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治要綱目

臣術 > 盡忠

帝①曰:「吁!臣哉鄰②哉!鄰哉臣哉!」禹曰:「兪③!」隣,近也。言君臣道近,相須而成也。(卷二 尚書)

【註釋】①帝:此指舜帝。②鄰:近。③兪:文言嘆詞,表示答應、允諾的意思。

【白話】舜帝說:「唉!大臣啊是君主親近的人!君主親近的人啊是大臣!」禹說:「對啊!」

悝①爲魏乂②所害。臨刑,鄕人送以百數,與相酬酢③,意氣周洽④,有如平日。子弟號泣,悝謂曰:「人生有死,闔門⑤爲忠義鬼,亦何恨哉!」(卷二十九 晉書上.傳)

【註釋】①悝:音「虧」,kuī ㄎㄨㄟ。虞悝(?—西元三二二年),東晉長沙人。司馬承請湘州的大族虞悝做自己的長史(音「掌使」,zhǎng shǐ ㄓㄤˇ ㄕˇ,職官名),討伐王敦,卻因虞悝母親去世,虞悝沒有上任。司馬承以皇叔之尊,前來弔唁,令虞悝兄弟十分感動。司馬承將桓羆(音「皮」,pí ㄆㄧˊ)逮捕,以虞悝為長史,以虞悝的弟弟虞望為司馬,主管軍事。②魏乂:乂音「易」,yì ㄧˋ。人名,南蠻校尉,王敦派遣他攻湘州。③酬酢:酢音「做」,zuò ㄗㄨㄛˋ。主人客人相互敬酒,主敬客稱「酬」,客還敬稱「酢」。④洽:和睦、協調。⑤闔門:全家。

【白話】虞悝被魏乂殺害。臨刑時,鄉親送行的數以百計,同他互相敬酒,氣氛很融洽,就像平時相處一樣。他的家族子弟們大聲哭泣。虞悝說:「人生都有一死,全家都作忠義的鬼,還有什麼可怨恨遺憾的呢!」

張華①,字茂先,范陽人也,領中書令②,名重一世。朝野擬爲台輔③,而荀勗④、馮紞⑤等深忌疾之。會世祖⑥問華:「誰可付以後事者?」對曰:「明德至親,莫如齊王攸⑦。」旣非上意所在,微爲忤旨⑧,間言得行。以華爲都督幽州諸軍事、領護烏桓校尉。於是遠夷賔服⑨,四境無虞。朝議欲徵華入相,馮紞乾没苦陷,以華有震主之名,不可保必,遂徵爲太常,以小事免官。世祖崩,遷中書監,加侍中。遂盡忠救匡,彌縫補闕,雖當闇主⑩虐后⑪之朝,猶使海內晏然⑫。遷司空,卓爾獨立,無所阿比⑬。趙王倫⑭及孫秀⑮等疾⑯華如讎⑰,倫、秀舋起⑱,遂與裴頠⑲俱被害,朝野之士,莫不悲酸。(卷三十 晉書下.傳)

【註釋】①張華:(西元二三二—三OO年)字茂先,西晉方城(故城在今河北省固安縣南)人。學業優博,辭藻溫麗,圖緯(河圖五緯等專論占驗術數的書)方伎(泛指醫、卜、星、相等術)之書,無不詳覽,伐吳有功,封廣武侯,長於政事,時人許之為「鄭國子產」。後為趙王倫所害。著有《博物志》。(生平見附錄六)②中書令:是幫助皇帝在宮廷處理政務的官員,負責直接向皇帝送呈密奏「封事」。西漢時,皆由皇帝最信任的人擔任,其權力一度超過丞相。魏文帝時,中書令掌握機要。晉沿設,在張華任中書令的時代,這個官職聲望已經很高,常用有文學才望者任職。③台輔:三公宰輔的職位。④荀勗:勗音「序」,xù ㄒㄩˋ。(?—西元二八九年)。亦作荀勖,字公曾,晉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市)人,東漢司空荀爽的曾孫。因為生前封濟北公,後人稱之為「荀濟北」。又因為善識音律,號稱「暗解」。⑤馮紞:紞音「膽」,dǎn ㄉㄢˇ。(?—西元二八六年),字少冑(音「皺」,zhòu ㄓㄡˋ),安平(今河北省冀縣)人。西晉時期官員。⑥世祖:晉世祖即司馬炎(西元二三六—二九O年),字安世,河內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晉朝開國皇帝。司馬懿之孫,司馬昭嫡長子。西元二五六—二九O年在位,謚號武皇帝,廟號世祖,史稱晉武帝。⑦齊王攸:攸音「優」,yōu ㄧㄡ。即司馬攸,晉武帝司馬炎的同母弟。西元二八二年,晉武帝病重,向張華諮詢繼承人,張華推舉司馬攸。⑧微為忤旨:即稍微違逆了皇帝的旨意。過去,晉文帝司馬昭在立儲的問題上,一直在司馬炎和司馬攸之間徘徊,最終在司馬昭臨去世前半年,方定下司馬炎的儲君地位。即便如此,司馬攸因為他的德學,在朝廷中聲望一直非常高,武帝對其心存疑忌。⑨賔服:歸順、服從。賔同「賓」。⑩闇主:此指晉惠帝司馬衷(西元二五九—三O七年),字正度,是晉武帝司馬炎的次子,西晉的第二位皇帝,西元二九O年至三O六年在位。統治期間發生了八王之亂,西晉走向滅亡,是公認的昏君。⑪虐后:指晉惠帝的皇后。(生平參見附錄三)⑫晏然:安寧、平靜。⑬無所阿比:阿音「婀」,ē ㄜ。比音「必」,bì ㄅㄧˋ。不迎合結黨,不偏袒勾結。比,結黨營私。⑭趙王倫:即司馬倫(?—西元三O一年),字子彝(音「遺」,yí ㄧˊ),西晉八王之亂中其中一王。晉宣帝司馬懿第九子。假造詔書,以謀害太子的罪名要廢掉賈南風皇后,得到很多人的支持。⑮孫秀:趙王司馬倫的親信。司馬倫才能低下,事事都聽從孫秀,故此眾人有所求都會直接去找孫秀,所以大權在握,專擅濫權,肆意而為,多殺忠良,和他有私怨的石崇、潘岳也被他誅殺,京中人士都大感不滿。西元三O一年,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常山王司馬乂、新野公司馬歆、河間王司馬顒(yóng ㄩㄥˊ)等人起兵反對他,在中書省被廣陵王司馬漼(音「璀」,cuǐ ㄘㄨㄟˇ)、左衛將軍王輿所殺。⑯疾:嫉妒。⑰讎:音「仇」,chóu ㄔㄡˊ。仇怨。通「仇」。如:「世讎」、「私讎」。《左傳.襄公二十一年》:「祁大夫外舉不棄讎,內舉不失親。」⑱舋起:舋音「信」,xìn ㄒㄧㄣˋ。引發爭端。舋,嫌隙、爭端。⑲裴頠:裴音「陪」,péi ㄆㄟˊ。頠音「偉」,wěi ㄨㄟˇ。人名。(西元二六七—三OO年)字逸民,晉河東聞喜人。弘雅有遠識,惠帝時為國子祭酒兼右軍將軍,因誅楊駿有功,封武昌侯。奏修國學,刻石寫經,累遷尚書,為趙王倫所害,追謚成。因患時俗虛浮,嘗著〈崇有論〉以解其蔽。

【白話】張華,字茂先,范陽人。官居中書令,名聲顯赫一時。朝野都認為將任臺輔之職,而荀勗、馮紞等人非常嫉妒他。恰好世祖詢問張華:「我死之後,可以把天下大事交付給誰?」張華回答說:「若論賢明仁德、至親至孝,沒有哪個能比得上齊王司馬攸。」這些話不符合皇上的心意,稍微違逆了皇上的想法,閒言碎語由此得以乘虛而入。皇上便派張華任都督幽州諸軍事,兼護烏桓校尉。因此,遠方的外族順從朝廷,按時納貢,四方邊境安寧無事。這時朝廷又議論想徵召張華入朝廷為宰相,荀勗、馮紞等人為了投機圖利,拚命地陷害他,說張華有威震君主的名聲,不能確保他一定忠於朝廷,於是徵召他為太常,又以小事為藉口免掉了他的官職。世祖逝世後,惠帝提拔他為中書監,加侍中官銜。張華竭盡忠心拯救國家,堵塞各種弊端疏漏,即使是在惠帝昏弱、賈后殘暴肆虐的朝代,仍使海內平安無事。張華升遷為司空後,其成就卓越,與眾不同,不迎合結黨,不偏袒勾結,沒有誰能比得上他。趙王司馬倫以及親信孫秀等人,嫉妒張華如同仇敵一般。司馬倫和孫秀起而作亂,張華和裴頠都被殺害,朝廷內外人士,沒有不悲痛心酸的。

晏子侍於景公。朝寒。曰:「請進煖食。」對曰:「嬰非君奉餽之臣①也,敢辭。」公曰:「請進服裘②。」對曰:「嬰非君茵席之臣③也,敢辭。」公曰:「然。夫子之於寡人,何爲者也?」對曰:「社稷之臣④。」公問:「社稷之臣若何?」對曰:「能立社稷,別上下之義,使當其理;制百官之序,使得其所;作爲辭令,可布於四方也。」自是之後,君不以禮,不見晏子。(卷三十三 晏子.雜上)

【註釋】①奉餽之臣:餽音「饋」,kuì ㄎㄨㄟˋ。事奉國君飲食的臣子。②裘:音「求」,qiú ㄑㄧㄡˊ。皮衣。③茵席之臣:管理國君服飾的臣子。茵席,鋪墊的東西,褥墊、草席。④社稷之臣:本指春秋時代附庸於大國的小國。後泛指擔當國家大任的官員。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後來就用「社稷」代表國家。社,土神。稷,穀神。

【白話】晏子隨侍在景公旁,朝堂上有些冷,景公說:「請上暖熱食物。」晏子說:「我不是侍奉國君飲食的臣子,恕我不能從命。」景公說:「請上毛皮衣服。」晏子說:「我不是侍奉國君服飾的臣子,恕我不能從命。」景公說:「既然這樣,那麼先生對寡人來說,是什麼人呢?」晏子說:「治理國家的大臣。」景公說:「怎麼樣是治理國家的大臣?」晏子回答說:「能建立國家,辨別君臣上下的義理,使其符合規範;制定眾官的職責位序,使其各得其所;制定的政令,可頒布施行於四方。」從此以後,景公不符合禮,就不召見晏子。

吳起①行,魏武侯②自送之,曰:「先生將何以治西河③?」對曰:「以忠以信,以勇以敢。」武侯曰:「安④忠?」曰:「忠君。」盡忠於君。「安信?」曰:「信民。」施信於民。「安勇?」曰:「勇去不肖⑤。」勇於去不肖也。「安敢?」曰:「敢用賢。」用賢無疑。武侯曰:「四者足矣。」(卷三十九 呂氏春秋)

【註釋】①吳起:人名,(西元前四四O—前三八一年),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衛國左氏(今山東省定陶縣,一說山東省曹縣東北)人。歷侍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②魏武侯:戰國時魏國國君,魏文侯子,西元前三九六年至西元前三七一年在位。③西河:地名。④安:副詞,表示疑問。相當於「怎麼」。⑤不肖:不賢,無才能。

【白話】吳起將啟程上路,魏武侯親自送他,問說:「先生將用什麼方法治理西河地區呢?」吳起回答:「用忠、信、勇、敢。」武侯問:「怎麼個忠法?」吳起說:「忠於國君。」武侯問:「怎麼個信法?」吳起說:「取信於百姓。」問道:「怎麼個勇法?」吳起說:「勇於除去不賢的人。」又問:「怎麼個敢法?」吳起說:「敢於無疑地起用賢能的人。」武侯說:「有這四項就夠了。」

凡人臣之於其君也,猶四支之戴①元首②,耳目之爲心使③也。皆相須④而成爲體,相得而後爲治者也。(卷四十八 體論)

【註釋】①戴:擁戴。②元首:人頭。③為心使:被心所驅使。④相須:互相依存、互相配合。

【白話】臣子對於國君而言,就像人的四肢擁戴大腦,耳目聽從心的驅使,兩者相互依賴、相互配合而成為一個整體,兩相契合,共同治理政事。

昔先正①保衡②,作③我先王。保衡,伊尹也。作,起也。正,長也,言先世長官之臣也。乃曰:「予弗克④俾⑤厥后⑥惟⑦堯舜,其心愧恥,若撻⑧于市⑨。」言伊尹不能使其君如堯舜,則心恥之,若見撻于市也。一夫弗獲⑩,則曰:「時⑪予之辜⑫。」伊尹見一夫不得其所,則以為己罪也。右⑬我烈祖⑭,格⑮于皇天。言以此道左右⑯成湯,功至大天。(卷二 尚書)

【註釋】①先正:亦作「先政」。前代的賢臣。②保衡:伊尹的尊號。又稱「阿衡」。③作:此處為使動用法,使興起。④弗克:不能。⑤俾:音「必」,bì ㄅㄧˋ。使。⑥后:君王。⑦惟:成為。⑧撻:音「踏」,tà ㄊㄚˋ。鞭打。⑨市:集市。⑩獲:得到,這裡指得到妥善的安置。⑪時:通「是」。⑫辜:罪過。⑬右:通「佑」,助。⑭烈祖:指建立功業的祖先。古多稱開基創業的帝王。烈:事業,功績。⑮格:至。⑯左右:幫助,輔佐。

【白話】從前的賢臣伊尹,使我們先王之業振興。他說:「我若不能使君王成為堯舜一樣聖明的君主,我內心就感到慚愧和羞恥,就像在集市上被人鞭打一樣。」哪怕有一個人沒有得到妥善安置,他就說:「這是我的罪過啊!」他就是這樣輔佐我顯赫的先祖成湯,功業達於上天。

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節。(卷二十四 後漢書四)

【白話】忠臣沒有私心,有私心的臣子則不忠,履行正道、奉公行事,是做臣子的節操。

夫殺生賞罰,治亂所由興也。人主所謂宜生,或不可生,則人臣當陳所以宜殺;人主所謂宜賞,或不應賞,則人臣當陳所以宜罰。然後治道(治道上下必有脫文)耳。(卷二十九 晉書上)

【白話】死、生、賞、罰,這些處置得正確與否,和國家的安定與動亂有著密切的關係。君主說某人應該活命,倘若不可以活命,那麼做人臣的就應陳述所以該殺的原因;君主認為某人該獎賞,倘若不該獎賞而該罰,那麼做人臣的就應陳述其所以該罰的道理。然後才談得上治國有道。

人臣之行,有(本書有作行)六正①則榮,犯六邪②則辱。(卷四十三 說苑)

【註釋】①六正:一、高瞻遠矚,防患未然,此為「聖臣」;二、虛心盡意,扶善除惡,此為「大臣」;三、夙興夜寐,進賢不懈,此為「忠臣」;四、明察成敗,轉禍為福,此為「智臣」;五、恪盡職守,廉潔奉公,此為「貞臣」;六、剛正不阿,敢諍敢諫,此為「直臣」。②六邪:一、安官貪祿,不務公事,此為「具臣」;二、巴結諂媚,曲意逢迎,此為「諛臣」;三、巧言令色,嫉賢妒能,此為「奸臣」;四、巧舌如簧,挑撥離間,此為「讒臣」;五、專權擅勢,結黨營私,此為「賊臣」;六、幕後指揮,興風作浪,此為「亡國之臣」。

【白話】做為人臣的操守,實行「六正」就會得到尊榮,觸犯「六邪」就會自取其辱。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①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上下下舊有治字刪之)能相親也。」君臣同心,故能相親。(卷九 孝經)

【註釋】①將順:順勢促成。將,順從、尊奉。

【白話】孔子說:「君子在事奉國君,上朝為官時,總想著盡忠職守且認真負責,為天下人謀福利;退朝居家時,總想著補救自身的過失,增進德行學問,以便利益大眾。如果國君有美德善行的事,一定順勢促成;對於國君的過惡,一定幫助他匡正、補救,能盡心盡力做到這樣,那麼君臣上下必能同心同德、相親相愛。」

帝①曰:「臣作朕②股肱耳目③,言大體若身也。予④欲左右⑤有民,汝翼⑥。左右,助也。助我所有之民,富而敎之,汝翼成我也。予欲觀古人之象⑦,欲觀示法象之服制也。以五采⑧彰施于五色⑨作服,汝明⑩。天子服日月以下,諸侯自龍袞以下,上得兼下,下不得僭上,以五采明施于五色,作尊卑之服,汝明制之也。予欲聞六律⑪五聲八音⑫,以出納⑬五言⑭,汝聽。言欲以六律和聲音,出納仁義禮智信五德之言,施於民以成化,汝當聽審之。予違⑮,汝弼⑯。汝無面從,退有後言。」我違道,汝當以義輔正我,無得面從我違,退後言我不可弼也。(卷二 尚書)

【註釋】①帝:指舜帝。②朕:用於自稱,即「我」。《楚辭.屈原.離騷》:「朕皇考(對亡父的尊稱)曰伯庸。」③股肱耳目:肱音「工」,gōng ㄍㄨㄥ。比喻得力的助手。④予:我。同「余」。⑤左右:幫助。此指教化、引導。⑥翼:輔佐,護衛。⑦觀古人之象:看到古時人的形象。這裡是重新恢復古人衣著服制等禮儀的意思。⑧五采:指五種不同色彩的顏料。⑨五色:五種不同的色彩。古代以青、赤、白、黑、黃五種顏色為正色。⑩明:弄清楚、明白。⑪六律:古代樂音標準名。古代樂律有十二,陰陽各六,陽為律,陰為呂。六律即黃鐘、太簇(音「促」,cù ㄘㄨˋ)、姑洗(音「顯」,xiǎn ㄒㄧㄢˇ)、蕤(ruí ㄖㄨㄟˊ)賓、夷則、無射(音「易」,yì ㄧˋ)。⑫五聲八音:五聲,指宮、商、角(音「爵」,jué ㄐㄩㄝˊ)、徵(音「止」,zhǐ ㄓˇ)、羽五音。八音,我國古代對樂器的統稱,通常為金、石、絲、竹、匏(音「刨」,páo ㄆㄠˊ)、土、革、木八種不同材質所製。⑬出納:這裡是傳播的意思。⑭五言:指仁義禮智信五德之言。⑮違:違背,違反。⑯弼:音「必」,bì ㄅㄧˋ。糾正,輔佐。

【白話】舜帝說:「大臣猶如我的股肱耳目。我想教化引導所有百姓,你們輔佐我做好。我想看清古代君臣禮服的樣式,用五彩繡出各種不同的圖案以表示尊卑等第,你設計製作好。我希望能夠重新聽到六種旋律、五級音階、八類樂器演奏的至善至美的音樂,用以顯露傳布『五德』之言,你們同我一起聽受、審辨。我如果有什麼過失,你們應當及時糾正我。你們不可以當面順從,但是從我這裡離開後又在背後議論我。」

凡所謂功者,安主上,利萬民者也。夫破軍殺將,戰勝攻取,使主無危亡之憂,而百姓無死虜①之患②,此軍士之所以爲功者也。(卷三十二 管子.明法解)

【註釋】①虜:俘虜。②患:憂慮、擔心。

【白話】大凡所謂功績,就是讓君主平安,對百姓有利。攻破敵軍殺死敵將,戰而取勝、攻而能克,使君主沒有危亡的憂慮,百姓沒有死亡、俘虜的擔心,這就是軍士的功績。

奉主法,治境內,使彊①不凌弱,衆不暴寡,萬民歡盡其力,而奉養其主,此吏之所以爲功也。(卷三十二 管子.明法解)

【註釋】①彊:音「強」,qiáng ㄑㄧㄤˊ。壯盛、健壯。同「強」。

【白話】奉行君主的法令以治理天下,使強者不敢欺凌弱者,人多勢眾的不敢欺凌人少勢弱的,百姓樂於竭盡全力,以奉養君主,這就是官吏的功績。

匡①主之過,救主之失,明理義②以導其主,主無邪僻③之行,蔽欺④之患,此臣之所以爲功也。(卷三十二 管子.明法解)

【註釋】①匡:糾正、改正、扶正。《左傳.襄公十四年》:「過則匡之。」②理義:指社會道德規範,行事準則。《呂氏春秋.勸學》:「人君人親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願,此生於不知理義。」高誘注:「不知理義,在君父則不仁不慈,在臣子則不忠不孝。」③邪僻:不合正道;乖謬不正。亦作「邪辟」。④蔽欺:蒙蔽欺騙。

【白話】匡正君主的過錯,補救君主的過失,明白社會道德規範、行事準則來開導君主,使他沒有荒謬的行為,沒有蒙蔽受騙的禍患,這就是朝臣的功績。

景公飲酒,夜,移於晏子。前驅款門①曰:「君至。」晏子被②玄端③立於門。曰:「諸侯得微④有故乎?國家得微有事乎?君何爲非時而夜辱⑤?」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聲⑥,願與夫子樂之。」晏子曰:「夫布薦席⑦,陳簠簋⑧者有人,臣不敢與焉。」公移於司馬穰苴⑨之家。前驅款門曰:「君至。」穰苴介冑⑩操⑪戟⑫立於門。曰:「諸侯得微有兵乎?大臣得微有兵乎?(兵作叛者二字)大臣得微有不服乎?(無大臣得微有不服乎一句)君何爲非時而來?」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聲,願與夫子(夫子作將軍)樂之。」穰苴對曰:「夫布薦席,陳簠簋者有人,臣不敢與焉。」公移於梁丘據⑬之家。前驅款門曰:「君至。」梁丘據左擁琴,右挈竽⑭,行歌而出。公曰:「樂哉!今夕吾飲也。微⑮彼二子者,何以治吾國!微此一臣者,何以樂吾身!」(卷三十三 晏子.雜上)

【註釋】①款門:叩門。②被:音「披」,pī ㄆㄧ。加衣於身而不束帶。通「披」。③玄端:黑色的禮服。④得微:莫非。微,無。⑤非時而夜辱:非時,不是時候。不在正常、適當或規定的時間內。辱,辱臨,對他人來臨的敬辭。有屈尊枉駕之意。⑥金石之聲:泛指各種樂器演奏,聲音優美。金石,鐘磬之類的樂器,聲音清脆優美。⑦薦席:席子。⑧簠簋:簠音「斧」,fǔ ㄈㄨˇ。簋音「鬼」,guǐ ㄍㄨㄟˇ。古代祭祀盛稻粱黍稷的器皿,青銅製。方形曰簠,圓形曰簋。⑨司馬穰苴:穰,ráng ㄖㄤˊ。苴音「居」,jū ㄐㄩ。司馬,官名,掌軍政。穰苴,媯(音「歸」,guī ㄍㄨㄟ)姓,田氏,為田完後裔,又稱田穰苴。春秋時代齊國的將軍、大夫、軍事家、軍事理論家。齊景公時任大司馬,以治軍嚴整聞名,率師逼退燕、晉聯軍而聞名天下,更以撰寫著名兵書《司馬法》一書而惠澤後世,即《史記.太史公自序》所云:「自古王者皆有司馬法,穰苴能申明之。」齊國名相晏嬰盛讚其「文能附眾,武能威敵。」⑩介冑:冑音「皺」,zhòu ㄓㄡˋ。披甲戴盔。介,古代的戰服,多用金屬片綴成,以抵禦兵器穿刺。冑,古代戰士的頭盔。⑪操:拿。⑫戟:音「己」,jǐ ㄐㄧˇ。武器名。戈和矛的合體,兼有戈、矛特點的兵器,可以直刺,可以橫擊,兼有勾、啄、撞、刺四種功能。裝於木柄或竹柄上。出現於商、周,盛行於戰國、漢、晉各代。南北朝後漸被槍取代,轉而為儀仗、衛門的器物。⑬梁丘據:姓梁丘,名據,字子猶。春秋時齊國的大夫,很受齊國君主齊景公的信任。他找到梁丘山這個地方後,在此定居,後世子孫便以梁丘為姓,稱梁丘氏。⑭挈竽:挈音「竊」,qiè ㄑㄧㄝˋ。竽音「魚」,yú ㄩˊ。手拿著竽。竽,樂器名。古代一種吹奏樂器,形似笙而較大。鄭玄注引鄭司農云:「竽,三十六簧;笙,十三簧。」⑮微:無、沒有。《論語.憲問》:「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白話】齊景公舉行酒宴,夜晚將酒宴轉移到晏子家去,前導敲門說:「國君到了。」晏子身穿黑色朝服站在門口說:「莫非諸侯有什麼變故吧?莫非國家有什麼變故吧?國君為什麼不是在辦公時間而是夜晚來呢?」景公說:「香甜的美酒,悅耳的音樂,希望和先生共歡樂。」晏子說:「舖設臥席,陳放食具,都是專人侍候,我不敢參與啊。」景公又把酒宴轉移到司馬穰苴的家,前導敲門說:「國君到了。」穰苴穿著盔甲,手持武器,站在門口說:「莫非諸侯有兵犯境吧?莫非大臣有謀反吧?莫非大臣有不服從的嗎?國君為什麼不是在辦公時間而是夜晚來呢?」景公說:「香甜的美酒,悅耳的音樂,希望與先生共歡樂。」穰苴回答說:「舖設臥席,陳放食具,都有專人侍候,我不敢參與啊。」景公又把酒宴轉移到梁丘據家,前導敲門說:「國君到了。」梁丘據左手抱著琴,右手拿著竽,邊走邊唱著迎了出來。景公說:「快樂啊!今晚我要暢飲了。沒有他們那兩個人,如何治理我的國家!沒有你這一個臣子,如何使我快樂!」

治世之臣,所貴乎順①者三:一曰心順,二曰職順,三曰道順。衰世之臣,所貴乎順者三:一曰體順,二曰辭②順,三曰事順。治世之順,眞(眞上恐脫則字)順也。衰世之順,則生逆③也。體苟順則逆節,辭苟順則逆忠,事苟順則逆道。(卷四十六 申鑒)

【註釋】①順:和順。②辭:言語。③逆:適得其反。

【白話】世道太平時的臣子,所看重的「順」有三個內容:一是「心順」,就是心平氣順;二是「職順」,就是工作順利;三是「道順」,就是政治主張順遂。世道衰敗時的臣子,所看重的「順」也有三個內容:一是「體順」,就是自身安順;二是「辭順」,就是言詞順耳;三是「事順」,就是自己的事順暢。世道太平時的「順」是真順,世道衰敗時的「順」,就適得其反。如果,明哲保身則有悖於節操;言詞順耳則有悖於忠貞;只求自己的事順暢則有悖於天道。

民生於三,事之如一①。三,君、父、師也。如一,服勤②至死也。父生之,師教之,君食之。食,謂祿也。唯其所在,則致死焉,在君父,為君父。在師,為師也。人之道也。(卷八 國語)

【註釋】①如一:不變,沒有差別。②服勤:擔任勤務、勞力等事。

【白話】(晉哀侯的大夫欒(luán ㄌㄨㄢˊ)共子說:)人之成長受恩於三類恩人,就是君主、父母、老師,對待他們的敬愛是一致的,一生為他們服務效力。父母生育我們,師長教導我們,君主賜予俸祿恩惠於我們。只要是道義之所在,都要致死相報,這是做人的道理。

 

景公問晏子曰:「忠臣之行,何如?」對曰:「選賢進能,不私乎內。稱身就位,計能受祿。睹賢不居其上,受祿不過其量。不權君以為行,不稱位以為忠,不掩賢以隱長,不刻下以諛上。順即進,否即退,不與君行邪。」(卷三十三 晏子)

【白話】景公問晏子說:「忠臣的行誼應是怎樣的?」晏子答道:「選拔賢德、推薦有才能的人,而不偏向自己的親友。衡量自己的德能來擔任適當的職位,估量自己的能力而接受相應的俸祿。遇到賢人,自己的職位不超越他,接受的俸祿不超過賢者。不權衡君主的好惡去做事,不計量自己的地位去盡忠,不遮蔽賢才而埋沒其長處,不苛刻地對待下屬而奉承、討好上級。君主行事順乎大道就入朝為官,否則就隱退,不與君主一起做邪惡之事。」

飲①桓公酒,樂。公曰:「以火繼之。」辭曰:「臣卜其晝,未卜其夜,不敢!」君子曰:「酒以成禮,不繼以淫②,義也;夜飲為淫樂。以君成禮,弗納③於淫,仁也。」(後補卷四 春秋左氏傳上)

【註釋】①飲:音「印」,yìn ㄧㄣˋ。以酒食款待,宴請,行飲酒禮。②淫:過度,無節制,濫。③納:入;使入。

【白話】敬仲請齊桓公飲酒,桓公很高興。(天黑了)桓公說:「點上燈火繼續飲酒。」敬仲辭謝說:「我只占卜過白天宴客的事,沒有占卜夜裡宴客之事,不敢奉命。」君子評議說:「酒是用來幫助完成禮儀的,不能繼續貪杯而過度,這是義;因為和國君飲酒完成了禮儀,而不至於使他陷於過度,這是仁。」

君語及之,則危言①;語不及,則危行②。國有道,則順命;無道,則衡命③。(卷十二 史記下)

【註釋】①危言:猶慎言。②危行:小心地行動,慎行。③衡命:違逆命令。

【白話】如果國君問到自己,就謹慎地發表自己的言論;若是國君沒詢問自己,就謹慎地做事,修養自己的德行。國君政令合乎正道時,就服從命令去做;國君政令不合乎正道時,就不受其命而隱居起來。

忠臣之事君也,言切直則不用,其身危;不切直則不可以明道。故切直①之言,明主所欲急聞,忠臣之所以蒙②死而竭智也。(卷十七 漢書五)

【註釋】①切直:懇切率直。②蒙:蒙受。引申為冒著、頂著。

【白話】忠臣事奉君主,言語懇切率直則不被信用,還會危及自己的生命;如果言語不切直,又不能夠闡明道理。所以切直的話,是英明的君主所急切希望聽到的,也是忠臣之所以冒著死罪而竭忠盡智要表達的。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