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上行下效

作者:淨空老和尚

教育就是上行下效

現在這個社會真出了問題,這在古時候人想都不想不到的,現在這個社會是比比皆是,到處你都看到,也不懂得什麼叫教育。中國「教」這個字的本義,長善救失,現在沒人講了。什麼叫教,幾個人能懂得?失是過失,如何來拯救你的過失,如何增長你的善心、善行,這是教育,上行下效。最重要的手段還是身教,孩子從小,你就做出好榜樣,他在旁邊看就看會了,就學會了。這真的與識字不相干,與讀書不相干。嬰兒從出生到三歲,還沒有讀書的能力,也沒有識字的能力,可是這個基礎教育,倫理道德因果這個時候紮根。一百年前,一個世紀之前,中國人家家戶戶都懂得,滿清亡國之後,傳統教育的影響大概還延續了二十五年。保存最完整的都在農村,農村保持到二十五年的樣子,都市裡面大概要差十年,也就是一般都市裡在十五年還能看到,十五年以後逐漸淡薄了,農村是從中日戰爭,八年抗戰之後,農村就沒有了。所以現在我們懂得,知道這個重要,恢復太難太難了!怎麼個恢復法?傳統教育不能恢復,社會就永遠不可能有安定,這是一定的道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一三七集)2010/9/8 檔名:02-039-0137

中國古代的聖賢政治

在中國,我們中國人尊崇孔子為至聖先師,所以中國教育是聖賢的教育。中國這個國家五千年的歷史是聖賢的政治,這個我們要懂;一般人講封建,這是對中國了解不夠深,了解深的時候,因為什麼?政治跟教育它是連通的,教育是聖賢教育,政治怎麼會變成專制?哪有這種道理!聖賢政治,真正聖賢政治是大同。大同不是理想,在中國曾經實現過。孔子對於這些事情常常放在心裡,始終想能夠創建大同。大同是什麼時候?堯王、舜王、禹王,這三代是大同時代。「禮運大同篇」講的就是那個時候的政治,國家領導人一點私心都沒有,全心全力為人民,那個時候是天下為公,都不是傳給自己兒子,傳給賢人。賢人是在社會選拔,堯做天子的時候,聽說舜非常孝順,所以中國自古以來選舉的條件就是兩個字,一個孝,一個廉。人能夠孝順,他就能忠於國家、忠於人民,人要能夠廉,就決定不會貪污。所以幾千年來政府用人,就用這兩個字做標準,舉孝廉。舉是選舉,什麼人選舉?地方官員選舉,把選舉當作他政績裡面的第一個項目。如果他在這裡做官做三年,做縣市長做三年,沒有替國家選到一個孝廉,他的政績就不行,換句話說,他要被調職,他不能坐在這個位子上。

所以以前私訪,從前的社會沒有現在這些媒體、這些科技,沒有,微服私訪。他要不穿上他的禮服,沒人認識他,他穿著便服到外面去訪問,訪什麼?就是訪哪家有孝子,細細跟他接觸,他是不是真的孝順?然後再供養他、送他禮物,看他廉不廉潔?多次的考察試驗,這孩子真的是孝、是廉,把他選舉出來,國家來培養他。家庭教育是私塾,老師都在私塾裡去選,選到孝廉之後讓他參加考試,參加縣考。縣考,考秀才,只要拿到秀才,秀才不算功名;拿到秀才這個資格,國家就供養你,你一年需要多少生活費用,國家就給你,國家來培養你,讓你基本的生活,生活雖然不很富裕,但是能過得去,讓你安居樂業,好好念書。然後再參加省考,省考是舉人,最後參加國家的考試,叫殿試,殿試是考進士。大概考到舉人、進士,國家就委派工作給你。所以它是用這種制度,這個制度在中國用了幾千年,到民國年間就廢除、就沒有了。這制度非常好,你看幾千年來改朝換代,這個制度沒有變,舉孝廉這個制度沒有變,所以這個國家這麼長久,長治久安,有它的道理在。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一四五集)2010/9/16 檔名:02-039-0145

中國教育是愛的教育

中國立國的精神,教育的精神,就是五倫裡頭第一句話,「父子有親」,親是親愛!教育的目的,第一個目的,是這種親愛如何能夠永遠保持,不會變質。父子之愛是天性,從什麼時候看?三、四個月,嬰孩三、四個月。我是有一年到日本去開會,有十幾位同修跟著我,就日本那邊的華僑。有個年輕的媽媽推著一個兒子,推個小車,四個月。我走在路上豁然想到,我說:你們大家來看,你看這個母親對這個孩子那種愛心,你看眼光神情;然後你仔細再看看小孩,你看小孩那個眼光、動作及神情,對他母親的愛,那沒人教他的,天性!在佛法裡面講這是性德,自然的。教育就是如何能把這愛心能保持永遠,你一生不會變質,中國教育頭一個目標。第二個目標是能把這個愛心來發揚光大,讓他能夠用愛父母的心,愛兄弟姊妹、愛他的家族、愛鄰里鄉黨,慢慢擴大,愛社會、愛民族、愛國家,到最後「凡是人,皆須愛」。所以中國自古以來教育是愛的教育,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

在全世界大家就知道,過去曾經有四大文明古國,那三個都沒有了,都消失了,唯獨中國存在,靠什麼?就是這個教育。從小就培養大公無私,因為從前是大家庭,不能有私心,有私心,你就會家破人亡。普通一個家庭至少都有三百人左右,你起心動念是為全家著想、為全族著想,他不是想一個小家庭,不是的。所以家就像一個社會一樣,能治家就能治國,《大學》上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治國那一套本事就是在治家當中學習出來的。所以中國人最懂得教育,有教育的智慧,有教育的方法,有教育的經驗,有教育的效果、成就。這樁事情,我們在國外,英國湯恩比博士常常提到,讚歎中國人智慧,這是一個研究文化史的人,是個歷史哲學家,非常受人崇敬的。他曾經說過,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整個世界的,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英國人講出來的,這話不是隨便說的,他真了解、真懂得。所以這是父子有親,是中國教育的源起。我們才真正了解中國教育是愛的教育。這個愛是從自性裡頭發的,不是哪個人創造,不是哪個人的理想,也不是哪個人發明,本性,《三字經》上講,「人之初,性本善」,本善。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一四五集)2010/9/16 檔名:02-039-0145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