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信用一定要童叟無欺

作者: 蔡禮旭老師

「凡出言,信為先」。我們要言而有信,對自己講出來的話絕對要放在心上去實踐、履行。在春秋時代的吳國,有一個人叫季劄,有一次君王派他出使魯國,季劄在去魯國的旅途中經過徐國,徐國國君就宴請他吃飯。吃飯的時候,國君一直盯著他身上背著的那把寶劍。因為那把寶劍非常莊嚴,季劄心想,國君很歡喜我這把寶劍。但是寶劍是代表身分,所以出使其他國家,佩戴寶劍是必要的禮儀,現在不能送給他,等辦完事以後再將這把寶劍送給他。後來順利出使魯國,回來又經過徐國,他就去拜訪國君,要把寶劍送給他。不巧徐國的國君在這段時間內去世了,季劄知道後,就前往他的墳前給他祭拜。祭拜完了,隨手就把寶劍吊在墳旁的樹上。

他的隨從就對他說:「主人,你這樣做會不會太過?因為你並沒有答應要把劍送給國君,而且縱使你答應他,他也死了。」季劄就對他的下人說:「我的心已答應給他了,怎麼可以因為他死了,而違背我的心和承諾!」所以就講出了一句很感人的話,「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古人的信用不只在言語上,而且連一個念頭都不願違背,不願違背別人也不願違背自己的良心,所以我們應好好向他們學習。

守信用一定要童叟無欺。言語也不能挑對象,只要言出都要必行,不然你就要先考慮清楚再答應。所謂「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漢朝有一位太守叫郭伋,有一次他路過他管轄的區域,很多小朋友圍過來跟他問好。小孩子很天真說:「太守,你下一次什麼時候還到我們這裡來?」郭伋對孩子也很恭敬,孩子的話他也沒有怠慢。他開始算幾個月之後的某一天,又會到這裡來巡視。所以就跟孩子講了那個日期,孩子歡送完他後就散了。結果下一次他到此地來巡視比他講的時間早了一天。

所以他的隨從要進城的時候,他就說:「不行,我已跟孩子有約在先,今天我們就在郊外的野亭子住一晚。」等到約定的時間到了,郭伋才進去。果然這些孩子都在那裡等他。郭伋做到了童叟無欺,雖然是小孩,他也不願意失信於他們。所以漢光武帝對郭伋非常的尊敬,還稱讚他「賢良太守信之至」,他的信用已到了極至,沒有缺陷。郭伋最後活到八十六歲,無疾而終。所以我們的信用也要不分年齡,甚至於不分長幼貴賤。對任何人我們都不輕慢,都信守我們的承諾。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