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治要綱目

君道 修身 >使命

人主執民之命①。執民之命,重任也,不得以快志②。(卷三十九 呂氏春秋)

【註釋】①執民之命:掌管百姓的命運。執,掌管。②不得以快志:不可以恣意行事。快志,順遂己志,謂恣意行事。

【白話】君主掌握著天下百姓的命運。掌握天下百姓的命運,是重大的責任,所以不能恣意行事。

賁,〈𧰼〉曰:「山下有火,賁①。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②。」處賁之時,止物以文明,不可以威刑。故君子以明庶政,而無敢折獄也。(卷一 周易)

【註釋】①山下有火,賁:賁卦,賁音「必」,bì ㄅㄧˋ。賁卦上卦為艮☶(gèn ㄍㄣˋ,山)、下卦為離☲(火)之象。下離上艮,離為火為明,艮為山為止。文明而有節制。賁,文飾,修飾。《周易集解》引王廙(音「亦」,yì ㄧˋ)曰:「山下有火,文相照也。夫山之為體,層峰峻嶺,峭嶮(音「險」,xiǎn ㄒㄧㄢˇ)參差。直置其形,已如雕飾。復加火照,彌見文章。賁之象也。」②以明庶政,無敢折獄:這是為明「君子」觀賁卦之象,悟知當以「文明」理政,但不可以文飾(經過有心修飾,偽裝的外表或事物)「斷獄」。折,判斷、裁決。《周易正義》:「『以明庶政』者,用此文章明達以治理庶政也。『無敢折獄』者,勿得直用果敢,折斷訟獄。」《周易禪解》:「賁非折獄之時也。庶政苟明,則可以使民無訟矣。」

【白話】賁卦。〈象辭〉說:「賁卦的卦象是離(火)下艮(山)上,為山下燃燒著火焰。山下火焰把山上萬物照得通明,草木披其光彩,這就叫做文飾。君子從中受到啟示,從而以文明的制度使政令開明,甚至讓民眾無訟,而不會通過文飾(表面現象)武斷判決案件來治理天下。」

夫高顯尊貴,利天下之徑①也,非仁者之所以輕②也。何以知其然耶③?日之能燭④遠,勢高也。使日在井中,則不能燭十步矣。舜之方陶⑤也,不能利其巷下;南面而君天下,蠻夷戎狄,皆被其福⑥。目在足下,則不可以視矣。天高明,然後能燭臨萬物;地廣大,然後能載任羣體。其本不美,則其枝葉莖心不得美矣。此古今之大徑也,是故聖王謹修其身,以君天下,則天道至焉,地道⑦焉,萬物度焉。(卷三十六 尸子.明堂)

【註釋】①利天下之徑:為天下謀利益的途徑。徑,比喻達到目的的方法或過程。②非仁者之所以輕:不是仁人志士所輕視的。③何以知其然耶:根據甚麼知道是這樣子的呢。④燭:此當動詞,照亮。⑤舜之方陶:舜在做陶工的時候。方,在、當。《墨子》載:「古者舜耕歷山,陶河濱,漁雷澤。堯得之服澤之陽,授之政,天下平。」⑥被其福:被音「備」,bèi ㄅㄟˋ。蒙受他的福澤。被,蒙受、遭遇。其,代詞,指舜。⑦:同「稽」,合也。

【白話】高顯尊貴的權勢地位,是為天下謀利益的途徑,不是仁人志士所輕視的。怎麼知道是這樣子呢?太陽所以能夠普照大地,是因為它的地勢處在高處。假使太陽在井裡,就連十步遠的地方也照不到。舜在做陶工的時候,不能給和他同住一條巷子的人甚麼好處;一旦登上天下的國君時,連四方的蠻夷戎狄,都廣受到他的福澤。眼睛如果長在腳下,就不可能看到遠處。天高明,然後才能照臨萬物;地廣大,然後才能承載群體。如果植物的根本不美,那麼它的枝葉莖心就不會長得美了。這是古今治理天下的大道,因此聖賢君王嚴謹地修養自身,以統治天下,就天道可至,地道可合,萬物有度了。

文王曰:「吾地小而民寡,將何以得之?」太公曰:「可。天下有地,賢者①得之;天下有粟②,賢者食之;天下有民,賢者收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也,莫常有之,唯賢者取之。」(卷三十一 六韜.武韜)

【註釋】①賢者:有德行的人。②粟:音「素」,sù ㄙㄨˋ。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實為圓形或橢圓小粒。中國北方通稱「穀子」,去皮後稱「小米」。古代泛稱穀類,此指糧食。

【白話】文王曰:「我的土地小,而且人民又少,如何取得天下?」太公說:「天下的土地,有德行的人才能取得;天下的糧食,有德行的人才能吃到;天下的人民,有德行的人才能將其納為子民。整個天下,並非是一個人的天下,也不是可以恆常擁有,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擁有天下。」

聖人之從事也,所由異路而同歸,其存亡定傾①若一,志不忘乎欲利人也。……聖人之心,日夜不忘乎欲利人,其澤②之所及亦遠也。(卷三十五 文子)

【註釋】①存亡定傾:使瀕臨滅亡或已亡者得以繼續存在或延續,使危險的局勢或即將傾覆的國家轉為穩定。②澤:恩德,恩惠。

【白話】聖人做事,都是殊途同歸,他們使瀕臨滅亡之國得以延續、使即將傾覆之國得以安定的目的是一致的,心志總是不忘記要有利於人民。……聖賢者的心境,日夜都不忘記有利於他人,他們的恩德所播及的地方也是很廣遠的。

武王克殷,發鉅橋①之粟,散鹿臺②之錢;封比干之墓,解箕子之囚;無故無新,唯賢之親。用非其有,使非其人,晏然③若其(無若其之其)故有之。由此觀之,則聖人之志大矣!(卷四十一 淮南子)

【註釋】①鉅橋:殷紂王貯藏糧食的場所,亦作巨橋。②鹿臺:殷紂王貯藏珠玉錢帛的地方。③晏然:悠閒安適的樣子。

【白話】周武王攻破殷商後,發放鉅橋的糧食,散發鹿臺的庫錢;封修比干的陵墓,把箕子從囚禁中釋放出來;不分舊臣還是新人,只要賢能就親近。使用的不一定都是他原有的東西,任用的不一定都是親近的人,而武王自在從容,就像都是他原有的一樣。由此看來,聖人的志向遠大啊!

大舜招二八①於唐朝②,投四凶③於荒裔④。殛⑤鯀⑥不嫌⑦登⑧禹,親仁也;擧子不爲宥⑨父,遠惡也。以能昭德立化,為百王之命⑩也。(卷四十八 典語)

【註釋】①二八:指堯帝的十六個良臣,人稱「八元八愷(音「凱」,kǎi ㄎㄞˇ)」。即八位品德美善者,以及八位能夠落實和睦共處者。他們分別教化人民「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以及培養「中正、博達、弘大、周詳、明智、可信、厚道、誠實」的美德。《左傳.文公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音「離」,lí ㄌㄧˊ)——忠、肅、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謂之八元。」唐.孔穎達《正義》:「元,善也,言其善於事也。」《左傳.文公十八年》:「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蒼舒、隤敳(音「頹捱」,tuí ái ㄊㄨㄟˊ ㄞˊ)、檮戭(音「逃演」,táo yǎn ㄊㄠˊ ㄧㄢˇ)、大臨、尨降(音「茫匠」,máng jiàng ㄇㄤˊ ㄐㄧㄤˋ)、庭堅、仲容、叔達——齊、聖、廣、淵、明、允、篤、誠。天下之民謂之八愷。」唐.孔穎達《正義》:「愷,和也,言其和於物也。」②唐朝:指唐堯之朝。堯,伊祈姓,陶唐氏;名放勳,起初被封於陶,後遷至唐(今臨汾和襄汾),所以稱唐堯。③四凶:漢族神話傳說中被舜帝流放到四方的四個凶神。四凶在《尚書》和《左傳》中均有記載,內容不盡相同。《尚書.舜典》中記述的四凶是共工、驩(音「歡」,huān ㄏㄨㄢ)兜、鯀(音「滾」,gǔn ㄍㄨㄣˇ)、有苗氏。《左傳.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堯,賓於四門,流四凶族渾敦、窮奇、檮杌(音「逃務」,táo wù ㄊㄠˊ ㄨˋ)、饕餮(tāo tiè ㄊㄠ ㄊㄧㄝˋ),投諸四裔,以禦魑魅(音「吃妹」,chī mèi ㄔ ㄇㄟˋ,傳說中山林間害人的精怪)。」《史記卷一.五帝本紀第一》中記載:「驩兜進言共工,堯曰不可而試之工師,共工果淫辟。四嶽舉鯀治洪水,堯以為不可,岳強請試之,試之而無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荊州數為亂,於是舜歸而言於帝,請流共工於幽陵,以變北狄;放驩兜於崇山,以變南蠻;遷三苗於三危,以變西戎;殛鯀於羽山,以變東夷。四罪而天下咸服。」舜的功績之一,就是平四凶四罪。④荒裔:裔音「易」,yì ㄧˋ。指邊遠地區。⑤殛:音「及」,jí ㄐㄧˊ。殺死。⑥鯀:音「滾」,gǔn ㄍㄨㄣˇ。上古人物,黃帝的後代,禹的父親,曾經負責治理洪水,但以失敗告終。《山海經.海內經》載:「黃帝生駱明,駱明生白馬,白馬為鯀。」《山海經.海內經》:「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之於羽郊。」鯀為治水,偷取息壤堙洪水,息壤是一種會無限生長的土壤。鯀不待帝命,結果帝命祝融殺於羽山。⑦嫌:避忌。⑧登:登庸。選拔任用。⑨宥:音「又」,yòu ㄧㄡˋ。寬容,饒恕,原諒。⑩百王之命:先王的遺命。百王,先王。命,遺命,乃未竟之功。

【白話】舜帝招取「八元」(高辛氏八個才子)、「八愷」(高陽氏八個才子)於唐堯之朝,流放四凶到荒蕪邊遠的地方。他誅殺鯀而不妨礙選拔任用他的兒子禹,這是親近仁人;提拔兒子而不饒恕他的父親,這是遠離邪惡。所以能夠彰顯道德,樹立其教化,承先王的遺命。

人主者,溫良寬厚,則民愛之;整齊嚴莊,則民畏之。故民愛之則親,畏之則用。夫民親而爲用,主之所急①也。故曰:「且懷且威②,則君道備矣。」(卷三十二 管子.形勢解)

【註釋】①急:迫切需要。②且懷且威:既懷柔又威嚴。

【白話】君王溫和善良寬厚的,百姓就會愛戴他;端莊嚴肅的,百姓就會畏懼他。所以百姓愛戴他就會親近他,畏懼他就會效勞他。百姓親近又效勞,正是君主所迫切需要的。所以說:「既懷柔又威嚴,君道就完備了。」

〈洪範〉曰:「天子作民父母,為天下王。」聖人取類以正名,而謂君為「父母」,明仁愛德讓,王道之本也。(卷十四 漢書二)

【白話】《尚書.洪範》上說:「天子能做人民的父母,而為天下所歸往。」聖人用相似的稱謂來端正名分,而稱君主是「父母」,表明寬仁慈愛、有德禮讓,是王道的根本。

道也者,福之本也;祥也者,福之榮也。無道者,必禍之本;不祥者,必失福之榮矣。故行而不緣道者,其言也必不顧義矣。故紂自謂天王也,而桀自謂天子也,已滅之後,民以罵也。以此觀之,則位不足以為尊,而號不足以為榮矣。故君子之貴也,士民貴之,故謂之貴;故君子之富也,士民樂之,故謂之富。故君子之貴也,與民以福,故士民貴之;故君子之富也,與民以財,故士民樂之。(卷四十 賈子)

【白話】道義是福德的根本;吉祥是福德的榮顯。不行道義,一定是遭受禍患的根源;不吉祥,一定是喪失福德的表現。所以行為不依循正道,那麼言語也一定不講求仁義。所以商紂自稱天王,夏桀自稱天子,他們滅亡之後,人民還在咒罵他們。由此看來,有地位不足以讓自己尊貴,而名號也不足以讓自己引以為榮。所以君主的尊貴,是士民都尊重他,所以才稱為尊貴;君主的富有,是士民都愛戴他,所以才稱為富有。所以君主的尊貴,在於給予人民以福祉,所以士民尊重他;君主的富有,在於給予人民以財富,所以士民愛戴他。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