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有聲書👇️
智旭大師(公元1599年~1655年),又稱蕅益大師,明末清初高僧,淨土宗第九代祖師。俗姓鍾,江蘇吳縣人,號「八不道人」,別號「西有」,晚號「蕅益老人」。由於晚年在靈峰山(今浙江安吉縣)建寺、創社、著書,故世稱「靈峰蕅益大師」。
一、觀音送子 幼即信佛
蕅益大師先祖是汴梁人,後遷居江蘇縣木瀆鎮(今屬江蘇省蘇州市)。父名之鳳,字岐仲,持白衣大悲咒十年。母金氏,名大蓮,夢觀世音菩薩送子,於明萬曆二十七年五月三日亥時生下蕅益大師。
因受家庭薰陶,大師七歲就茹素信佛。十二歲時以孔孟聖學期許,發誓滅佛、道二教,並開始喝酒、吃肉,作數十篇論著批判佛教。十七歲時閱讀蓮池大師的《自知錄》序文及《竹窗隨筆》後才幡然省悟,遂將從前所著辟佛之文悉皆焚毀。
二十歲時大悟孔顏心法,冬十一月初五父親亡故,大師誦《地藏菩薩本願經》為父超度,觸動出世之心,並每日持誦佛名。
二、決意出家 遍閱律藏
明熹宗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師二十三歲,聽到《大佛頂首楞嚴經》中「世界在空,空生大覺」一句,心生疑團,疑大覺何以能生起虛空和空界?為解此疑團決意出家,體究宇宙人生大事。
二十四歲,於一月中三次夢見憨山大師,懇請上乘佛法。當時憨山大師遠在廣東曹溪,於是從憨山大師門人雪嶺法師座下剃度,法名「智旭」。當年夏、秋兩季,在雲棲寺聽聞古德法師講解《成唯識論》,感覺與《楞嚴經》的宗旨有矛盾。帶此疑問,前往徑山(杭州西北處)坐禪,用功參究至極,身心世界忽皆消殞。因此知道此身從無始來,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只是堅固妄想所現之影,剎那剎那,念念不住,的確不是從父母所生。從此性相二宗,一齊透徹。
二十六歲,大師於蓮池大師塔前接受菩薩戒。其後更加精進用功,遍閱律藏,精研佛法。
二十八歲時母親病重,大師效法先賢,割自己臂膀之血肉和藥救治,雖孝感動天,依然不救。安葬母親後,在松陵(今江蘇吳縣)掩關期間大病一場,乃以參禪功夫求生淨土。兩年期間足不出戶,一心修習,多次結壇閉關念佛或持往生咒,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三、隨緣著述 重興淨宗
三十七歲後,蕅益大師居無定所,於溫陵、漳州、石城、晟溪、長水、新安等地弘化,隨緣著述各種經論疏解。四十九歲時,用九天時間完成了著名的《佛說阿彌陀經要解》,將淨土宗的教理發揮得淋漓盡致,堪稱獨步千古,深契佛心。特別指出:念佛圓攝一切佛教,持名一法統攝一切宗、教、事、理……印光大師仰讚曰:「理事各臻其極,為自佛說此經來第一注解,妙極確極。縱令古佛再出於世,重注此經,亦不能高出其上矣!」
蕅益大師遍閱全藏,禪教律無不圓融,卻總歸在念佛一門,認為念佛法門乃「方便中第一方便,了義中無上了義,圓頓中最極圓頓。」並認為「禪者欲生西方,不必改為念佛,但具信願,參禪即淨土行。」師身體力行,廣學專弘,扭轉當時崇禪抑淨之勢,令蓮風大扇,淨宗重興。晚年更是一心求生安養,在《自像贊》云:「不參禪,不學教,彌陀一句真心要。不談玄,不說妙,數珠一串真風調。由他譏,任他笑,念不沉兮亦不掉。晝夜稱名誓弗忘,專待慈尊光裡召。懸知蓮萼已標名,請君同上慈悲舴。」
四、臨終示疾 寂後現瑞
清順治十年冬大師示疾,囑咐弟子將其遺骨火化後,屑骨及粉分施給飛禽與水族魚類,與眾生廣結西方淨土之緣。第二年(公元1655年)正月二十一日午時結跏趺坐,向西舉手,安然而逝,世壽五十七歲,僧臘三十四年。圓寂三年後,弟子們準備依法火化,打開龕柩,發現大師趺坐巍然,髮長覆耳,面貌如生,火化後牙齒全然不壞。種種靈瑞使弟子不忍將師骨灰散於水中,於是收拾靈骨,在靈峰建塔供奉。
大師一生行解相資,博學廣涉,先後閱律三遍,大小乘經兩遍,小乘經及大小論、兩土撰述各一遍,其著述之豐碩,淨土諸宗師無人能及,著述達四十餘種。淨宗著述主要有《彌陀要解》、《靈峰宗論》以及大師親選的《淨土十要》等。大師的淨土思想既繼承了歷代諸祖淨土理論的精華,又獨具慧眼,闡發前人所未發,將淨土理論發揮得登峰造極。所著述的《佛說阿彌陀佛要解》更是千古之絕唱,其對淨土宗的論述及對念佛法門的闡述條理清楚、透徹精詳,是淨宗行人奉為圭臬的無上寶典。
蕅益大師平生精勤篤實,虛懷若谷,慧解超群,持戒精嚴。世壽雖不算長久,但其對淨宗的影響在歷代諸師中獨樹一幟、極其深遠,其功績將永遠為淨宗學人及佛教行者所緬懷。
最後以印光大師的讚頌來表達我們對蕅益大師的崇敬之情:
宗乘教義兩融通,所悟與佛無異同。
惑業未斷猶坯器,經雨則化棄前功。
由此力修念佛行,決欲現生出樊籠。
苦口切勸學道者,生西方可繼大雄。
⭕️ 淨空老法師專集🔜 https://www.amtb.tw ⭕️ 儒釋道文化教育🔜 https://rsd.amtb.tw ⭕️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s://www.hwadz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