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的核心(父子有親1)

作者: 蔡禮旭老師

一、中國文化的核心

承傳五千年的中華文化,其核心就是「道德」。

何謂「道」?「道」是超越時空的大自然運行法則。中國的「道」就在人與人相處的學問當中,就是「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這五倫關係,也叫倫常大道。當五倫能夠走得非常的正常,都能遵循自然的法則,那這五倫就沒有衝突,就能和睦相處。

何謂「德」?教導人類如何順從大自然的法則,不違背做人的原則,此之謂德。五倫關係是「道」,當我們順從父子關係,不逾越的去盡自己「父」之職,去盡自己「子」之份,這就是有德。所以「父慈子孝」的「慈」就是父之德,「孝」就是子之德。

二、五倫關係-父子有親?

倫常大道第一倫就是「父子有親」。父子關係是不是某一個人規定的?不是,它是天然的秩序。孩子從小對父母也是非常依戀,對父母那種愛是天性。我們回想一下,很多一、二歲的孩子,父母親處罰他的時候,愈打他,他愈往父母的懷裡鑽,你打得愈用力,他抱得愈緊,他那種對父母的依戀也是天性。

我們來看一看,現在父子有沒有親?為什麼自然的親愛會變成彼此衝突?我們一定要把原因找出來。我們就以下綱要來探討這個問題。

(一)父慈

(二)子孝

1.孝要怎麼教

(1)父母以身作則

(2)親師合作

(3)夫妻配合

2.養父母之身、心、智、慧

(一)父慈

如何慈愛孩子?這很重要,假如慈愛用錯了方法,可能我們覺得是為孩子好,但是教出來卻不是我們想像中的樣子,所以要學為人父,學為人母。為人父母知不知道甚麼是教育?現在很多家長的臉上都寫著哀怨、憂愁。常有家長對我說:「我兒子自私、脾氣大、貪心、懶惰….」原因出現在那?如果不找孩子錯誤思想觀念的根源,每天只是看那個不好的結果,無非是在那裡乾著急、乾煩惱而已。所以一定要把種下去的錯誤拿掉,然後種下正確的種子,再過個二、三年,對的種子就發芽、結果了。

所以教育孩子急不來,要先用理智把原因找出來。

ㄧ個孩子很自私的時候,他處處會無禮、傲慢、懶惰、不孝。他念念都想自己,怎麼會念及父母!所以根源還是在教育孩子要替父母著想、替他人著想。請問做媽媽的第一口菜夾起來先給誰吃?是小孩,還是爺爺、奶奶吃?如果所有的人都爭著為孩子服務,在家中誰最大?孩子最大,從小家人就百般滿足他的各種要求,一旦不順他的意,孩子就會發脾氣。所以現在孩子普遍脾氣都很大。如果這第一口菜是父母充滿愛敬的夾給爺爺、奶奶吃,孩子看到了會打從心裡歡喜,好善好德是人的天性,他自會仿效父母。教小孩子從小孝順長者,對長者有禮敬的態度,時時刻刻為長者著想,他就不會自私,也不會貪心。

所以教育孩子要慎於始,從小一定要教對的。趕快在當下種下對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好的種子,才能成就他一生正確的做人處事態度。甚麼才是做人處事正確態度?教兒教女,先教己,一定要從父母的修身開始做起,做孩子的好榜樣,身教重於言教!

「寵」是教育孩子很大的忌諱,寵孩子造成的是不孝。懂得歷練孩子,才能歷練他一身的本事,所以甚麼是真正的愛,慈愛是要有理智的。現在許多父母包辦孩子的家務事,這種愛會釀出許多弊病。孩子懶惰、缺乏自立的能力,對父母辛勞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絲毫無感恩之念。

當一個孩子能升起感恩的心,他才能念別人的恩,才能處處想到為別人付出,進而去回饋、關懷別人。古代聖賢教育我們「習勞者知感恩」。孩子的德行跟能力是培養出來的,決不是被寵出來的。

(文取自幸福美滿的人生,蔡禮旭老師講述,華藏淨宗學會出版,2005.5月)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