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佛譯師,悲願濟眾苦,舌根不壞,清音徹九天|10/4鳩摩羅什大師圓寂紀念日

10/4鳩摩羅什大師圓寂紀念日

▶鳩摩羅什大師是如何悟到「萬法唯心」之理?
▶鳩摩羅什大師如何證明他所翻譯的經典不會有錯誤?

  鳩摩羅什大師(公元344-413年),又作鳩摩羅什婆、鳩摩羅耆婆,略稱羅什。意譯童壽,童是年幼,壽是德高,指年紀很小就有很高深的道德智慧。大師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後秦高僧,與玄奘大師、不空大師、真諦大師,並稱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家。

一、七歲舉缽 悟法唯心

  鳩摩羅什大師祖籍天竺,出生於西域龜茲國(今新疆庫車),自幼就很不平凡,非常聰明、有智慧。七歲出家為僧,有一次隨母親到寺院,看到一個又厚又重的鐵缽,一時覺得好玩,便順手將鐵缽頂在頭上,忽然想到:缽這麼重,我這麼小,怎麼頂得起來?此念一生,立刻感覺到缽太重了,無法再拿起。因此了悟到「萬法唯心」之理。心裡面沒有分別執著,就沒有輕重;有分別執著,一切現象就產生,確實是境隨心轉。

二、名震西域 長安譯經

  鳩摩羅什大師初學小乘,後遍習大乘,尤善般若,曾游學天竺諸國,遍訪名師大德,深究妙義。在研究佛經的同時,還研習了聲韻學、語文學、工藝、技術、曆算之學、醫藥學、邏輯學、星象、律曆等學問,特別精於文辭和講說。時槃頭達多從罽賓到龜茲,羅什大師曉以大乘宗義,使之垂信,因此名震西域三十多國。大師不僅相貌倜儻,且文筆瀟灑清秀,堪稱一流。中國為邀請這位高僧到東土弘法利生,前秦後秦發動了兩次戰爭。

  羅什的母親曾經告訴他,他與中國有緣,但是前往得遭受大難。大師說:只要能利益眾生,再大的苦難都願意忍受。當時正是中國南北朝時代,戰亂頻頻,大師在涼州被後涼王呂光滯留十七年,大師常懷忍辱,不卑不阿,淡然處之。為了能把佛法傳入中國,大師潛心學習漢語,直至精通圓熟,為日後弘法譯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後秦弘始三年,姚興滅後涼迎大師入長安,以國師禮待之,請大師主持譯經。羅什大師看到中國以前所翻譯的經典,義理多有缺失、不圓滿之處。便集沙門僧肇、僧叡等全國的僧眾菁英八百餘人,全身心投注於大乘經典的翻譯。譯場規模之大,在中國歷史上可謂首屈一指。

  羅什師徒共相提攜,日夜精勤,翻譯經典,發明深旨。十二年共譯出經論七十餘部、三百九十餘卷,我們常誦的《彌陀經》、《金剛經》、《法華經》,都是大師所翻譯。他翻譯的經典,中文造詣超出所有譯經法師。大師譯經採取意譯,既不失原意,又能顯發幽深之理,且文辭質樸流暢、優美雅暢,更符合中國人的文化習慣。令人觀之悅目,讀之上口,直至今日,佛門中仍以羅什大師的譯本流通讀誦最為廣泛。對於中國佛教有著深遠而巨大的影響,堪稱佛典漢譯之泰斗!

三、舌根不壞 證佛心印

  公元413年(農曆八月二十日),鳩摩羅什大師示寂,世壽七十。圓寂前幾天,大師召集大眾,宣布說明他所翻譯的經典不會有錯誤,希望這些經典能夠流通後世。並於眾前發誓,假如所譯無誤,符合佛意,那他死後火化,舌頭不壞,以此為證。荼毗後果然舌根不壞,化成舍利。此舍利至今仍供奉在甘肅武威的鳩摩羅什寺內,也是世界上唯一一顆三藏法師舌舍利子。跨越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長河,它仍默默地為大師所譯之經做開佛知見、傳持佛法心印的明證,昭示著大師不朽的功勳偉業。

  羅什大師是用舌根來給我們作見證,佛語真實不虛,他的翻譯也是真語實語。蓮池大師在《佛說阿彌陀經疏》中亦讚曰:「什師舌根不壞,與諸佛出廣長舌讚歎此經,合而觀之,佛語不虛,於是益信。」

  《道宣律師感通錄》等佛史典籍記載,早在莊嚴劫、賢劫時,羅什大師就是毗婆尸佛等「七佛譯師」,乃法身大士,位階三賢,因此所譯經典皆是從大師自性深心流出,才能夠澤被娑婆,光照寰宇,流芳千古!正如大師自己所喻,「心山育明德,流薰萬由延,哀鸞孤桐上,清音徹九天。」他就是那隻佛國淨土中能發出微妙柔軟、和雅美聲的聖鳥,只為將清淨的法音演唱人間!

  鳩摩羅什大師作為一代宗師,其佛學造詣水平之高舉世聞名,但一生之坎坷,弘法之艱難、譯經之艱辛亦非常人能比,可是大師始終志願堅定、不改初心,為弘揚佛法、普度眾生貢獻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他的一生亦是高僧大德在人間示現菩薩道行的一生!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同學整理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