰乎?|劉
忠介
• 不著袈裟嫌多事,一著袈裟事更多。-諺語
• 凡所難求皆絕好,及能如願轉平常。
• 井涸而後知水之可貴,病而後知健康之可貴,兵燹而後知清平之可貴,失業而後知有業之可貴。凡一切幸福之事,均過去方知。人在福中不知福。-諺語
• 緩步當車,晚食當肉,寡營是智,無病是福,這個中間討了多少受用。-吉人遺鐸
• 德業常看勝於我者,則愧恥增;境遇常看不及我者,則怨尤息。
想到沒得著時,便是布衣也好;想到沒得喫時,便是蔬菜也罷。
知足常樂,能忍自安。-以上俱勸戒全書
• 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安樂銘
• 孔子蔬水曲肱,樂在其中,顏子陋巷簞瓢,不改其樂。此處見得一分,則心泰一分,見得十分,則心泰十分。-陳廷敬
• 勢至八九分即已,如張弓然,過滿則折。-朱子
• 飽三餐飯當知足,得一帆風便可收。-無名氏仿康節詩
• 樂不可極,樂極生哀;欲不可縱,縱欲成災。
• 家坐無聊,須念食力擔夫,紅塵赤日;我官不達,當思高才秀士,白首青衿。-金纓
• 別人騎馬我騎驢,仔細思量我不如,回頭又見推車漢,比上不足下有餘。-古詩
• 自公侯以至乞丐,所處各不同,而不如意之事,亦各有之。-劉忠介
• 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曾文正
• 人人知足,則天下有餘;人人安分,則天下無事。-呂新吾
立志
• 將相無種,聖賢豪傑亦無種,只要人肯立志,都能做得到的。-曾文正
• 英雄不怕出身低。-諺語
• 有志者事竟成。-漢光武
• 足萬里流,大丈夫不可無此氣慨。-朱子
• 行事莫將天理錯,立身宜與古人爭。--
• 希望者,思想之母也;思想者,事實之母也。-莎士比亞
• 人生倘有希望,則艱難之中,自有慰藉;黑暗之中,自有燈火。-偉人修養錄
• 希望者,失意人之第二靈魂也。-機埃的
• 吾人莫大之尊榮,初不在能不下墜,而在下墜之後,復能上升。-哥爾彌斯
• 呼吸一過,萬古無輪迴之時;形神一離,千載無再生之我。-呂新吾
• 書不記,熟讀可記;義不精,細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無著力處。--
• 你的生命的榮枯,全視你自己怎樣去培養。-斯邁爾
• 上帝待人,至為公允,善耕耘者,必能得好收穫。--
• 造物能予人以豐年,不能植不耕之田。-魏了翁
• 天下惟自己培植自己乃可靠,外人及父兄均不能代謀也。-胡文忠
• 各人喫飯各人飽,各人洗臉各人光。-諺語
• 能予汝以滿足者,惟有汝而已。-域遜
• 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孟子
• 吾人第一須認定事業上之進步,決非偶然,能較勝一籌者,必其私人教育為之也。人而不能前進,必其心智或道德上,夙有偏跛,自傷無益,但宜速自救濟耳。-布林頓
• 自己不滿足於自己的人,應當改造自己所不滿足的地方與不快樂的部分。-瓦那美刻
• 人生好似一座危險的長橋,實在不容易過,吾人不過則已,過則必須振作精神,小心謹慎,否則是難免不出危險的。-羅明德
• 天下斷無不盡義務、老享權利之事,亦無毫不勤苦而能成功之理。所以吾人除急謀自立以求解決一己之生計外,實無善法以維持自己的活路和生存。-菲斯的
• 時至今日,吾人惟有向自立之目標努力,不可預存望人幫助之心。須知天助自助者,我能自立,然後愛我者,方能為我盡力也。--
• 治心治身,理不必太多,知不必太雜,切身日日用得著的不過一兩句,所謂守約也。-曾文正
• 吾生平所學,得一忠恕二字,一生用不盡。-范純仁
• 光陰似箭,冉冉又過十年,念德業之不進,愧名位之久竊!此後當於勤儉謹信四字之外,加以忍字渾字,痛自鍼砭。-曾文正
• 熟思生平,不堪回首!間閱舊稿,深恨學不向前,可憂可愧。-吳康齋
• 陽氣所發,金石為開;精神一到,何事不成。-程顥
• 祇要自家上進,那怕人家看輕。-諺語
果決
•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漢書
• 機會多失於躊躇。-撒伊拉士
• 畏首畏尾,身其餘幾。-左傳
• 天下之事,慮之貴詳,行之貴力,謀在於眾,斷在於獨。-張居正
• 艄工多,舟必敗。-李光弼引諺
• 築室道謀,三年無成。-諺語
• 頭腦宜清靜,思慮宜周密,決斷宜迅速。-修養叢談
•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緩緩想;想得時切莫緩,便要急急行。-呂新吾
• 事有宜急了者,有宜姑置者,了之所以安心也,置之亦所以安心也,不了又不置,終日縈縈擾擾,究竟於事無益。-居易金箴
• 截斷嚴整之時多,則膠膠擾擾之時少。-朱子
• 果決人似忙,心中常有餘閒;因循人似閒,心中常有餘累。-呂新吾
• 無論甚麼計畫,一旦著手以後,不論經甚麼時期,起甚麼變化,要一定不變、不受挫折的徐徐前進。-瓦那美刻
堅忍
• 堅忍心乃成事之根基。-哥崙布
• 凡事皆有極困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曾文正
• 不遇盤根錯節,無以別利器。-後漢書
• 不遇艱難,不知己之力。-約翰遜
•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荀子
• 凡事之勝利,屬諸最堅忍之人。-拿破崙
• 忍耐勝運命。-卡倍爾
• 人生學問,正當在失意中磨鍊出來,勿為境累也。-陸清獻
• 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遠;重擔子須是硬脊梁漢方擔得。-程顥
• 忍辱所以負重。-陸遜
• 要甜先苦,要逸先勞;須屈得下,纔跳得高。-呂近溪
• 成名立業者,多困窮家之男兒;敗家喪身者,多富貴家之子孫。-金纓
• 忍不過時,著力再忍;受不得處,耐心且受;這箇中間,除了多少煩惱。-吉人遺鐸
• 作人以能耐勞忍氣為要,吾服官多年,亦常在耐勞忍氣四字上做工夫也。-曾文正
• 百戰百勝,不如一忍;萬言萬當,不如一默。-黃山谷
• 逆我者,只消一箇忍字,定省片時,便到順境,方寸寥廓矣。故曰:『忍過事堪喜。』-李迪光
• 莫大之禍,起於須臾之不忍,不可不謹。-尹和靖
• 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成大。--
• 忍者,眾妙之門,小忍小益,大忍大益,暫忍暫益,久忍久益,化有事為無事,變大事為小事;忍之忍之,人無奈我何也。-劉忠介
• 人生惟處艱難困苦之地,傷心吞淚之時,最易消磨志氣,傷害心性。
• 須知逆來順受之義,自為寬解,安命守義,庶有進步。-箴言類鈔
• 閣下此時所處,極人世艱苦之境;宜以寬字自養,能勉宅其心於寬泰之域;俾身體不就孱弱,志氣不致摧殘,而後從容以求出險之方。-曾文正
• 孔聖之忍飢,顏子之忍貧,閔子之忍寒,淮陰之忍辱,張公之忍居,婁公之忍侮;古之為聖為賢,建功樹業,立身處世,未有不得力於忍也。凡遇不順之境者其法諸。-白居易
•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濟;一毫之拂即勃然怒,一事之違即忿然發,是無涵養力之人也。-寶訓
懲忿
• 世事萬變,人生不如意事,十居八九,忿怒之發,夫豈能免?然其害甚大,不獨殘害身體,摧傷精神,且足令人灰心短氣,動作失度,而患瘋癡。-百科全書
• 對人而怒,是為他人之過失而罰自身也。-英諺
• 忿怒在智者心中,停留不過片刻,然恒止於愚者之心中。-斯邁爾
• 智者不怒人何也?人不善則惡,善人無可怒,固不當怒;至惡人雖有可怒,然怒之無用,且必致取禍;智者所以一概不怒也。--
• 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歟?-論語
• 忿怒之人,及氣平之後,反怒其前此之怒。-撒伊拉斯
• 養生以少惱怒為本。-曾文正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諺語
• 兩悔無不釋之憾,兩怒無不成之禍。-呂新吾
• 怒時計數至十,極怒之時,計數至百。-費聖槎
• 犯而不最省事。-人生必讀書
• 神歛方能言簡,氣收自覺怒平。-庸行篇
• 對答溫和之人,即能制怒之人。-英諺
• 溫和之答語,能解忿怒。-西諺
改過
• 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 君子無他技能,惟寡欲及善補過耳。-潘諮
• 余近年得力,惟有一悔字訣。-曾文正
• 有真實的決心,打勝自己的過失,必有無窮的快樂涌現出來。-瓦那美刻
• 人有過失,非其父兄,孰肯誨責?非其契愛,孰肯諫諭?泛然相識,不過背後竊議之耳。-袁氏世範
• 仲虺贊揚成湯,不稱其無過,而稱其改過;吉甫歌誦周宣,不美其無闕,而美其補闕;是則聖賢惟以改過為能,不以無過為貴。-陸宣公
• 過後方知前事錯,老來纔覺少年非。-安樂銘
• 蘧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論語朱註
• 苦海茫茫,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反省悔悟,為自新之基。-偉人修養錄
• 後悔之淚,可以洗罪過之污。-西諺
• 人能一旦洗滌舊染,雖昔為寇盜,今日亦不害為君子。-王陽明
• 看人祗看後半截,浪子回頭金不換。-諺語
• 人雖甚怒其人,而見其人之怵惕自咎,則怒亦自止;人雖棄絕其人,而見其人能引咎圖新,則絕可復收;故曰彌天罪過,當不得一箇悔字。-人譜
• 學然後能知過,學之篤,然後能改過。-潘南山
• 才敏過人,不足貴也;博學過人,不足重也;勇力過人,不足敬也;人生第一善行,惟勇於改過而已矣。-人譜
• 一日,與友人論修身之道;友人曰,吾老矣,某曰,公勿自棄,平日為惡,即屬纊
時幹一好事,不失為改過之鬼,況一息尚存乎?-呂新吾
• 汝勿謂世間多惡人,汝苟能立志為一善人,世間即少一惡人。-喀來魯
• 自家過失,不消遮掩;遮掩不得,又添一短。-呂近溪
• 無心之失,說開罷了,一差半錯,那箇沒有。-呂近溪
• 只常看看自己有不是處,便是進步。-朱子
• 當悔者既不可追,但不可再萌可悔之事耳。-薛靜軒
•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袁了凡
• 莫煩惱前頭失處,且喜樂今日覺處。-王一庵
•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
•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陶靖節
• 終日安坐,未飢而飯至,未寒而衣添,飲酒食肉,呼奴使婢,居有華堂,出有舟輿,可謂色色如意;不於此為善,更且使性氣、縱喜怒,有些子事,便不耐煩,甚且行造罪孽,豈不可惜!嘗念及此,久久自然寡過。-願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