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淨共修,萬善同歸|2/5淨宗六祖永明延壽大師圓寂紀念日

永明大師

禪淨共修,萬善同歸
2/5 淨宗六祖永明延壽大師圓寂日紀念

永明延壽大師(公元904~975年),是唐末五代時期的人,自幼信佛,戒殺放生。

錢文穆王時,永明大師尚未出家,作稅務官,見魚蝦飛禽等,經常買魚蝦等動物放生,後來因擅自動用庫錢買物放生事發,審訊的時候,他不妄語,自始至終一五一十的說出來,盜了多少次,盜了多少錢。審問官又問:你盜去幹什麼用?他說:放生了。法官從來沒有遇過這樣的案件,所以就把這樁事情報告皇帝,皇帝一看也覺得好笑,就吩咐下去按照法律來辦,按照法律判死刑。他被綁到法場,不驚不怖,非常從容,歡歡喜喜。監斬官就問:你為什麼不害怕?他說:我一條命換了千千萬萬的命,很值得,有什麼好害怕的!因此感動了錢王,被無罪釋放。皇帝召見,問他:你想幹什麼?他說:我想出家。大師投明州翠巖禪師出家,次參天台德韶國師,發明心要。成為名震天下的淨土宗第六代祖師——永明延壽大師,被雍正皇帝讚為「震旦第一導師」!

永明延壽大師出家後,苦行自律,每日辛勤勞作供養大眾;布衣著身,即使受寒,也從不穿蠶絲棉衣,以表愛護動物的慈悲之心;大師飲食清淡,不貪重味,不樂享受,精勤用功,非常人能比。

永明大師在浙江天臺山天柱峰修習禪定達九年之久,據記載,大師禪定時竟然有小麻雀躲到他衣褶中做巢,足見大師定功之深!大師精進辦道,日行108件佛事,日念十萬聲佛號為常課,每夜必施食於曠野鬼神。大師的實修威德感得弟子數千人,入天臺山,度僧達萬人之眾,一時令江浙一帶,佛教大興!

永明延壽大師於禪宗頗有心得,然而後歸心淨土,卻大有因緣!有一次大師於夜中經行時,忽見普賢菩薩像前供養的蓮花現在自己的手中。大師甚感詫異,於是他在佛前懇切祈禱之後,前後拈鬮七次,每次皆拈得淨土鬮。於是大師遵佛旨意,放下禪宗,自此一心專修淨業。並苦心勸勉大眾,通身放下,老實念佛,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徹底靠倒阿彌陀佛。大師的悲憫勤修常感得淸宵月明之夜,有螺貝天樂梵音傳來。禪觀中觀世音菩薩以甘露灌其口中,得大辯才!

永明大師道風嚴謹,特別重視修行實踐,言教身教並行。他晝夜六時辦道,不曾有「一時一刻、一念一頃」的鬆懈。大師雖修行功深,卻無絲毫驕慢,每日仍時時省察自己身口意的過失:「幾心欲摧伏煩惱,幾心欲降伏魔怨,幾心念三寶四諦,幾心悟苦空無常,幾心念報父母恩慈,幾心願代眾生受苦,幾心發念菩薩道業,幾心欲布施持戒,幾心欲忍辱精進,幾心欲禪寂顯慧,幾心欲慈濟五道,幾心欲勸勵行所難行,幾心欲超求辦所難辦,幾心欲忍苦建立佛法,幾心欲作佛化度群生……」對於大師的這種行持,後人無不歎服,千餘年來,一直激勵著廣大佛弟子,在修行的道路上勇猛精進。

永明延壽大師重視佛教教育,曾創辦「蒙堂」,為剛剛出家的沙彌進行戒定慧三學的啟蒙教育。

永明大師除修行弘法之外,還將自己的修行體驗、心得整理成文字。其數達百卷的《宗鏡錄》被稱為「震旦宗師著述中第一妙典」。還有《萬善同歸集》、《神棲安養賦》、《唯心決》、《受菩薩戒》、《四料簡》等巨著為後世淨土宗提供了典籍依據。其中最能突顯大師淨土思想的莫過於世人熟知的「四料簡」:

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做佛祖。
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

「四料簡」以西方淨土為最終歸宿,永明大師的主張對後世諸宗趨歸淨土起到了極其深遠的影響。近代印光大師讚歎說:「四料簡字字皆如天造地設,無一字不恰當,無一字能更移。」

公元974年,永明大師回到天臺山傳授菩薩戒,求受戒者達一萬餘人,這是大師最後一次主持傳戒法會,此後大師閉門謝客,專心念佛求生淨土。第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大師晨起,焚香禮佛,普告大眾,趺坐而化。世壽七十二歲,僧臘四十二年。有傳說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而「彌陀饒舌」的故事,更證明了大師的身份。

永明延壽大師的生日為農曆十一月十七日,後人為紀念大師,並感恩彌陀慈父的親臨教化,遂將大師的壽誕日定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大導師的聖誕日,並一直沿襲至今,淨宗弟子念念不忘彌陀慈父的深恩,無不在此期間精進念佛,求生極樂!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同學整理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