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治要綱目

敬慎 > 鑒戒

王①若②曰:「小子③封④。封,康叔名。惟⑤乃⑥丕顯⑦考⑧文王,克⑨明德愼罰⑩,弗敢侮鰥寡⑪、庸庸⑫、祗祗⑬、威威⑭,顯民⑮。」惠恤窮民,不慢鰥夫寡婦,用可用,敬可敬,刑可刑,明此道以示民也。(卷二 尚書.康誥)

【註釋】①王:此為周公根據成王命令,代寫的誥詞。②若:如此,這樣。③小子:周代對年幼者的稱呼。④封:姬封,即康叔。生卒年不詳,姬姓,名封,周文王姬昌與正妻太姒所生第九子,周武王姬發同母弟。周武王建立周朝後,將姬封封於畿內之地康地(今河南禹州西北),建立康國,故稱康叔或康叔封。周成王即位後,發生三監之亂,姬封參與平定叛亂,因功改封於殷商故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建立衛國,成為衛國第一任國君。姬封赴任時,其兄周公旦作《康誥》、《酒誥》、《梓材》(成王年幼,由攝政周公代誥),做為姬封治國法則。並告誡姬封,務必明德寬刑、愛護百姓,向殷商故地賢豪長者詢問殷商興亡之道。姬封統治有方,很快使衛國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成為衛國和衛姓的始祖。又稱衛康叔。⑤惟:表期望的語氣。⑥乃:你。⑦丕顯:丕音「批」,pī ㄆㄧ。英明。丕,大。顯,明。⑧考:父。⑨克:能。⑩明德愼罰:明德,指提倡尚德、敬德,它是慎罰的指導思想和保證。愼罰,指刑罰適中,不亂罰無罪,不濫殺無辜。⑪鰥寡:鰥音「關」,guān ㄍㄨㄢ。年老而失去配偶的人。泛指孤獨無助的人。《孟子.梁惠王下》:「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⑫庸庸:任用可用的人。第一個「庸」做動詞,任用。⑬祗祗:祗音「知」,zhī ㄓ。恭敬可恭敬的人。第一個「祗」做動詞,恭敬。⑭威威:敬畏可畏的事。第一個「威」做動詞,畏也。⑮顯民:以示於人民。

【白話】王如此說:「年輕的封啊!你要光大父親文王的德業,要能夠崇尚德教,慎用刑罰,不可侮辱孤獨無助的人,任用可用的人,尊敬可敬的人,敬畏可畏的事,以示於人民。」

王人者①有六賊七害。六賊者:一曰大作宮殿臺池,遊觀淫樂歌舞,傷王之德。二曰不事農桑,作業作勢(作業作勢作任氣作業),遊俠犯歷法禁,不從吏敎,傷王之化。三曰結連朋黨,比周②爲權,以蔽賢智,傷王之權。四曰抗智高節③,以爲氣勢,傷吏威(吏威作王之威)。五曰輕爵位,賤有司,羞爲上犯難④,傷功臣之勞。六曰強宗侵奪,凌侮貧弱,傷庶民矣。(卷三十一 六韜.文韜)

【註釋】①王人者:王音「忘」,wàng ㄨㄤˋ。指管理臣民的君王。王,統治。②比周:比音「必」,bì ㄅㄧˋ。和小人親近,阿(ē ㄜ)黨營私。③抗智高節:此指妄自尊大。抗,高尚。高節,高尚的節操。④犯難:冒險。

【白話】做為管理臣民的君王,要防止六種壞事,警惕七種壞人。六種壞事:一是臣子中有人大肆修築宮殿、樓台、亭榭,遊玩觀賞,荒淫歌舞,這會敗壞君王的德政。二是百姓中有人不從事農桑,任性妄為,仿效遊俠,違犯禁令,不服官吏管治,敗壞君王的教化。三是群臣中若有營私結黨,糾集弄權,排擠忠良,蒙蔽君王耳目,傷及君王的權威。四是將士中有妄自尊大,氣焰囂張,損傷君王的威嚴。五是群臣中若有輕視爵位,藐視上司,不屑為君王冒險犯難,打擊功臣積極立功的意願。六是強宗望族恃強侵奪,欺凌貧弱,傷害百姓的生活。

昔之帝王,其所以爲明者,以其吏也;昔之君子,其所以爲功者,以其民也。力生於民,而功最於吏①,福歸於君。(卷三十一 鬻子)

【註釋】①功最於吏:勳功會聚於官吏。最,聚合。

【白話】從前的帝王之所以成為明君,在於他所任用的官吏;從前的君子之所以獲得成功,在於他的百姓。力量出自百姓,而勳功會聚於官吏,吉祥福氣歸於君主。

管仲復於桓公曰:「任之重者莫如①身,塗②之畏③者莫如口,期之遠者莫如年。以重任行畏塗,至遠期,唯君子爲能及矣。」(卷三十二 管子.戒)

【註釋】①莫如:比不上。②塗:路途。③畏:可怕的。

【白話】管仲又對桓公說:「以天下為己任,可謂重任在肩;是非榮辱皆自口出,故人言可畏;世事瞬息萬變,以年為期可謂長遠。擔負重任行走險途,長期堅持,只有君子才能做到。」

所謂得天下者,非謂其履勢①(勢下有位字)稱尊號也,言其運天下心,得天下力也。有南面之名②,無一人之譽,此失天下者也③。故桀、紂不爲王,湯、武不爲放④也。(卷三十五 文子.下德)

【註釋】①履勢:依仗權勢。②南面之名:指擁有君王的稱號。南面,古代人君聽政之位居北,其面向南,所以以南面代稱居人君之位。③者也:語助詞。④放:放逐。把罪人發配到遠方去,或驅逐出境。

【白話】所謂得到天下的人,不是依仗權勢取得君王的稱號,而是能獲得天下人的心,得到天下的力量。擁有君王的稱號,卻沒有得到一個人的稱讚,這是失去了天下。所以夏桀、商紂不是君王,商湯、周武王就不是放逐君王。

文王周觀得失,徧覽是非,堯舜所以昌,桀紂所以亡者,皆著①之於明堂②。由是觀之,則聖人之智圓矣。(卷四十一 淮南子.主術)

【註釋】①著:登記,記載。②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會、祭祀、慶賞、選士、養老、教學等大典,都在此舉行。

【白話】周文王全面地觀察得失,廣泛地鑒覽是非,舉凡堯帝、舜帝昌盛的原因,和夏桀、商紂滅亡的教訓,都記載下來存放於明堂。由此看來,聖人的才能智慮可謂是圓融的了。

古人有言曰:「人無①于②水鑒③,當于民鑒。」古賢聖有言,人無於水鑒,當於民鑒也。視水見己形,視民行事見吉凶。今惟殷墜命,我其可弗大鑑?今惟殷紂無道,墜失天命,我其可不大視為戒也。(卷二 尚書)

【註釋】①無:勿。②于:以。③鑒:照,察看。

【白話】古人有句格言說:「人不要只把水當作鏡子觀察自己,而應當把百姓作為鏡子審查自己。」如今殷已失掉了他的天命,我們豈可不深刻反省以殷商滅亡之事為鑑呢?

殷君喜以人餧①虎;喜割人心;喜殺孕婦;喜殺人之父,孤人之子;喜奪;喜誣;以信為欺,欺者為真;以忠為不忠;忠諫者死,阿諛者賞;以君子為下;急令暴取;好田獵,出入不時;喜治宮室脩臺池,日夜無已;喜為酒池肉林糟丘,而牛飲者三千飲人;無長幼之序,貴賤之禮;喜聽讒用舉,無功者賞,無德者富;所愛專制而擅令,無禮義,無忠信,無聖人,無賢士,無法度,無升斛②,無尺丈,無稱衡。此殷國之大妖也。(卷三十一 六韜)

【註釋】①餧:音「位」,wèi ㄨㄟˋ。亦作「餵」。餵養。②升斛:升與斛的合稱,均為計量標準的名稱。

【白話】商紂王喜歡用人來餵虎;喜歡挖人的心;喜歡剖開孕婦的肚子;喜歡殺人之父,使人成為孤兒;喜歡奪取;喜歡妄言;把誠信當成欺詐,把欺詐當作真實;把忠誠視為不忠;忠心勸諫者被處死,阿諛奉承者受到賞賜;把君子看得卑下;政令苛急,暴取豪奪;喜好打獵,出入不避時節;喜好修造宮室台池,日夜不停;喜好建造酒池、肉林和酒糟堆成的小山,還招集三千人狂飲;不分長幼的次序,沒有貴賤的禮節;喜歡聽信姦邪之人的讒言,並任用他們舉薦的人,使無功者受賞,使無德者富有;喜好專制而獨攬政令;不講禮義、不講忠信,目無聖人,無視賢士,國無法度,沒有計容量、量長短、稱輕重的統一標準。這些都是殷國大的反常、怪異之事。

王國富民,霸國富士①,僅存之國富大夫,亡國富倉府。是謂上溢而下漏,故患無所救。(卷三十七 尉繚子)

【註釋】①士:智者、賢者。後泛指讀書人,知識階層。

【白話】實行王道的國家,致力於讓百姓富裕;實行霸道的國家,致力於讓士人富足;勉強生存的國家,高官貴族們特別富裕;瀕於滅亡的國家,君王的糧倉府庫特別富足。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上層富得溢出而下民窮困不堪,像這樣,一旦有亡國的禍患就無法挽救了。

仲叔于奚救孫桓子,桓子是以免。既,衛人賞之以邑,賞于奚也。辭,請曲縣①、軒,縣也。繁纓②以朝,許之。繁纓,馬飾,皆諸侯之服也。仲尼聞之,曰:「惜也!不如多與之邑。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器,車服也。名,爵號也。君之所司也,政之大節也。若以假人,與人政也。政亡,則國家從之,不可止也已。」(卷五 春秋左氏傳中)

【註釋】①曲縣:亦作「曲懸」。古代天子在正堂將鐘磬等樂器四面懸掛稱「宮縣」,諸侯只懸掛在東西北三面稱「曲縣」、「軒縣」,大夫僅掛左右兩面稱「判縣」,士僅掛一面稱「特縣」。縣:「懸」的古字。②繁纓:繁音「盤」,pán ㄆㄢˊ。古代天子、諸侯所用的馬飾。繁:馬腹帶。纓:馬頸革。

【白話】新築大夫仲叔于奚救援孫良夫,孫良夫因此免受災難。過後不久,衛君把城邑賞賜給仲叔于奚,于奚謝絕,而請求賜給他諸侯才能使用的「曲懸」和「繁纓」來朝見衛君,衛君允許了。孔子聽說了這件事,就說:「令人痛惜呀!還不如多賞他一些城邑。唯有禮器和爵位名號,不能隨便授予別人,這是國君所掌管的,是為政的大綱。若以此授人,就等於給人政權。政權喪失了,國家也會跟著喪失,那就無可挽回了。」

昔陳靈之被矢①,灌氏之泯族②,匪降自天,口實為之。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三緘③之戒,豈欺我哉。(卷五十 抱朴子)

【註釋】①陳靈公之被矢:《左傳.宣公十年》載:「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飲酒於夏氏,公謂行父曰:『徵舒似女。』對曰:『亦似君。』徵舒病之。公出,自其廄射而殺之。」②灌氏之泯族:《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載:「灌將軍夫者,潁陰人也。……灌夫為人剛直使酒,不好面諛。……宗族賓客為權利,橫於潁川。……及飲酒酣,夫起舞屬丞相(田蚡),丞相不起。夫從坐上語侵之。魏其乃扶灌夫去,謝丞相。……丞相取燕王女為夫人。有太后詔,召列侯宗室皆往賀。……飲酒酣,武安起為壽,坐皆避席伏。已,魏其侯為壽,獨故人避席耳,餘半膝席。灌夫不悅,起行酒,至武安,武安膝席曰:『不能滿觴。』夫怒,因嘻笑曰:『將軍,貴人也,屬之!』時武安不肯。行酒次至臨汝侯,臨汝侯方與程不識耳語,又不避席。夫無所發怒,乃罵臨汝侯……武安遂怒曰:『此吾驕灌夫罪。』……劾灌夫罵坐不敬,系居室,遂按其前事,遣吏分曹逐捕灌氏之屬,皆得棄市罪。」③三緘:緘音「間」,jiān ㄐㄧㄢ。指銅人嘴部三處被封。《說苑.敬慎》載:「孔子觀於周之太廟,見右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事又見《孔子家語.觀周》。緘:封閉。

【白話】從前陳靈公被射死,灌夫被滅族,災禍不是從天而降,而實在是言語造成的。言行是人生的關鍵,它主宰著人的榮譽或恥辱。古人關於三緘其口的告誡,難道是欺騙我們的嗎?

孔子曰:「士有五:有埶①尊貴者,有家富厚者,有資勇悍者,有心智慧者,有貌美好者。埶尊貴,不以愛民行義理②,而反以暴傲;家富厚,不以振窮③救不足,而反以侈靡無度;資勇悍,不以衛上攻戰④,而反以侵凌私鬥;心智慧,不以端計數⑤,而反以事奸飾詐⑥;貌美好,不以統朝蒞民⑦,而反以蠱⑧女從欲⑨。此五者,所謂士失其美質⑩也。」(卷八 韓詩外傳)

【註釋】①埶:音「市」,shì ㄕˋ。「勢」的古字。指權勢。②義理:合於倫理道德的行事準則。③振窮:救助困窮的人。④攻戰:猶作戰、戰鬥。⑤計數:謀略。⑥飾詐:謂作假騙人。⑦蒞民:管理百姓。⑧蠱:音「股」,gǔ ㄍㄨˇ。誘惑、迷亂。⑨從欲:從音「縱」,zòng ㄗㄨㄥˋ。縱欲。從,「縱」的古字。⑩美質:美好的本質。

【白話】孔子說:「士人有五類:有的權勢尊貴,有的家境富裕,有的本性勇敢,有的天資聰明,有的容貌美好。權勢尊貴的人,不利用他的權位去愛護百姓、依照倫理道德行事,反而利用權勢暴戾傲慢、欺壓百姓;家境富裕的人,不利用他的財富去救濟貧窮困乏的人,反而利用財富來過奢侈糜爛、沒有節制的生活;本性勇敢的人,不利用他的勇敢保衛國君、和入侵者戰鬥,反而憑藉勇力來欺侮別人,進行私人間的爭鬥;天資聰明的人,不利用他的明察來策劃政治的措施,反而憑藉智謀來從事奸邪的事,作假騙人;容貌美好的人,不利用他的威儀統率朝廷官吏、治理人民,反而用它來誘惑女子,放縱情欲。這五種人,可說是士人中喪失了其美好稟賦的人。」

覽往事之成敗,察將來之吉凶,未有干名①要②利,欲而不厭③,而能保世④持家⑤,永全福祿者也。(卷二十六 魏志下)

【註釋】①干名:求取名位。干,求。②要:音「腰」,yāo ㄧㄠ。求取。③厭:通「饜」,滿足。④保世:謂保持爵祿、宗族或王朝的世代相傳。⑤持家:保持家業。

【白話】觀察往事的成敗,考察將來的吉凶,還沒有追名逐利,貪婪而不知滿足,卻能保持家道世代相傳並長久享有福祿的人。

昔桀紂滅由妖婦,幽厲亂在嬖妾①。先帝覽②之,以為身戒,故左右不置婬邪之色,後房無曠積之女。(卷二十八 吳志下)

【註釋】①嬖妾:嬖音「必」,bì ㄅㄧˋ。愛妾。②覽:《三國志》通行本作「鑒」。

【白話】從前夏桀、商紂的滅亡是由於迷戀妖艷的婦人,周幽王、周厲王時發生動亂,是因為寵幸愛妾。先帝吸取這些教訓,以此作為自身的借鑒,所以身邊不安置淫邪的美色,後宮沒有積聚多餘的女子。

國得百姓之力①者富,得百姓之死②者強,得百姓之譽者榮。三得(三得舊皆作三德改之)者具,而天下歸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卷三十八 孫卿子)

【註釋】①力:勤、盡力。②死:謂為某事或某人而犧牲性命。

【白話】國家若能得到百姓的效力就會富足,若能得到百姓拼命效死就會強盛,若能得到百姓的稱譽就會榮耀。三者具備,那麼天下的人民都將歸順;三者無一,那麼天下的人民就會背離。

夫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危可知矣。(卷十 孔子家語)

【白話】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就好比是水;水可以載船,也可以使船翻覆。君主由此來思考危機,那麼危險就可想而知了。

孟子曰:「離婁子(無婁子之子)①之明,公輸子②之巧,不以規矩③,不能成方圓;師曠④之聰⑤,不以六律⑥,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言當行仁恩之政,天下乃可平。……故曰,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但有善心而不行之,不足以為政。但有善法度,而不施之,法度亦不能獨自行。(卷三十七 孟子)

【註釋】①離婁子:傳說中的視力特別強的人。②公輸子:春秋時魯國巧匠公輸班,或稱魯班。班,或作「般」、「盤」。③規矩:校正圓形和方形的兩種工具。④師曠:春秋晉國樂師。善於辨音。⑤聰:聽覺靈敏。⑥六律:相傳黃帝時伶倫截竹為管,以管之長短分別聲音的高低清濁,樂器的音調皆以此為準。樂律有十二,陰陽各六,陽為律,陰為呂。六律即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

【白話】孟子說:「就算有離婁先生的極佳視力,有公輸先生的高超手藝,如果不用圓規和曲尺,也不能精確的畫出方形、圓形;就算有師曠的辨音聽力,如果不按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即使有堯舜的道德修養,如果不實行仁慈的政治措施,也不能治理好天下。……所以說,只有善心還不足以從事政治,只有好的政治制度,它也不可能自己實行。」

景公問晏子曰:「臨國①蒞民②,所患何也?」對曰:「所患者三:忠臣不信,一患也;信臣不忠,二患也;君臣異心,三患也。是以明君居上,無忠而不信,無信而不忠者,是故君臣無獄(無獄作同欲),而百姓無恐(恐作怨)也。」(卷三十三 晏子)

【註釋】①臨國:治理國事。②蒞民:管理百姓。

【白話】景公問晏子說:「執掌國政管理人民,應該憂慮的是什麼?」晏子回答說:「應該憂慮的事有三件:忠誠愛國的臣子不被信任,這是憂慮之一;受信任的臣子不忠誠,這是憂慮之二;國君與臣子不同心,這是憂慮之三。所以賢明的國君身居高位,沒有忠臣不受信任,也沒有受信任卻不忠心的現象,因此君臣同一條心,百姓也就沒有怨言了。」

十過:一曰,行小忠,則大忠之賊也。二曰,顧小利,則大利之殘也。三曰,行僻自用,無禮諸侯,則亡身之至也。四曰,不務聽治,而好五音,則窮身之事也。五曰,貪愎喜利,則滅國殺身之本也。六曰,耽於女樂,不顧國政,則亡國之禍也。七曰,離內遠遊,忽於諫士,則危身之道也。八曰,過而不聽於忠臣,而獨行其意,則滅高名,為人笑之始也。九曰,內不量力,外恃諸侯,則削國之患也。十曰,國小無禮,不用諫臣,則絕世之勢也。(卷四十 韓子)

【白話】十種過錯:一是奉行對私人的小忠,那就會損害大忠。二是只顧小利,那就會破壞大利。三是行為乖僻又自以為是,對待諸侯無禮,那就會走向自取滅亡的道路。四是不致力於國事,而沉迷在聲樂中,那會讓自己陷入窮途末路。五是貪婪固執又追求私利,那是亡國喪身的禍根。六是沉迷於女色歌舞,不顧國家的政事,就會遭受亡國的災禍。七是離開朝廷到遠方遨遊,忽略諫議大臣的勸言,那是危害自身的做法。八是有過錯而不肯聽忠臣的勸諫,卻一意孤行,那就是自毀名譽,受人譏笑的開始。九是不考量國內的力量,而依賴國外的諸侯,那就有國土被分割的憂患。十是國家弱小而不講禮義,又不任用直言的諫臣,那是斷絕後嗣的趨勢。

亡國之主必(必下有自字)驕,必自智,必輕物①。自謂有過人智,故輕物,物,人也。(卷三十九 呂氏春秋)

【註釋】①物:人、眾人。

【白話】亡國的君主,必定是自大驕傲,怠慢賢士;必定是自作聰明,專獨剛愎;必定是輕視一切人,所以才會招來禍患。

鳥窮則噣獸窮則攫人窮則詐,馬窮則逸自古及今,未有窮其下而能無危者也。(卷十 孔子家語)

【註釋】①窮:困窘、窘急。②噣:音「卓」,zhuó ㄓㄨㄛˊ。鳥啄食。③攫:音「決」,jué ㄐㄩㄝˊ。鳥獸以爪抓取。④逸:逃跑。

【白話】鳥被逼到困境就會用嘴啄鬥,獸被逼到困境就會用爪奪取,人被逼到困境就會出現欺詐行為,馬被逼到困境就會逃奔。從古至今,沒有逼迫臣民走投無路,而君王自己卻能沒有危險的。

古人闔棺之日然後誄不以前善沒後惡也。(卷二十九 晉書上)

【註釋】①誄:音「壘」,lěi ㄌㄟˇ。哀祭文的一種。是敘述死者生前德行、功業的文體。②沒:音「末」,mò ㄇㄛˋ。掩蓋。

【白話】古人蓋棺之後,再來寫誄文哀悼,論定品行,不用以前的善行掩蓋後來的過惡。

曰:「小大邦用喪,亦罔非酒惟辜①。於小大之國,所用喪,無不以酒爲罪也。飲惟祀,德將②無醉。」飲酒惟當因祭祀,以德自將,無至醉。(卷二 尚書)

【註釋】①辜:罪。②德將:將音「疆」,jiāng ㄐㄧㄤ。以德相助,用道德來要求自己。將,扶助也。

【白話】(周公代成王)說:「那些大大小小的諸侯國滅亡,也無非是飲酒過度所造成。只有在祭祀的時候才准許飲酒,並要用道德來約束自己,不可喝醉。」

何曾,字穎孝,陳國人也。爲司隷挍尉①,言於大祖曰:「公方以孝治天下,而聽阮籍以重哀②,飲酒食肉於公坐。宜③四裔④,無令汙染華夏⑤。」大祖曰:「此子羸⑥病若此,君不能爲吾忍耶!」曾重引據⑦,辭理甚切,朝廷憚⑧焉。泰始⑨九年,爲司徒⑩,以疲疾求退。孫綏位至侍中⑪,潘滔譖⑫之於太傅⑬越⑭,遂被殺。初,曾告老,時被召見,侍坐終日。世祖⑮不論經國大事,但說平生常語。曾出每曰:「將恐身不免亂,能及嗣乎!」告其二子曰:「汝等猶可得没⑯。」指諸孫曰:「此輩必遇亂死也。」及綏死,兄嵩曰:「我祖其神⑰乎!」(卷二十九 晉書上.百官志)

【註釋】①司隷挍尉:西漢、東漢、西晉等朝代中的一個監察官職。其職責原本在於監督朝內的大臣與皇親國戚,以及京都附近的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河東、河南、河內和弘農等七個郡的官員。②重哀:大哀。此指母喪。③:同「擯」,遺棄、排斥、放逐。④四裔:四方邊遠的地方。⑤華夏:周朝時,凡遵周禮、守義的族人,稱為華人、華族、夏人、夏族,通稱為諸華、諸夏。古籍中將「華」、「夏」做為中原,「夷」、「裔」做為四方。與四夷對稱,華夏又稱中華、中夏、中土、中國。⑥羸:音「雷」,léi ㄌㄟˊ。瘦弱。⑦引據:引述證據。⑧憚:音「淡」,dàn ㄉㄢˋ。怕、畏懼。⑨泰始:泰始(西元二六五—二七四年),西晉皇帝晉武帝司馬炎的第一個年號。⑩司徒:漢哀帝時丞相改稱大司徒,東漢時改稱司徒,為三公之一。⑪侍中:在秦朝是宰相的屬官。到漢朝則主要是加官,授予已有其他官職者,為侍中則可入宮禁之中,成為皇帝信任的標誌之一。東漢設侍中寺,至晉改門下省,為皇帝的侍從、顧問機構。⑫譖:zèn ㄗㄣˋ。毀謗、誣陷。⑬太傅:周代設置,為輔弼天子之任,掌管禮法的制定和頒行,三公之一。戰國時期,齊國和楚國也設有太傅。秦朝廢止。西漢曾兩度短暫復置該職位;東漢則長期設立。以後各朝代都有設置,多用為大官加銜,無實職,為輔導太子的東宮官。⑭越:司馬越,字元超,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晉宣帝司馬懿四弟東武城戴侯司馬馗之孫,高密文獻王司馬泰的長子。⑮世祖:晉武帝司馬炎(西元二三六—二九O年),字安世,河內郡溫縣人。曹魏權臣司馬昭長子,魏咸熙二年(西元二六六年),逼迫魏元帝禪讓,即帝位,建立晉朝,改年號為泰始。謚號武皇帝,廟號世祖。⑯猶可得没:没音「末」,mò ㄇㄛˋ。還可以善終。没,終了、結束。⑰神:玄妙、不平凡的。

【白話】何曾,字穎孝,陳國人。擔任司隷挍尉時,曾對晉太祖司馬昭說:「您正以孝治理天下,卻聽任阮籍居喪的時候,在您身邊飲酒吃肉。應該將他放逐遠方,不要讓他污染華夏。」晉太祖說:「這個人身體如此虛弱,你不能為我忍一忍嗎!」何曾再引述證據,辭理十分懇切,令朝廷上的人都十分敬怕他。泰始九年,任司徒,因疲勞生病,以此請求退休。他的孫子何綏官至侍中,潘滔在太傅司馬越面前誣陷何綏,於是何綏被殺。當初何曾告老還鄉時,還時常被召見,在皇帝身邊侍坐終日。晉世祖和他不討論國家大事,只談家常事。何曾每次出宮都說:「恐怕將來自己不能免於禍亂,會牽連後代吧!」並告訴他的兩個兒子說:「你們還可以善終。」指著孫子們說:「這一輩必定會遇到禍亂而死。」等到何綏死時,他的哥哥何嵩說:「我的祖父真是料事如神啊!」

凡①人君之所以爲君者,勢②也。勢在下,則君制於臣③。勢在上,則臣制於君。故君臣之易位④,勢在下也。故曰:「堂⑤上遠於百里,堂下遠於千里,門廷⑥遠於萬里。」今步者⑦一日,百里之情通矣!堂上有事,十日而君不聞,此所謂遠於百里也;步者十日,千里之情通矣!堂下有事,一月而君不聞,此所謂遠於千里也;步者百日,萬里之情通矣!門廷有事,朞年⑧而君不聞,此所謂遠於萬里也。故請入而不出,謂之滅;出而不入,謂之絕;入而不至,謂之侵;出而道⑨止,謂之壅⑩。滅絕侵壅之君者⑪,非杜⑫其門而守其戶也,爲政之有所不行也。(卷三十二 管子.法法)

【註釋】①凡:大抵、大概。②勢:權勢。③君制於臣:君主被臣子所控制。制,控制。於,被。④易位:變換位置。⑤堂:朝堂,是官員議政之處。亦泛指朝廷。⑥門廷:宮門、朝門外的地方。⑦步者:步行的人。⑧朞年:朞音「機」,jī ㄐㄧ。一年。朞同「期」。⑨道:路途。⑩壅:音「庸」,yōng ㄩㄥ。遮蔽、蒙蔽。⑪者:助詞,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⑫杜:堵塞、阻絕。

【白話】凡是君主之所以成為君主,在於權勢。權勢在下,君主就會受制於臣子;權勢在上,臣子就會受制於君主。所以君臣易位的原因,就因為君主的權勢下落,勢在下則情不上通,君不得與聞下情。所以說:「殿堂之上可以遠過百里,殿堂之下可以遠過千里,門廷可以遠過萬里。」君主對發生在近處的堂上、堂下、門廷之內的事都不知道,則雖是近處,卻比百里、千里、萬里之外更遠。現在走一天的路,百里範圍內的事情都知道,但是朝廷上發生的事,過了十天君主還不知道,這就是所謂的朝廷之上可以遠過百里;走十天的路,千里範圍內的事情都知道,但是朝廷之下發生的事,過了一個月君主還不知道,這就是所謂的朝廷之下可以遠過千里;走一百天的路,萬里範圍內的事情都知道,但是門廷發生的事,過了一年君主還沒聽到,這就是所謂的門廷可以遠過萬里。所以臣下有情況反映,君主卻沒有發出相應的號令,這叫做滅;君主號令發出了,卻沒有相應的情況反映上來,這叫做絕;情況反映上來,卻沒有呈報給君主,這叫做侵;君主號令發出了,中途又停止下來,這叫做壅。受到滅絕侵壅的君主,並不是君主關閉了門戶,而是政令有所不通行的緣故。

孔子觀於明堂①,睹四方之墉,墉,牆。有堯、舜、桀、紂之象,而各有善惡之狀、興廢之誡焉。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而負斧扆②,南面以朝諸侯之圖焉。孔子徘徊而望之,謂從者曰:「此則周之所以盛也!夫明鏡者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人主不務襲跡於其所以安存,而忽怠於所以危亡,是猶未有以異於卻步而欲求及前人也,豈非惑哉?」(卷十 孔子家語)

【註釋】①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舉行大典的地方。這裡是孔子到周國所參觀的明堂。②斧扆:扆音「以」,yǐ ㄧˇ。古代帝王朝堂所用的狀如屏風的器具,以絳為質,高八尺,東西當戶牖之間。其上有斧形圖案,故名。《逸周書.明堂》:「天子之位,負斧扆,南面立。」

【白話】孔子在周國的明堂參觀時,看到四周的牆壁上繪有堯帝、舜帝、夏桀、商紂的畫像,畫像下面都敘述了他們的善行和惡跡的情況,以及興盛和衰亡的規誡。還有周公輔佐成王時,抱著成王背靠斧紋圖案的屏風,面南而坐接受諸侯來朝見的圖畫。孔子徘徊在這些畫像前反覆瞻仰,對跟隨在身邊的弟子們說:「這就是周朝繁榮興盛的原因啊!明鏡是用來觀察人的身形的,歷史則是用來看清現實和預知未來的。如果君王既不努力承襲古代聖王之所以長治久安之道,又忽視亡國之君之所以危亡的原因,這就跟向後面倒退,卻想要趕上走在前面的人沒有兩樣,豈不是很糊塗嗎?」

昔秦所以亡天下者,但坐①賞輕而罰重,刑政錯亂。民力盡於奢侈,目眩於美色,志濁於財寶,邪臣在位,賢哲隱藏,百姓業業②,天下苦之,是以遂有覆巢破卵之憂。漢所以彊③者,躬行誠信,聽諫納賢,惠及負薪④,躬請巖穴⑤,廣採博察,以成其謀。此往事之明證也。(卷二十八 吳志下)

【註釋】①坐:因為,由於。②業業:危懼的樣子。③彊:音「強」,qiáng ㄑㄧㄤˊ。強盛;強大。④負薪:背負柴草,指地位低微的人。⑤巖穴:指巖穴之士,即隱士。古時隱士多山居,故稱。

【白話】以前秦朝之所以失去天下,就是因為賞賜輕而刑罰重,刑法和政令混亂。國君的奢侈耗盡了民力,國君的雙眼被美色迷惑,心志被財寶腐蝕污染,姦邪之臣在位掌權,賢明之人隱居退避,百姓憂慮恐懼,天下人深感痛苦,因此最終遭到國破家亡的禍患。漢朝之所以強盛的原因,就在於君主親自履行誠信,聽取諫言,招納賢才,恩惠施及微賤之人,親自禮請隱逸的賢士出山,廣泛聽取各種意見,全面進行考察,從而成就了其宏遠的計畫。這些都是過去的鮮明例證。

《周書》曰:「天子見怪則脩德,諸侯見怪則脩政,大夫見怪則脩職,士庶見怪則脩身。」神不能傷道,妖亦不能害德。及衰世薄俗①,君臣多淫驕失政,士庶多邪心惡行,是以數有災異變怪②。又不能內自省視,畏天戒,而反外考謗議,求問厥故,惑於佞愚,而以自詿③誤,而令患禍得就,皆違天逆道者也。(卷四十四 桓子新論)

【註釋】①薄俗:輕薄的習俗,壞風氣。②變怪:災異變怪。③詿:音「掛」,guà ㄍㄨㄚˋ。貽誤;搞壞。

【白話】《逸周書》上說:「天子看到怪異現象則修養德行,諸侯看到怪異現象則修明政教,大夫看到怪異現象則盡忠職守修治政事,士人和百姓看到怪異現象則修養自身。」神明不能傷害道義,妖異不能傷害仁德。到了世道衰敗、民風日下之時,君臣多驕奢淫逸,政治混亂,士人和百姓也多心術不正、作惡多端,因此屢次發生災變怪異之事。又不能向內自我反省、畏懼上天的警戒,反而向外追究指責,求問災異發生的原因,從而被姦佞愚昧的小人所迷惑而自誤,使得禍患得以發生,這些都是違背天理、道義的。

生而富者驕,生而貴者傲。生富貴而能不驕傲者,未之有也。今寵祿初隆,百僚觀行,當堯舜之盛世,處光華之顯時,豈可不庶幾夙夜以永終譽?(卷二十二 後漢書二)

【白話】(崔駰勸諫竇太后之兄竇憲:)生來就富有的人會驕縱,生來就地位貴顯的人會傲慢。生來富貴而能夠不驕縱不傲慢的人,是不曾有過的。如今您的榮寵和祿位剛剛顯盛,百官都在看您的行動,您處在堯舜一般的盛世,正是榮耀顯赫之時,怎能不晝夜勤勞,長久擁有大家的讚譽?(竇憲未聽,之後圖謀篡位,漢和帝察覺而將其賜死。)

目也者,遠察天際,而不能近見其眥①。心亦如之。君子誠知心之似目也,是以務鑒於人以觀得失。(卷四十六 中論)

【註釋】①眥:音「自」,zì ㄗˋ。眼角,上下眼瞼的接合處。

【白話】人的眼睛,遠望可以看到天的盡頭,而近看卻看不到自己的眼角。人心也是這樣。君子深知人心也像眼睛一樣,因此,努力以人為鑒,來了解自己的過失。

古之人目短於自見,故以鏡觀面;智短於自知,故以道正己。目失①鏡,則無以正鬚眉;身失道,則無以知迷惑。(卷四十 韓子)

【註釋】①失:違背、離開。

【白話】古時候的人,因為眼睛不足以看見自己,所以用鏡子來觀察面容;因為智慧不足以認識自己,所以用道德仁義來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眼睛失去鏡子,就沒有辦法端正容顏;身行離開道德仁義,就無法覺察自己的迷惑。

子曰:「由,汝聞六言六蔽①乎?」對曰:「未。」「居②,吾語汝。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仁者愛物,不知所以裁之,則愚也。好智不好學,其蔽也蕩③;蕩,無所適守。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④;父子不知相為隱之輩。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⑤;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⑥。」狂,妄抵觸人也。(卷九 論語)

【註釋】①蔽:壅蔽、覆障、弊端的意思。②居:坐。古人鋪席於地,兩膝著席,臀部壓在腳後跟上,謂之「坐」。③蕩:放蕩無操守。④賊:傷害。⑤絞:急切。⑥狂:狂妄牴觸他人。

【白話】孔子說:「由,你聽說過六種事有六種壅蔽的道理嗎?」子路直起身回答說:「沒有。」孔子說:「坐吧,我告訴你。好仁而不好學,其弊病是不分善惡,如同愚人;好智而不好學,其弊病是放蕩不羈而無操守;好信而不好學,其弊病是死守信諾而傷害道義情理;好直而不好學,其弊病是急躁而好揭短;好勇而不好學,其弊病是錯亂種種規矩;好剛而不好學,其弊病是狂妄而容易冒犯他人。」

動則三思,慮而後行,重慎出入,以往鑒來。言之若輕,成敗甚重。(卷二十六 魏志下)

【白話】一舉一動都要反覆思考後再行動,出入都要慎重(不放縱個人喜好),用過去的歷史教訓作為將來的借鑒。這些話說起來好像很輕鬆,但對於事業成敗影響卻很重大。

周公曰:「吾聞之於政也,知善不行者則謂之狂,知惡不改者則謂之惑。夫狂與惑者,聖王之戒也。」(卷三十一 鬻子)

【白話】周公說:「我聽說關於為政方面的事,知道是好事而不施行的叫做狂,知道是惡行而不改正的叫做惑。狂與惑是聖王所戒除的。」

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寵,一危也;材下而位高,二危也;身無大功而有厚祿,三危也。(卷四十一 淮南子)

【白話】天下有三種危險情況:缺少德行卻倍受尊寵,是第一種危險;才能低下卻地位高貴,是第二種危險;自身沒有大功卻享有優厚俸祿,是第三種危險。

夫與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與亡國同行者,不可存也。豈虛言哉?何以知人且病?以其不嗜食也。何以知國之將亂?以其不嗜賢也。(卷四十四 潛夫論)

【白話】與死人患同一種病的人,不能活下來;與亡國之君行為相同的君主,其國家也不能長存。這難道是空話嗎?怎麼知道人將要生病呢?通過他不愛吃飯就可知曉。怎麼知道國家將會動亂呢?通過君主不愛賢才就能看出。

為雕文刻鏤,技巧華飾,以傷農事,王者必禁之。(卷三十一 六韜)

【白話】在器物上刻鏤花紋圖案、追求精巧的技能和華麗的裝飾,而妨害農業,聖明的君主一定會嚴加禁止。

天子之子不患不富貴不患人不敬畏患於驕盈不聞其過不知稼穡之艱難耳。至於甚者,乃不知名六畜,可不勉哉!(卷二十九 晉書上)

【註釋】①驕盈:傲慢自滿。②稼穡:穡音「色」,sè ㄙㄜˋ。耕種和收穫。泛指農業勞動。③六畜:指馬、牛、羊、雞、狗、豬。

【白話】將要繼承王位的太子,不擔憂不富貴,不擔憂別人不敬畏,要憂患的是過於驕奢而聽不到自己的過失,不知道農耕勞動的艱辛。更過分的,甚至連六畜的名字都不知道,這樣還不應該勉力上進嗎?

文王問太公曰:「君國主民者,其所以失之者,何也?」太公曰:「不慎所與也。人君有六守三寶。六守者,一曰仁,二曰義,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謀,是謂六守。」文王曰:「慎擇此六者,奈何?」太公曰:「富之而觀其無犯,貴之而觀其無驕,付之而觀其無轉(轉作專),使之而觀其無隱,危之而觀其無恐,事之而觀其無窮。富之而不犯者,仁也;貴之而不驕者,義也;付之而不轉者,忠也;使之而不隱者,信也;危之而不恐者,勇也;事之而不窮者,謀也。人君慎此六者以為君用。君無以三寶借人,以三寶借人,則君將失其威。大農大工大商,謂之三寶。六守長則國昌,三寶完則國安。」(卷三十一 六韜)

【白話】周文王問姜太公:「治理國家和人民的君主,都想長久保住天下,卻為何會失去呢?」太公說:「那是因為不能謹慎選擇適當的人才。凡為人君者,必須注意六守以選拔人才,並謀劃三寶以經營事業。所謂六守,一是仁,二是義,三是忠,四是信,五是勇,六是謀,這就稱為六守。」文王又問:「如何慎重選擇符合六種德行的人呢?」太公說:「給他財富,觀察他是否不觸犯禮法;給他高貴的地位,觀察他是否不驕傲自大;授予他重任,觀察他是否不獨裁專權;使他處理事務,觀察他是否不隱瞞實情;讓他身處危難,觀察他是否能臨危不懼;讓他處理事變,觀察他是否能應變無窮。富裕而不觸犯禮法,是心中存有天理之公,這就是仁;高貴而不驕傲自大,是心中存有義理之明,這就是義;授予職權而不獨裁專政,是心中存有忠誠之操,這就是忠;處理事務而不隱瞞實情,是心中存有誠信之行,這就是信;身處危難而能不恐懼,是心中有勇往不屈之意,這就是勇;處理事變而能應對不窮,是心中具有機智之略,這就是謀。人君應慎重選拔具有這六項的人,加以重用。君主不可將處理三寶之權利給與他人;給與他人,君主將喪失權威。三寶乃是大農、大工、大商三種經濟組織。具有六守之賢才眾多,則國家昌盛;三寶之經濟制度完備,國家就能安定。」

子墨子曰:「國有七患。七患者何?城郭①溝池②不可守,而治宮室,一患也;邊國至境,四鄰莫救,二患也;先盡民力無用之功,賞賜無能之人,三患也;仕者持祿,遊者憂佼(佼作反)③,君脩法討臣,臣懾④而不敢咈⑤,四患也;君自以為聖智,而不問事,自以為安強而無守備,五患也;所信者不忠,所忠者不信,六患也;蓄種菽粟⑥,不足以食之,大臣不足以事之,賞賜不能喜,誅罰不能威,七患也。以七患居國,必無社稷;以七患守城,敵至國傾。七患之所當,國必有殃。」(卷三十四 墨子)

【註釋】①城郭:城牆。城指內城的牆,郭指外城的牆。②溝池:護城河。③憂佼:依據吳毓江《墨子校注》,為「愛佼」,意思是愛私交。④懾:音「社」,shè ㄕㄜˋ。恐懼。⑤咈:音「服」,fú ㄈㄨˊ。違背、違逆。⑥菽粟:菽音「叔」,shú ㄕㄨˊ。粟音「素」,sù ㄙㄨˋ。豆類及穀類,泛指糧食。

【白話】墨子說:「國家有七種禍患。這七患是什麼呢?內外城池都不能有效防禦,卻修建宮室,這是第一種禍患;敵兵壓境,四面鄰國不願救援,這是第二種禍患;把民力耗盡在無用的事情上,賞賜沒有才能的人,這是第三種禍患;做官的人只求保住俸祿,遊學的士人只顧結交朋黨,國君修訂法律來懲治臣子,臣子畏懼而不敢直言勸諫,這是第四種禍患;國君自以為聖明睿智而不過問政事,自以為國家安穩強盛而不做防禦準備,這是第五種禍患;國君信任的人不忠誠,忠於國君的人卻不被信任,這是第六種禍患;儲藏和種植的糧食,不足以養活人民,大臣不足以承擔事務,賞賜不能使人高興,誅罰不能使人畏懼,這是第七種禍患。治國出現這七種禍患,必定亡國;守護城池出現這七種禍患,敵軍一到必定淪陷。這七種禍患存在於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必定遭殃。」

故禮煩則不莊業眾則無功令苛則不聽禁多則不行。(卷三十九 呂氏春秋)

【白話】禮節太過繁瑣就不莊重,事業繁重則績效不彰,政令太苛刻則人民就不聽從,禁令過多就無法執行。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得,貪得也(卷九 論語)

【白話】孔子說:「君子有三件應該警惕戒備的事:少年時,血氣尚未穩定,應該警戒,不要把精力放縱在色欲上;到壯年時,血氣正旺盛,應該警戒,不要爭強鬥勝,而應以此飽滿的體力精神用於正當的事業;到老年時,血氣已經衰退,應該警戒,不要貪得無厭。」

君子有三鑒:鑒乎前,鑒乎人,鑒乎鏡。前惟訓,人惟賢,鏡惟明。(卷四十六 申鑒)

【白話】君子有三種借鑒:明鑒於前事,明鑒於他人,明鑒於銅鏡。(可作借鑒的)前事應是可作典式準則的,(可作借鑒的)人應是賢人,(可作借鑒的)鏡應是明鏡。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