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治要綱目

貴德 > 謹慎

緩者①,後於事②;③於財者,失所親④;信小人⑤者,失士⑥。(卷三十二 管子.牧民)

【註釋】①緩者:處事遲鈍、猶疑不決的人。②後於事:落後於形勢。③:同「吝」。過分愛惜、吝嗇。④所親:親人;親近的朋友。⑤小人:指人格低下的人。⑥士:賢能的人材。

【白話】處事遲鈍、猶疑不決的人,總是落後於形勢;吝嗇財物的人,就會失去他的親信;偏信小人的人,就會失掉賢能的人材。

重①爲輕②根③,人君不重則不尊。治身不重則失神。靜④爲躁⑤君⑥。人君不靜則失威。治身不靜則身危。奈何⑦萬乘之主⑧,奈何者,疾時主傷痛之也。而以身輕於天下⑨?疾時王奢恣輕淫也。輕則失臣,王者輕淫則失其臣。治身輕淫則失其精。躁則失君。王者行躁疾,則失其君位;治身躁疾,則失其精神也。(卷三十四 老子.道經)

【註釋】①重:穩重。②輕:輕浮。③根:指事物的本源、根由、依據。④靜:清靜。⑤躁:躁動。⑥君:主宰。⑦奈何:用反問方式表示沒有辦法,為何。⑧萬乘之主:指一國之君。萬乘,指能出兵車萬乘的大國。亦泛指國家。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⑨以身輕於天下:以自己輕率躁動,連天下都不顧。憨山注:「世人不知輕重,故忘身徇物,戕(音「牆」,qiáng ㄑㄧㄤˊ,殺害、傷害)生於名利之間。不達動靜,故傷性失真,馳情於嗜欲之境。……奈何後之人主,沈暝荒淫於聲色貨利之間,戕生傷性而不悟。是以物為重而身為輕也。故曰身輕天下。」

【白話】重是輕的根本,靜是動的主宰。為什麼萬乘大國的君主,卻以輕率躁動來治理天下呢?輕淫就會失去臣民,浮躁妄動就會失去君位。

日月欲明①,浮雲蓋之②;河水欲清,沙土穢之③;樷蘭④欲脩⑤,秋風敗之⑥;人性欲平⑦,嗜欲害之⑧。蒙塵⑨而欲無眯⑩,不可得也。(卷三十五 文子.上德)

【註釋】①明:照耀四方。②蓋之:蓋,遮蓋。之,代名詞,指日月。③穢之:穢,變得混濁。之,代名詞,指河水。④樷蘭:叢生的蘭草。樷即叢。⑤脩:美好。⑥敗之:敗,凋零,衰敗。之,代名詞,指叢蘭。⑦平:守靜,清淨心。⑧害之:害,損害。之,代名詞,指人性欲平。⑨蒙塵:被灰塵蒙覆。⑩眯:音「咪」,mī ㄇㄧ。眼皮微微合攏。同「瞇」。

【白話】日月要照耀四方,浮雲卻遮蓋它們;河水要清澈,沙土卻使它變得混濁;叢蘭想要長得美好,秋風卻使它凋零;人的本性要守靜,貪欲卻來損害它。蒙受沙塵卻想要不瞇眼,那是不可能的。

舜戒禹曰:「鄰哉,鄰哉①!」言慎所近也。周公戒成王曰:「其朋,其朋②!」言慎所與也。(卷二十五 魏志上)

【註釋】①鄰哉鄰哉:出自《尚書.虞書.益稷》,原文是:「帝曰:『吁,臣哉,鄰哉!鄰哉,臣哉!』」②其朋其朋:出自《尚書.周書.洛誥》,原文是:「周公曰:『……孺子其朋,孺子其朋!其往。』」

【白話】虞舜告誡夏禹說:「鄰哉,鄰哉!」就是說要慎重選擇所親近的大臣。周公告誡成王說:「其朋,其朋!」意思是說要慎重選擇所交往的人。

是故君子敬孤獨,而慎幽微。雖在隱翳,鬼神不得見其隙,況於遊宴乎?(卷四十六 中論)

【白話】君子孤身獨處時恭敬莊重,在隱約細微之處也小心謹慎。即使在無人能見的隱蔽之處,心念都不會偏斜,因而鬼神都看不到他的過失,更何況是遊樂飲宴之時呢?

君子之於己也,無事而不懼①焉。我之有善,懼人之未吾好②也;我之有不善,懼人之必吾惡也;見人之善,懼我之不能脩③也;見人之不善,懼我之必若彼也。(卷四十六 中論)

【註釋】①懼:警戒恐懼。②好:喜愛,愛好。③脩:同「修」。學習。

【白話】君子對於自身,沒有不警戒恐懼的事情。自己有善行美德,則戒懼別人未必就喜歡自己;自己有不善,則戒懼別人肯定會厭惡自己;看見別人的善行美德,則戒懼自己不能學到;看見別人的不善,則戒懼自己(若不提高警覺,反省、改過)必定會像他那樣。

善為政者,知一事之不可闕也,故無物而不備;知一是之不可失也,故眾非與之共得。其不然者,輕一事之為小,忽而闕焉,不知眾物與之共多也;睹一非之為小也,輕而蹈焉,不知眾是與之共失也。(卷四十七 劉廙政論)

【白話】懂得治理政事的人,知道每一項工作都不可以缺少,所以沒有一件物品不準備好的;知道正確的意見一條也不可遺漏,所以許多不正確的意見都要與之同時聽取。不懂治理的人,看輕了一件事認為它很小,疏忽了它而造成缺漏,不知道眾多的事物有了它才能變得完整;認為一個錯誤很小,輕忽了它而貿然去做,卻不知道總體正確的東西會因一次小錯誤而全盤皆失。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危則難安,微則難明,故戒以精一,信執其中也。無稽之言勿聽,弗詢①之謀勿庸②。無考無信驗也,不詢專獨也。終必無成,故戒勿聽用也。(卷二 尚書)

【註釋】①詢:問。②庸:用。

【白話】人心(人的欲望)是危險的,道心(倫理道德)是微妙的,只有勇猛精進,住於一心,才能真正把握中正(無過之、無不及)之道。沒有經典為根據的話不要聽信,沒有徵求過賢明之人的謀略不要採納。

無競①維人,四方其訓之。有覺德行,四國順之。無競,競也。訓,教也。覺,直也。競,強也。人君為政,無強於得賢人。得賢人,則天下教化於其俗。有大德行,則天下順從其政。言在上所以倡道之。敬慎威儀②,維民之則。則,法也。慎爾出話,敬爾威儀,無不柔嘉。話,善言也,謂教令也。白圭③之玷④,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玷,缺也。斯,此也。玉之玷缺,尚可磨鑢而平,人君政教一失,誰能反復之也。(卷三 毛詩)

【註釋】①競:強盛、強勁。②威儀:莊重的儀容舉止。③白圭:亦作「白珪」。古代白玉製的禮器。④玷:音「電」,diàn ㄉㄧㄢˋ。玉的斑點,瑕疵。

【白話】國家的強盛在於擁有賢德之人,四方之國才都會接受其教化。君王具備了純正的德行,四方諸侯才能夠齊歸於麾下。恭敬謹慎、舉止莊重,天下百姓都會效法。依循古人的常道把教令來頒布,言行舉止務求優美合度。白玉之瑕,尚可琢磨;政令之失,再難彌補!

激電不能追既往之失辭①,班輪(輪作輸)②不能磨斯言之既玷③。雖不能三思而吐情談,猶可息謔調以杜禍萌也。(卷五十 抱朴子)

【註釋】①失辭:亦作「失詞」,言辭失當。②班輸:春秋魯國的巧匠公輸班。一說班指魯班,輸指公輸般,「班輸」為兩人的合稱。③玷:音「電」,diàn ㄉㄧㄢˋ。缺點、過失。

【白話】快速的閃電,也追不回說過的錯話;魯班這樣的能工巧匠,也磨不去不當言辭留下的污點。一個人即使不能時時做到三思而後言、說出得體的話,但是停止說戲謔嘲弄話語,以杜絕災禍的萌生,則是完全可以的。

天子之尊,四海之內,其義莫不為臣。然而養三老於大學①,舉賢以自輔弼②,求修正之士使直諫。故尊養三老,示孝也;立輔弼之臣者,恐驕也;置直諫之士者,恐不得聞其過也。(卷十七 漢書五) 

【註釋】①養三老於大學:大音「太」,tài ㄊㄞˋ。三老,古代設三老五更之位,天子以父兄之禮養之。大學,即太學,我國古代設於京城的最高學府。大,「太」的古字。②弼:音「必」,bì ㄅㄧˋ。輔佐。

【白話】以天子的尊貴,在全國之內,按道理來說,沒有人不是他的臣子。然而天子還在太學(以尊敬父親之禮)奉養三老,選拔賢能之人來作為自己的輔佐,訪求修身正行之人(讓他們)直言規諫。所以尊養三老,是顯示孝道;設立輔助之臣,是擔心自己驕縱;設置直言勸諫的官員,是擔心聽不到自己的過失。

惟聖罔念①作狂②,惟狂克念③作聖。惟聖人無念於善,則為狂人。惟狂人能念善,則為聖人。言桀紂非實狂愚,以不念善故滅亡也。(卷二 尚書)

【註釋】①罔念:失掉覺察。②狂:狂妄愚昧之人。③克念:克服妄念。

【白話】人人都有聖明的本性,一旦妄念生起,且相續不斷,則被煩惱纏縛,就會變成凡夫;凡夫克制妄念,保持正念,就會變成聖人。由此可知,「聖」與「狂」之分,只在罔念與克念之間。

《曲禮》曰:「毋不敬,禮主於敬。儼①若思,言人坐思,貌必儼然。安定辭,審言語也。安民哉!」此三句可以安民也。(卷七 禮記)

【註釋】①儼:恭敬莊重之貌。

【白話】《曲禮》說:「對一切人、事、物沒有不恭敬的,舉止端莊穩重,像若有所思的樣子,談吐安詳穩定,條理分明,這樣才能安定人民啊!」

生而貴者驕,生而富者奢。故富貴不以明道自鑒,而能無為非者寡矣。(卷三十五 文子)

【白話】生來就顯貴的人,容易驕縱;生來就富足的人,容易奢侈。所以富貴之人,如果不以明白做人道理來自我反省觀照,而能夠不做錯事的就很少了。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道,猶道路也。出入動作由之,須臾離之,惡乎從。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慎其獨者,慎其閑居之所為也。小人於隱者,動作言語,自以為不見睹不見聞,則必肆盡其情。若有佔聽之者,是為顯見,甚於眾人之中為之也。卷七 禮記)

【白話】心是不可片刻偏離正道的,可以離開的就不是正道了。因此君子在人看不到的地方也常警戒謹慎,在人聽不到的地方也常惶恐畏懼。要知道,最隱暗且看不見的地方也是最容易發現的,最微細且看不見的事物也是最容易顯露的,因為念頭容易放逸,所以君子特別謹慎於一個人獨處的時候。

君子口無戲謔之言,言必有防;身無戲謔之行,行必有撿。言必有防,行必有撿,雖妻妾不可得而黷也,雖朋友不可得而狎也。是以不慍怒,而教行于閨門;不諫諭,而風聲化乎鄉黨。傳稱「大人正己而物正」者,蓋此之謂也。(卷四十六 中論)

【註釋】①戲謔:謔音「穴」,xuè ㄒㄩㄝˋ。開玩笑。②撿:約束。③黷:音「讀」,dú ㄉㄨˊ。輕慢、不恭敬。④慍怒:慍音「運」,yùn ㄩㄣˋ。惱怒、生氣。⑤蓋:大概。

【白話】君子開口不說玩笑的言語,說話必定防範約束;自身沒有玩笑的行為,行為必定檢點謹慎。說話防範,行為謹慎,即使是妻妾也不敢因親近而無禮,即使是朋友也不敢因熟悉而輕慢。所以,君子不用嚴厲訓斥,而身教就能影響整個家族;不用規勸告誡,而良好的風氣就能教化整個鄉里。《孟子》中稱讚,「聖人端正己身,而身邊的萬事萬物也會隨著端正」,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為之階①。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機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卷一 周易)

【註釋】①階:途徑、緣由、憑藉。

【白話】孔子說:「禍亂之所以發生,是以言語做為途徑。君主出言不慎就會失去臣子,臣子出言不慎就會惹禍上身,機密大事不慎洩漏就會造成危害。所以君子謹慎守密而不隨意出言。」

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動則得禮樂之節。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恃尊貴以自恣。樂佚遊①,佚遊,出入不節。樂宴樂,損矣。」宴樂,沉荒淫黷也。三者,自損之道。(卷九 論語)

【註釋】①佚遊:放縱遊蕩而沒有節制。

【白話】孔子說:「對人有益的喜好有三種,對人有害的喜好有三種。喜好以禮樂來節制舉止,喜好讚揚別人的善行進而引導大家見賢思齊,喜好多結交賢德益友,這都可以使人受益;喜好以尊貴、才能驕人,喜好散漫遊蕩,喜好沉迷宴會飲酒、尋歡享樂,這都會使身心受到損害。」

人主出言,不逆①於民心,不悖②於理義,其所言足以③安天下者也,人唯恐④其不復言⑤也。出言而離⑥父子之親,疏⑦君臣之道,害天下之衆,此言之不可復⑧者也。故明君不言也。(卷三十二 管子.形勢解)

【註釋】①逆:對立。②悖:音「背」,bèi ㄅㄟˋ。違背。③足以:完全可以。④唯恐:只怕。⑤不復言:不再說。⑥離:離間。⑦疏:疏遠。⑧不可復:不能重複第二次。

【白話】君主講話不違背民心,不違背理義,他所講的話就足以安定天下,人們唯恐他不再多講。如果所講的話會離間父子的親情,疏遠君臣的關係,危害天下的百姓,這種話不能再說。因此賢明君主不說這種話。

爲①無爲②,無所造作。事③無事④,除煩省事。味⑤無味⑥,深思遠慮,味道意也。報怨以德⑦。脩道行善,絕禍於未生也。(卷三十四 老子.德經)

【註釋】①爲:有所作為,治理。②無爲:無所作為,因「為於先為」。③事:行事。④無事:不滋事,因「行事先於事發之端」。⑤味:動詞,品嚐滋味。⑥無味:謂平淡無奇,是指「道」而言。⑦報怨以德:不記仇恨,反以恩德回報他人。

【白話】聖人治理天下,以無為作為治理的根本,以無事作為行政的原則,以恬淡作為施政的態度,不記仇恨,而以恩德回報他人。

昔者,天子日旦①思其四海之內②,戰戰③唯恐不能乂④也;諸侯日旦思其四封之內⑤,戰戰唯恐失損⑥之也;大夫⑦日旦思其官⑧,戰戰唯恐不能勝⑨也;庶人⑩日旦思其事⑪,戰戰唯恐刑罰之至⑫也。是故臨事而慄⑬者,鮮⑭不濟⑮矣。(卷三十五 曾子.脩身)

【註釋】①日旦:每天早上。亦指每天。②四海之內:指全國各處。③戰戰:即戰戰兢兢。小心謹慎,認真負責。④乂:音「易」,yì ㄧˋ。治理,安定。⑤四封之內:四境之內;四方。⑥失損:喪失。⑦大夫:古代官職,位於卿之下,士之上。⑧官:屬於國家的或公家的事務。⑨勝:音「生」,shēng ㄕㄥ。能承擔,能承受。⑩庶人:泛指無官爵的平民;百姓。⑪事:一己之職業。⑫刑罰之至:指沒做好而被處罰。⑬臨事而慄:慄音「立」,lì ㄌㄧˋ。遇事小心謹慎。慄,發抖,因害怕而肢體顫動。⑭鮮:音「顯」,xiǎn ㄒㄧㄢˇ。少。⑮不濟:不成功。

【白話】過去,天子每天想著天下的事,戰戰兢兢地唯恐天下不能太平安定;諸侯每天想著封疆之內的事,戰戰兢兢地擔心國土亡失;大夫每天想著他的職責,戰戰兢兢地害怕不能勝任工作;百姓每天想著他的事情,戰戰兢兢地害怕做不好而被處罰。因此,遇事小心謹慎的人,很少不成功的。

孔子曰:「臨事而懼,希①不濟。」《易》曰:「若履虎尾,終之吉。」若群臣之眾,皆戒慎②恐懼,若履虎尾,則何不濟③之有乎?(卷三十六 尸子)

【註釋】①希:少有、不多,通「稀」。②戒慎:警惕謹慎。③濟:成就;成功。

【白話】孔子說:「處理事情能保持戒慎恐懼之心,就很少有辦不到的事。」《易經》說:「如果做事能像踩在老虎尾巴上一樣戰兢惕厲,並且始終如此,就能得到吉祥順利。」假如國家所有官員,對待工作都能夠保持警惕謹慎的態度,就如同踩在老虎尾巴上,那麼又有什麼事情辦不好呢?

居寵思危,罔弗惟畏,弗畏入畏。言雖居貴寵,當常思危懼,無所不畏。若乃不畏,則入可畏之刑。(卷二 尚書)

【白話】處在貴寵的位置,要想到危險而有所畏懼,沒有一件事不敬畏,如果什麼都不怕,就會墜入可畏的困境。

目妄視則淫,耳妄聞(聞作聽)則惑,口妄言則亂。三關者,不可不慎守也。(卷四十一 淮南子)

【白話】眼睛胡亂觀看就會失去節制,耳朵胡亂聽受就會產生迷惑,信口胡亂言談就會導致禍亂。這三道關口,不能不謹慎地守住。

頤。〈象〉曰:「山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言語飲食,猶慎而節之,而況其餘乎。(卷一 周易)

【白話】頤卦〈象傳〉說:「頤卦的卦象是震(雷)下艮(山)上,為雷在山下震動之表象。引申為咀嚼食物時上顎靜止、下顎活動的狀態,因而象徵頤養。頤養必須堅守正道,所以君子應當言語謹慎、節制飲食。」(這樣才能培養美好的品德,同時也能讓周遭的人受到好的影響;才能養護健康的身體,同時也能讓大自然中的動物得到安養。)

文學①防輔②遂共表稱陳袞③美。袞聞之大驚懼,責讓④文學曰:「修身自守,常人之行耳,而諸君乃以上聞,是適所以增其負累也。且如有善,何患不聞?而遽⑤共如是,是非益我。」其誡慎如此。(卷二十六 魏志下)

【註釋】①文學:官名。漢代於州郡及王國置文學,或稱文學掾,或稱文學史。三國魏沿襲東漢官制,亦有此官名。②防輔:三國魏官名。設於諸王之國中,以監察諸王之行動。③袞:音「滾」,gǔn ㄍㄨㄣˇ。曹袞,三國時期曹魏宗室,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異母弟。④責讓:斥責;譴責。⑤遽:音「據」,jù ㄐㄩˋ。疾速。

【白話】文學侍從和防輔之官於是一同上表稱述曹袞的美德。曹袞聽說後,大為驚恐,責備文學說:「修養身心、保持操守,不過是平常人的行為罷了,而諸位卻將此上報給朝廷,這恰恰會為我增加負擔。再說,如果我有好的行為,何必擔心別人不知道?而你們卻急著一起這樣做,這並不是對我好啊。」他的警惕謹慎就像這樣。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①,樞機,制動之主。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可不慎乎?」(卷一 周易)

【註釋】①樞機:戶樞與弩牙。比喻事物的關鍵部分。

【白話】孔子說:「君子處在自家的庭院中,發出言論之後,如果言論是美好的,那麼千里之外都能得到回應,何況是近處呢?處在自家的庭院中,發出言論之後,如果不是美好的,那麼千里之外也會背棄它,何況近處呢?言論從他本身發出來,影響到民眾;行動發生在近處,卻顯現在遠處。言論和行動,對君子來說好比是門戶的轉軸或弓箭上的機關一樣,門軸和機關的發動,關係到的是得到稱讚還是羞辱。言論和行為,是君子能夠影響天地萬物的因素,怎能不慎重呢?」

子曰:「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禁,猶謹也。故言必慮其所終,而行必稽其所弊,則民謹於言,而慎於行。」稽,猶考也。(卷七 禮記)

【白話】孔子說:「君子以言語教導人們向善,以身作則防止人們作惡,所以每說一句話之前,必定先想到它的後果,每做一件事之前,必定先考慮到它可能會造成的弊端,這樣人民才會說話謹慎而行事小心。」

言而不可復者,君不言也;行而不可再者,君不行也。凡言而不可復,行而不可再者,有國者之大禁也。(卷三十二 管子)

【白話】說一次而不可再說的話,君主就不說;做一次而不可再做的事,君主就不做。凡是不可重複的話,不可再做的事,都是君主最大的禁忌。

夫為政者,輕一失而不矜①之,猶乘無轄②之車,安其少進,而不睹其頓躓③之患也。夫車之患近,故無不睹焉;國之患遠,故無不忽焉。知其體者,夕惕若厲④,慎其愆⑤矣。(卷四十七 劉廙政論)

【註釋】①矜:謹守、慎重。②轄:音「暇」,xiá ㄒㄧㄚˊ。車軸兩頭的金屬鍵,用以擋住車輪,不使脫落。③躓:音「至」,zhì ㄓˋ。跌倒,絆倒。④夕惕若厲:朝夕戒懼,如臨危境,不敢稍懈。若,如;厲,危。⑤愆:過錯、罪過。

【白話】治理政事的人,輕忽一個錯誤而不慎重對待,就猶如乘坐沒有車軸兩頭金屬鍵的車子,滿足於少許的前進,而看不到顛仆的禍患。車子的禍患很近,所以誰都看得到;國家的禍患很遠,所以人們就都疏忽了。了解了這種情形,就會終日朝夕戒懼,如臨危境,時刻謹慎,不敢犯絲毫錯誤。

傳曰:「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卷二十七 吳志上)

【白話】《國語》上講:「為善如登山那樣艱難,必須時時克服自己的習氣;為惡如山崩那樣迅速墜落,一失足成千古恨。」

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祿已厚而慎不敢取。(卷四十三 說苑)

【白話】地位愈高而態度愈要謙恭,官職愈大而內心更要謹慎,俸祿愈優厚而愈不敢妄取貪求。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①,夕惕若②,厲③,無咎④。」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居下體之上,在上體之下。明夫終敝,故不驕也;知夫至至,故不憂也。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惕,怵惕之謂也。(卷一 周易)

【註釋】①乾乾:音「前」,qián ㄑㄧㄢˊ。自強不息貌。②惕若:警惕戒懼。若,語助詞,無義。③厲:危險。④咎:含有咎害、災病、罪過等義。

【白話】乾卦九三爻辭說:「君子整天勤奮不懈、自強不息,直到夜晚也警惕戒懼,這樣才能處於險境而避免禍害。」怎麼說呢?夫子說:「這是譬喻君子要增進道德、建立功業。做到忠誠信實,由此可以增進道德;對人民大興文教,自己以身作則,言行一致,保持真誠,由此可以積蓄功業。所以處在上位而不驕傲,處在下位而不憂慮。能夠整天勤奮不懈,隨時警惕戒懼,雖處險境也能避免禍害。」

行有四儀①:一曰,志動不忘仁,二曰,智用不忘義,三曰,力事不忘忠,四曰,口言不忘信。慎守四儀,以終其身,名功之從之也,猶形之有影,聲之有響②也。(卷三十六 尸子)

【註釋】①儀:法則、標準、準則。②響:回聲。

【白話】言行有四個準則:一是遵循志向的過程中,不忘仁愛;二是運用智能時,不忘道義;三是恪盡職守時,不忘忠誠;四是開口說話時,不忘信實。能謹慎遵守這四個準則,終生不忘,名譽和功業自然會隨之而來,就像身形有影子相隨,聲音發出會有迴響一樣。

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安樂必誡,雖處安樂,必警誡也。無行所悔。所悔之事,不可復行。(卷十 孔子家語)

【白話】要引以為戒啊!不可多話,多話容易因為輕慢心而說錯話,最後招來禍害;不可多事,多事容易因為內心浮躁而做錯事,最後引來禍患。處於安樂時要提高警戒,不做會讓自己後悔的事。

夫輕諾必寡信,不重言也。多易必多難。不慎患也。是以聖人猶難之,聖人動作舉事,猶進退重難之,欲塞其源也。故終無難。聖人終身無患難之事,由避害深也。(卷三十四 老子)

【白話】隨便地許諾,必定很少講求信用;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必將遭遇很多困難。因此聖人處事還要抱著艱難之心,所以終究沒有患難之事。

君子以儉德避難,不可榮以祿。(卷一 周易)

【白話】君子遭遇困頓險厄時,應以節儉為德來避免災難,不要以追求利祿為榮。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