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回失去的道德要從「家庭」做起

教育是百年大計,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及倫理教育影響每個人的一生,但因為這四種教育未能充分落實,以至於現在家庭社會倫理道德崩喪,所謂「教兒教女先教自己」,為了挽救下一代免於沉淪下去,作父母及為人師長者「以身作則」的教育實刻不容緩。

觀念可以決定行為,行為養成習慣,習慣造就性格,性格形成命運,幸福美滿的人生就建築在正確的觀念上,引領我們的一生,而人生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要「孝順父母與尊敬師長」。

如何找回失去的道德要從「家庭」做起,家庭教育是人格教育的基礎,六歲以前的教育更是孩子人格教育的紮根期。現代父母都太過縱容孩子,凡事總是幫忙打理妥當,捨不得讓他們自己動手做;然而,過多的愛卻會溺死孩子,父母可以「愛」孩子但不能「寵」孩子。父母和孩子之間應該要有更多的交流互動時間,而不是大夥下了班、放了學回到家後就開始「各自為政」,長年下來,不但父母會離孩子愈來愈遠,就連孩子也會高唱「爸媽不懂我的心」。

那父母該怎麼辦? 從前有智慧的人是這樣教小孩的:

父母、大人在小孩面前,要以身作則,言談舉止都要端莊,讓小孩看到、聽到、接觸到的,全是正面的,全是善的,決定不會有惡的樣子讓他看到。大人對小孩如此關心照顧,小孩到了三歲,就有能力辨別是非善惡。為什麼?他從小就在學了,那叫根。到了五、六歲就要落實《弟子規》,孝親尊長,比他大的都要尊重。家庭裡的事務要學著做,洒掃應對,都是父母教,長輩教。到了六、七歲上學了,上學是私塾,由老師教導。十歲之前,教導的人是父母、老師,都以身作則,自己做到了給他看,這不是言教,而是身教。五、六歲之後,才有言教,他懂得意思。所以,從出生到三、四歲完全是身教,都是做給他看的。《弟子規》不是叫小孩念的,而是父母要做到。父母雖然沒有念過書,都懂得做人的道理,雖然不認識字,但《弟子規》都做到了,所以小孩從小就學會了。到六、七歲上學,看到學校裡的老師也都做到《弟子規》,小孩就能根底深厚。諺語所謂「三歲看八十,七歲看終身」,這就判斷一個人的一生。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