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快樂的小皇帝

作者: 張立明 (中國時報)

現代的小孩,若說像個小皇帝,恐怕亦相去不遠。

雖不若古代皇帝前呼後擁的聲勢,但不論到哪裡,總有大人亦步亦趨地跟著;

雖無山珍海味的奢華,但面對滿桌的菜餚,連一口都不想吃是常見的事;

在公車或捷運,大人會讓位給他們坐;書包太重,大人會幫他們提;

學校作業花樣多,大人就風塵僕僕地幫忙撿樹葉、挖蚯蚓;

學校老師責罰,某些家長立刻拔刀相助,避免小孩自尊心受損。

有飯菜上桌,叫小孩先吃,以免涼了不好吃,反正「小孩比較耐不住」;父母辛勤工作,省吃儉用,把所有的家庭資源全部供小孩揮霍,以免他們「輸在起跑點上」,所以在百業蕭條的今天,全美語、才藝班、遊學團仍大賺其錢。

但在物質與教育條件空前優渥的這一代小孩,表現又如何?

從前放牛的小孩好不容易有機會念書,就算是一本破舊、沒有圖畫的課本也如獲至寶地苦讀。

今天小孩把成套精美的童書擺一邊,寧可打電動。

從前小孩在家幫忙種田、賣菜、看店面,女孩甚至因幫忙料理家務或經濟因素不能上學,但大多數小孩對父母畢恭畢敬,心存感恩。

反觀今天父母為了接送小孩,或打點大大小小的事物疲於奔命,卻常見嘟著嘴哭鬧抱怨、甚至咒罵的場景。

小學裡,老師叫不動學生,大學裡,學生不用功,普遍程度降低是許多老師共同的抱怨;社會上,犯罪年齡逐年下降,吸毒、耽溺色情網站、暴力犯罪、學生同居、信用卡刷爆欠債,卻越來越多。

更難了解的是調查顯示,孩子對未來傾向於悲觀,他們的生活並不快樂。

我們發現物質的豐盈並未帶給他們更多的歡樂,形形色色的教學方式也並未培養他們更高尚的品德,養尊處優減低了他們處理挫折的能力,無條件受到大人的服務使他們失去對長輩尊敬的態度,而要什麼有什麼的生活習慣更使他們不知感恩。

資本主義的媒體,天天用殘酷的畫面來消滅他們天生的惻隱憐憫之心,用精心製作的廣告來挑起他們的物欲,用色情內容來扭曲他們對兩性與婚姻的概念。

我們是不是正在培養一群自私、貪婪、無情、膚淺、享樂主義、暴虐的下一代?

他們真正需要的,是父母無條件供應的物質嗎?

是亦步亦趨的保護嗎?是接二連三的才藝班嗎?

其實,更重要的,應該是陪伴與管教。

在忙碌的社會裡,父母為工作上的需要,常犧牲陪伴小孩成長的時間,但陪伴卻是他們心靈健全成長無可取代的條件。

花寶貴的時間陪伴孩子是愛的表示,不是買東西送他們所能替代的。

以前的社會,家庭有很多的時間在一起,感情自然深厚,而那時候的小孩在物質缺乏下所得到的快樂,卻比今天孤單一人面對電視的小孩還豐富。

而管教則是引導孩子走向正途,減少他們浪費光陰走冤枉路的途徑。

父母不能只是孩子的朋友,也應是孩子的指引者。

壞習慣與不成熟的個性不改,小孩日後將面臨學校與工作上無盡的挫折與痛苦;過度豐盈的物質而無約束,使他沒學會知足與感謝,更使他們永遠不快樂。

陪伴與管教是相輔相成的,平時不陪他,一見面就嚴格管教會帶來反效果,使小孩憤怒而反抗;同樣過度保護小孩,完全任由他們「自然發展」而不導引方向、改正錯誤,將使孩子迷失自我,也容易使他們成為不受歡迎的同學,而沒有好的學習態度,將使他的未來面臨更多挫折。

人的可塑性最高的時期是兒童時期,在兒童生日快樂的聲中,大家想給孩子一點什麼的同時,也不妨想想他們真正的需要。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