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紞①,字少冑,安平人也。稍遷②左衛將軍③,承顏④悅色⑤,寵愛日隆。賈充⑥、荀勗⑦,並與之親善。世祖⑧詔治金墉⑨,廢賈妃⑩,已定,紞與勗乾没救請⑪,故得不廢。轉侍中⑫,世祖篤病得愈⑬,紞與勗乃言於世祖曰:「陛下前者病若不差⑭,太子其廢矣。齊王⑮爲百姓所歸,公卿⑯所仰,雖欲高讓⑰,其得免乎?宜遣還藩⑱,以安社稷⑲。」世祖納⑳之。(卷三十 晉書下.傳)
【註釋】①馮紞:紞音「膽」,dǎn ㄉㄢˇ。馮紞(?—西元二八六年),字少冑(音「皺」,zhòu ㄓㄡˋ),安平(今河北省冀縣)人。西晉時期官員。(生平見附錄二)②遷:晉升。③衛將軍:總領京城各軍,是防衛部隊的統帥。④承顏:順承尊長的顏色。謂侍奉尊長,此處貶義,意當為奉承皇帝的臉色。⑤悅色:怡悅的神色。⑥賈充:字公閭(音「驢」,lǘ ㄌㄩˊ),平陽郡襄陵縣(今山西襄汾)人,曹魏豫州刺史賈達之子,三國時代仕於魏國和西晉時的大臣。西晉建國功臣,司馬昭和司馬炎的心腹,其女兒賈褒及賈南風分別嫁予司馬炎弟司馬攸(音「優」,yōu ㄧㄡ)及兒子司馬衷,與皇室結為姻親,地位顯赫,諡號武公。⑦荀勗:勗音「序」,xù ㄒㄩˋ。亦作荀勖,字公曾,西晉潁川潁陰(今河南省許昌縣)人。初仕魏,入晉後封濟北郡公,進光祿大夫,掌樂事。其時因朝廷獲得汲郡冢中古文竹書,乃詔荀勗撰次以為中經,列在祕書。卒諡「成」。⑧世祖:晉武帝司馬炎(西元二三六—二九O年),字安世,河內郡溫縣人,司馬昭之子,篡魏稱帝,建立西晉,為晉武帝,定都洛陽,改年號泰始(西元二六六年),在位二十六年,諡號武皇帝。(生平見附錄一)⑨金墉:古城名。三國魏明帝時築,為當時洛陽城(今河南省洛陽市東)西北角一個小城。⑩賈妃:賈南風,西晉的開國元勳賈充的三女,西晉惠帝司馬衷的皇后,又稱惠賈皇后、賈后。(生平見附錄三)⑪乾没救請:乾音「干」,gān ㄍㄢ。没音「末」,mò ㄇㄛˋ。為了投機圖利而極力勸阻和求情。乾没,投機圖利。⑫侍中:職官名。秦置五人,往來殿內東廂奏事。漢以為加官,分掌乘輿服物,侍於君王左右,與聞朝政,為皇帝親信重臣。魏晉以後為門下省的長官,到元代時廢除。也稱為「納言」。⑬篤病得愈:篤音「堵」,dǔ ㄉㄨˇ。沉重的病勢得以痊癒。篤病,謂病勢沉重。⑭差:音「瘥」,chài ㄔㄞˋ。病癒。通「瘥」。⑮齊王:司馬攸,字大猷,小字桃符,河內郡溫縣人,三國時曹魏大臣及西晉宗室。晉文帝司馬昭次子,晉武帝司馬炎之同母弟,八王之亂參與者之一司馬冏之父。⑯公卿:居高位的官員。⑰高讓:拱手相讓。舊時表示推讓、辭讓,往往高拱其手,故稱。⑱藩:音「凡」,fán ㄈㄢˊ。古代諸侯王的封國、屬地。⑲社稷:本指土神和穀神。因社稷為帝王所祭拜,後用來泛稱國家。⑳納:容、受。
【白話】馮紞,字少冑,安平郡人。逐漸升官至左衛將軍。他善於察言觀色,迎合皇帝的心意,晉武帝司馬炎對他的寵愛一天比一天加深。賈充、荀勗都和他親善。武帝詔命整修皇家禁地金墉城,要廢掉太子妃賈南風,此事已決定下來。馮紞和荀勗考慮日後利害得失,竭力挽救,因而賈妃沒有被廢。馮紞後轉任侍中。太康三年,武帝大病痊癒,馮紞和荀勗遂向武帝進言說:「陛下之前的疾病如果不能好轉,那麼太子就可能被廢掉了。齊王司馬攸一向為百姓所擁護,為公卿大臣所崇敬,即使齊王想推辭不做天子,在這種情況下,齊王能推得掉嗎?現在應該送齊王回自己的藩國封地,以使國家安定。」武帝採納了他們的意見。
今閻閭①少名士②,官司③無高能④,其故何也?清議⑤不肅⑥,人不立德⑦,行在取容⑧,故無名士;下不專局⑨,又無考課⑩,吏不竭節⑪,故無高能。無高能,則有疾世事⑫;少名士,則後進⑬無准⑭。故臣思立吏課⑮而肅清議也。(卷三十 晉書下.傳)
【註釋】①閻閭:閻音「嚴」,yán ㄧㄢˊ。閭音「驢」,lǘ ㄌㄩˊ。鄉里,亦泛指民間。閻,里中的門。閭,里外門。《周禮》:「五家為比,五比為閭。」二十五家相群侶也。其後則人所聚居為里。②名士:有名的人士或名望高而不在位的人。③官司:官吏的分職,百官。④高能:才能優秀或學術精深的人才。⑤清議:對時政的議論。⑥肅:恭敬,嚴肅。⑦立德:樹立德業。⑧取容:討好他人以求容身。⑨專局:專職機構。局,政府機關或團體分工辦事的單位。⑩考課:按一定標準考核官吏優劣,分別等差,決定升降賞罰。⑪竭節:竭盡忠誠志節。⑫疾世事:有害於政事的處理。疾,害,有害於。⑬後進:學識或資歷較淺的人。⑭無准:「准」通「準」,取法,仿效。無准,無所取法。⑮吏課:對官吏政績的考核。
【白話】當今地方鄉里缺少名士,官府中沒有才能傑出的人,其原因何在呢?那是由於朝廷清議不夠嚴肅公正,人們不重視樹立自身的德業,一舉一動都曲從討好,取悅於人,所以沒有名士。下邊官吏不能專司其責,加之又無考核制度,辦事的小吏不能盡心竭力,所以就不會有能力傑出的官員出現。沒有辦事能力強的官吏,就會有害於政事的處理;缺少名士,則後繼的官員、士人就沒有可以效法的對象。因此,臣想當務之急就在於設立完備的官吏考核管理制度,並端肅朝廷清議。
文王①曰:「好用②世俗之所譽何也?」太公③曰:「好聽世俗之所譽者,或以非賢爲賢④,或以非智爲智⑤,或以非忠爲忠⑥,或以非信爲信⑦。」(卷三十一 六韜.文韜)
【註釋】①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商紂時為西伯,建國於岐山之下,積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紂王進讒言,而被囚於羑里(音「有理」,yǒu lǐ ㄧㄡˇ ㄌㄧˇ,地名,在今河南省湯陰縣北。也作「牖里」),後得釋歸。益行仁政,天下諸侯多歸從,商末周部族的領袖,子武王有天下後,追尊為文王。②好用:好音「號」,hào ㄏㄠˋ。喜歡任用。③太公:人名。字子牙,東海人。本姓姜,其先封於呂,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周初賢臣,年老隱於釣,周文王出獵,遇於渭水的北邊,相談甚歡,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因號「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後佐武王克殷,封於齊,後世稱為「姜太公」,也稱為「呂望」、「姜尚」。④賢:有才能德行。⑤智:聰明、深明事理。⑥忠:盡心誠意待人處事的美德。⑦信:誠實不欺。
【白話】文王問:「喜歡任用世俗所稱讚的人會怎麼樣?」太公答:「(君主)相信世俗所稱讚的人,可能會把不是賢人的人當作賢人,可能把沒有才智的人當作有才智的人,可能把不忠的人當作忠臣,可能把沒有誠信的人當作有誠信的人。」
景公問晏子曰:「治國之患①,亦有常②乎?」對曰:「讒夫③佞人④之在君側者,好惡良臣⑤而行與⑥小人,此治國之常患也。」(卷三十三 晏子.問上)
【註釋】①患:禍害、災難。②常:規律的、經常出現的。③讒夫:以言語毀善害能的人。④佞人:佞,nìng ㄋㄧㄥˋ。有口才但心術不正的人。⑤好惡良臣:喜好誹謗忠良賢臣。⑥行與:結交,親附。
【白話】齊景公問晏子:「治理國家,也有常存的憂患嗎?」晏子回答:「善於花言巧語、阿諛奉承而常在君主身邊的這些人,喜歡誹謗忠良賢臣,同時結交小人,這是治理國家常存的憂患。」
景公問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①,從車②三百乘③,九合諸侯④,一匡天下⑤。今吾從車千乘,可以逮⑥先君桓公之後乎?」對曰:「桓公從車三百乘,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者,左有鮑叔⑦,右有仲父⑧。今君左爲倡⑨,右爲優⑩,讒人⑪在前,諛人⑫在後,又焉⑬可逮先君桓公之後乎?」(卷三十三 晏子.問下)
【註釋】①桓公:此指齊桓公,春秋時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名小白。周莊王五十一年,以襄公無道,出奔莒(音「舉」,jǔ ㄐㄩˇ,國名),其後襄公被弒(音「試」,shì ㄕˋ),乃歸國即君位,因鮑叔牙推薦,任管仲為相,尊周室,攘夷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為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之首。管仲亡後,怠忽政事,寵幸佞臣,霸業遂衰。在位四十二年,卒諡桓。②從車:扈從之車,跟從的車。③乘:音「聖」,shèng ㄕㄥˋ。量詞。古代計算車輛的單位。④九合諸侯:多次會盟諸侯。⑤一匡天下:使天下得到匡正。匡,改正、扶正、安定之意。⑥逮:音「代」,dài ㄉㄞˋ。趕上,追上。⑦鮑叔:鮑音「抱」,bào ㄅㄠˋ。春秋時齊國大夫。少與管仲友善,知管仲賢而貧,分財多與。之後鮑叔牙事齊桓公,管仲事公子糾。公子糾死,管仲囚,鮑叔牙乃推薦管仲給齊桓公,後管仲輔佐桓公成霸業。世多稱鮑叔牙知人而篤於友誼。⑧仲父:史稱管子,字仲,名夷吾,謚曰「敬仲」,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初事公子糾,後事齊桓公,為相。推行改革,通貨積財,富國強兵,齊國逐漸強盛。齊桓公尊為「仲父」,為法家之祖。也稱為「筦(音「管」,guǎn ㄍㄨㄢˇ)子」、「管仲」、「仲子」。⑨倡:古以歌舞演戲為業的人。⑩優:演戲的人或古之弄臣(皇上親近狎玩之臣)。⑪讒人:以言語毀善害能的人。⑫諛人:諂媚、阿諛奉承的人。⑬焉:豈、如何。
【白話】齊景公向晏子問道:「以前,我們的先君桓公,率領兵車三百輛,多次盟會諸侯,使天下得到安定。如今我率領兵車一千輛,可以趕上先君桓公之後成就霸業嗎?」晏子回答道:「桓公之所以能率領兵車三百輛,多次盟會諸侯,使天下得到匡正,是因為左有鮑叔牙,右有管仲。如今您左邊是歌舞演戲的人,右邊是弄臣;進讒言的人在前,諂媚奉承的人在後,又怎能趕上先君桓公而成就霸業呢?」
今人君之所以高爲城郭①而謹②門閭③之閉④者,爲寇戎⑤盜賊之至也。今夫弒⑥君而取國者,非必踰⑦城郭之險而犯門閭之閉也。蔽君之明,塞君之聽,奪之政而專其令,有其民而取其國矣。(卷三十六 申子.大體)
【註釋】①城郭:內外城牆。城指內城的牆,郭指外城的牆。《禮記.禮運》:「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孔穎達疏:「城,內城;郭,外城也。」②謹:謹慎,慎重。③門閭:閭音「驢」,lǘ ㄌㄩˊ。城門與里門。閭,泛指門戶。④閉:指關閉門戶之事。⑤寇戎:敵軍。⑥弒:古代卑幼殺死尊長叫弒。多指臣子殺死君主、子女殺死父母。⑦踰:音「於」,yú ㄩˊ。越過,經過。
【白話】現今君主之所以修築高大的城牆,並謹慎地關閉大小門戶,是因為怕敵軍、盜賊的到來。但是如今殺害君主而奪取國家的人,並不一定要踰越城牆的險阻,侵犯緊閉著的大小門戶。他們只要蒙蔽君王的眼睛,堵塞君王的耳朵,奪取君主的權力,擅自發布君令,就能占有他的百姓,奪取他的國家。
否。〈彖〉①曰:「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卷一 周易)
【註釋】①〈彖〉:tuàn ㄊㄨㄢˋ。此處為否卦的彖辭。孔子所作彖辭,統論一卦之義,或說其卦之德,或說其卦之義,或說其卦之名。
【白話】否卦〈彖傳〉說:「天地不能通氣,萬物就不能生長;君臣之間不溝通,(上下的觀念就很難達成一致,必然會導致民心離散),政權也就不能存在了。坤代表柔,是內卦;乾代表剛,是外卦。卦象表明:自私自利的小人在位,而賢德的君子在野。象徵小人道長,君子道消的情況。(這是一個國家、團體要衰敗的徵兆。)」
臣聞天下之禍,不由於外,皆興於內。是故虞舜升朝①,先除②四凶③,然後用十六相④。明惡人不去,則善人無由⑤進也。(卷二十三 後漢書三)
【註釋】①升朝:上朝,到朝廷議事。②除:驅除;肅清。③四凶:相傳為堯舜時代四個惡名昭彰的部族首領,後世多用以比喻凶狠貪婪的朝臣。④十六相:即十六族。指古代傳說的高陽氏的後代八愷(音「凱」,kǎi ㄎㄞˇ)和高辛氏的後代八元,為舜向堯推薦的十六個賢臣。因其各有大功,皆賜氏族,故稱。⑤無由:沒有門徑,沒有辦法。
【白話】(傅燮上疏勸諫說:)臣聽說天下的禍患,並不是由外引起的,都是由內產生的。所以虞舜上朝議事,首先驅除四位惡名昭彰的部族首領,然後任用十六位賢臣。表明如果惡人不除去,善人就無法得到進用。
世俗之人,聞譽則悅,聞毀則戚①,此眾人之大情②。有同己則喜,異己則怒,此人之大情。故佞人③善為譽者也,善順從者也。人言是,亦是之;人言非,亦非之。從人之所愛,隨人之所憎。故明君雖能納正直,未必親正直;雖能遠佞人,未必能疏佞人。故舜、禹者,以能不用佞人,亦未必憎佞人。語曰:「佞辨惑物④,舜、禹不能得憎。」不可不察乎!(卷三十七 尹文子)
【註釋】①戚:憤恚,憤怒。②眾人之大情:社會大眾的普遍心理。③佞人:善於花言巧語、阿諛奉承的人。④物:人;眾人。
【白話】世上的一般人,聽到別人讚譽自己就高興,聽到別人批評自己就生氣,這是人之常情。別人的意見與自己的意見相同就高興,不同就惱怒,這也是人之常情。所以佞人都善於說讚美的話,都善於迎合他人。別人說正確,他也說正確;別人說不正確,他也說不正確。迎合別人所愛好的,附和別人所憎惡的。所以賢明的君主雖然能重用正直無私的人,但不一定願意親近他們;雖然不重用姦邪之人,但不一定願意疏遠他們。因此,即使像虞舜、夏禹這樣賢明的君主,也只能做到不用姦邪之人,卻不一定會憎惡姦邪之人。古話說:「巧辯之人能夠迷惑人心,虞舜、夏禹也做不到很理智地憎惡他們。」對此不能不明察呀!
齊桓公問於管仲①曰:「國何患?」對曰:「患夫社鼠②。」桓公曰:「何謂也?」對曰:「夫社束木而塗之,鼠因往託焉。熏之則恐燒其木,灌之則恐壞其塗。此鼠所以不可得殺者,以社故也。夫國亦有社鼠,人主左右是也。內則蔽善惡於君上,外則賣權重於百姓。不誅之則為亂,誅之則為人主所案據,腹有之③,此亦國之社鼠也。」(卷四十三 說苑)
【註釋】①齊桓公問於管仲:事又見《晏子春秋》,問者為景公,答者為晏子。②社鼠:社廟中的鼠,比喻有所依恃的小人。社:社壇,祭祀土地神之處。③誅之則為人主所案據,腹有之:《群書治要》「天明本」斷句為:「誅之則為人主所案,據腹有之」。清代王念孫先生校勘《晏子春秋》,認為「案」字當與下文「據」字連讀為「案據」,意思是「安定之」。今從之。「腹有之」,《說苑》通行本作「腹而有之」,《韓詩外傳》作「覆而育之」。指保護和豢養他們。
【白話】齊桓公問管仲道:「治理國家所擔心的是什麼?」管仲回答說:「擔心社廟的老鼠。」桓公問:「什麼意思呢?」管仲回答說:「那社廟是用木頭排列後再塗上泥做成的,老鼠便棲身其中。若用煙熏牠,則害怕會燒壞木頭;若用水灌牠,又害怕沖壞了塗在上面的泥。這裡面的老鼠之所以不能被殺死,是因為社廟的緣故。國家也有社鼠,君主身邊的親信就是。他們在宮內對君主隱瞞一切善惡情況,在宮外就仗勢欺人,壓榨百姓。不誅殺他們就會造成禍亂,要殺掉他們,他們又被君主所庇護,君主保護和豢養他們,這些人就是國家的社鼠。」
或問:「天子守在四夷①,有諸?」曰:「此外守也,天子之內守在身。」曰:「何謂也?」曰:「至尊者,其攻之者眾焉,故便僻②御侍③,攻人主而奪其財;近幸妻妾,攻人主而奪其寵;逸遊伎藝,攻人主而奪其志;左右小臣,攻人主而奪其行;不令④之臣,攻人主而奪其事。是謂內寇。」(卷四十六 申鑒)
【註釋】①四夷:古代華夏族對四方少數民族的統稱,指東夷、西戎、南蠻、北狄。②便僻:便,pián ㄆㄧㄢˊ。僻音「譬」,pì ㄆㄧˋ。指君主左右受寵幸的小臣。③御侍:帝王侍從。④不令:不善,不肖。
【白話】有人問:「天子的守衛在於防禦四方夷狄的入侵,是嗎?」答:「這只是對外的防禦,天子對內的防禦在於自身。」問:「此話怎講?」答:「處於至高無上地位的人,『進攻』他的人很多。逢迎諂媚的侍從攻人主之心,而競相取得其財利;人主親近的妻妾嬪妃攻人主之心,而爭奪其寵愛;放縱遊樂的歌妓藝人攻人主之心,使其玩物喪志;人主左右的小臣攻人主之心,使其品行不端;心懷不善之臣攻人主之心,使其貽誤大事。這些可說是內部的盜寇。」
諂媚小人,歡笑以贊善;面從①之徒,拊節②以稱功。益③使惑者不覺其非,自謂有端晏④之捷、過人之辨⑤而不寤⑥,斯乃招患之旌⑦。(卷五十 抱朴子)
【註釋】①面從:謂當面順從。②拊節:拊音「府」,fǔ ㄈㄨˇ。即擊節,形容十分讚賞。拍、擊。節,古樂器中擯(音「鬢」,bìn ㄅㄧㄣˋ)制節拍的器具,用竹編成,擊之成聲。③益:更加。④端晏:指子貢和晏子。⑤辨:通「辯」。指辯論的才能。⑥寤:音「勿」,wù ㄨˋ。通「悟」,覺悟,認識到。⑦旌:音「經」,jīng ㄐㄧㄥ。
【白話】諂媚的小人,總是笑著稱讚叫好;當面奉承的人,總是擊節稱讚功德。更使迷惑的人覺察不出自己的錯誤,自認有著和子貢、晏子一樣的敏捷,以及超越常人的辯才,而不能醒悟,這些正是招致禍患的旗幟。
用賢人而行善政,如或譖①之,則賢人退而善政還②。(卷十五 漢書三)
【註釋】①譖:zèn ㄗㄣˋ。讒毀、誣陷。②還:罷歇、止息。
【白話】任用賢德的人施行清明的政治,如果有人進讒言毀謗他,那賢人就會離去,而善政也就廢止了。
夫①人主莫不愛愛己,而莫知愛己者之不足愛也。故惑小臣②之佞③,而不能廢也;忘(忘疑忌)違己之益己,而不能用也。(卷四十七 劉廙④政論)
【註釋】①夫:音「服」,fú ㄈㄨˊ。文言文中的發語詞,表提示作用。②小臣:指職位低的官吏。③佞:nìng ㄋㄧㄥˋ。花言巧語、諂媚巴結。④廙:音「意」,yì ㄧˋ。
【白話】君主沒有不寵幸那些喜愛自己的人,卻不知道喜愛自己的人不該寵幸。所以迷戀於卑微小臣的諂媚,而不能遠離罷黜;感受不到不順己意的人是有益於自己的,而不願意任用他們。
初謀伐吳,紞與充、勗共苦諫①,世祖不納,斷②從張華③。吳平,紞內懷慙懼④,疾華如讎⑤。及華外鎭⑥,威德太著,朝論當徵爲尚書令⑦。紞從容侍帝,論晉、魏(晉魏作魏晉)故事⑧,因曰:「臣常謂鍾會之反⑨,頗由太祖⑩。」帝勃然曰:「何言邪?」紞曰:「臣以爲,夫善御者,必識六轡盈縮之勢⑪;善治者,必審官方⑫控帶之宜。是故漢高八王⑬,以寵過夷滅;光武⑭諸將,以抑損克終⑮。非上之人有仁暴之異,在下者有愚智之殊。蓋抑揚與奪⑯,使之然耳。鍾會才具⑰有限,而太祖獎誘太過,喜其謀猷⑱,盛其名位,授以重勢。故會自謂策(策作算)無遺策⑲,功在不賞⑳,張利害㉑,(張利害作輈張跋扈)遂搆凶逆耳㉒。向令太祖錄其小能㉓,節以大禮㉔,抑之權(權上有以字)勢,納之以䡄度㉕,則逆心無由而生,亂事無階而成。」世祖曰:「然。」紞首㉖曰:「愚臣之言,宜鎭㉗(鎭作思)堅冰之道㉘,無令如會之徒㉙,復致覆喪㉚。」世祖曰:「當今豈有會乎?」紞曰:「陛下謀謨㉛之臣,著㉜大功於天下,四海莫不聞知。據方鎮、總戎馬㉝之任者,皆在陛下聖慮矣。」世祖默然。徵張華爲太常㉞,尋㉟免華官。(卷三十 晉書下.傳)
【註釋】①苦諫:苦心竭力地規勸。②斷:決定、判定。③張華:(西元二三二—三OO年)字茂先,西晉方城(故城在今河北省固安縣南)人。學業優博,辭藻溫麗,圖緯(河圖五緯等專論占驗術數的書)方伎(泛指醫、卜、星、相等術)之書,無不詳覽,伐吳有功,封廣武侯,長於政事,時人許之為「鄭國子產」。後為趙王倫所害。著有《博物志》。(生平見附錄六)④慙懼:羞愧恐懼。慙,同「慚」,羞愧。⑤疾華如讎:嫉恨張華如同仇人。疾,厭惡,憎恨。讎,仇敵,通「仇」。⑥外鎭:京城外設長官督守的要鎮。亦指鎮撫地方的官員。鎭同「鎮」。⑦尚書令:職官名。秦置,漢沿襲,隸屬少府,掌奏章文書。魏、晉後,地位日高,至唐代為尚書省的長官,負責宰相的職務。至宋,名位益高,然僅為贈官而不實授。明廢。⑧晉魏故事:魏晉時期的舊事。「魏」指的是三國時的曹魏,「晉」主要指的是司馬氏所建的西晉與東晉(此時北方是「五胡十六國」)。⑨鍾會之反:鍾會,字士季,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東)人。三國時期魏將,景元四年(西元二六三年),他與鄧艾分兵攻打蜀漢,導致蜀漢滅亡。此後鍾會欲據蜀自立,與蜀漢降將姜維共謀其事,卻因部下的反叛而失敗,自己也死於部將兵變。⑩頗由太祖:多半是由太祖(司馬昭)造成的。頗,可,表疑問的語氣。太祖,晉王司馬昭,字子上,三國魏溫縣人。司馬懿的次子,司馬師之弟。曹髦(音「毛」,máo ㄇㄠˊ)在位時,繼其兄司馬師之後為大將軍,專擅國政,自為丞相,後封為晉公,加九錫(中國古代皇帝賜給諸侯、大臣有殊勳的九種禮器,是最高禮遇的表示)。死後,其子司馬炎篡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為文帝。⑪六轡盈縮之勢:轡音「佩」,pèi ㄆㄟˋ。駕馭車馬的人,一定看得出六條韁繩,繩頭放鬆和拉緊的情況。轡,韁繩。古代一車四馬,馬各二轡,其兩邊驂(音「參」,cān ㄘㄢ)馬(古代在車旁駕車的兩匹馬)之內轡繫於軾(古代車子前面可供憑依的橫木)前,謂之軜(音「納」,nà ㄋㄚˋ),御者只執六轡。盈縮,伸屈。⑫官方:為官之道。⑬漢高八王:在西漢皇朝建立之初,被封的異姓王共有八人,即齊王韓信(後徙為楚王)、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韓王信、趙王張耳、燕王臧荼(後更立盧綰)、衡山王吳芮(後改為長沙王)、閩粵王亡諸。漢高,漢高祖劉邦。⑭光武:漢光武帝劉秀,字文叔,蔡陽人,漢景帝後裔。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對王莽,統一天下,定都洛陽,重新恢復漢室政權,為漢朝中興之主。政治措施皆以清靜儉約為原則,興建太學,提倡儒術,尊崇節義,為一賢明的君王。在位三十三年,諡號「光武」,廟號「世祖」。⑮抑損克終:抑損,限制也。克終,謂善終也。⑯與奪:賜予和剝奪,獎勵和懲罰。⑰才具:才能。⑱謀猷:猷音「由」,yóu ㄧㄡˊ。計謀,謀略。⑲策無遺策:謂謀劃周密,從不失誤。⑳功在不賞:功勞極大,無法賞賜,形容功勞之大。㉑張利害:張利害作「輈(音「周」,zhōu ㄓㄡ)張跋扈」,蠻橫暴戾、囂張霸道。㉒搆凶逆耳:搆音「夠」,gòu ㄍㄡˋ。造成凶狠忤逆罷了。搆,引起、造成,同「構」。㉓錄其小能:採納他的微小才能。㉔節以大禮:以禮義來節制。㉕䡄度:使之合於軌範法度。䡄同「軌」。㉖首:古時一種跪拜禮,叩頭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者。(九拜內容見附錄四)。同「稽」。㉗鎭:鎮作「思」。㉘堅冰之道:此指明瞭「履霜堅冰」的道理,腳踩在霜上,即可知嚴寒冰凍的季節即將到臨。語出《易經.坤卦.初六》:「履霜堅冰至。」後比喻從事物的徵兆可看出它將來發展的結果或逐漸擴大、嚴重。猶如積過成禍的道理。㉙如會之徒:像鍾會那樣的人。㉚覆喪:傾覆喪亡。㉛謀謨:謨音「摩」,mó ㄇㄛˊ。謀劃,制定謀略。㉜著:顯露、表現。㉝據方鎭、總戎馬:據守某一個方鎮的軍事長官,總領軍馬職責的人。方鎭,指掌握兵權,鎮守一方的軍事長官。總,統領、統率。戎馬,藉指軍隊。㉞太常:職官名。掌理宗廟禮儀。秦時置奉常,漢更名為太常,歷代沿用之。㉟尋:不久、隨即。
【白話】國君喜好興建宮室臺榭當初,晉世祖準備伐吳,馮紞和賈充、荀勗一起苦心竭力地規勸。世祖不聽其勸阻,並斷然聽從張華力主伐吳的意見。吳國被平滅後,馮紞心懷羞慚與恐懼,嫉恨張華如同仇人。等到張華外任鎮守一方,聲威與德行大為顯著,馮紞在朝議認為應徵召他回朝任尚書令。馮紞一次陪侍武帝,不慌不忙地談論起魏晉的舊事,說道:「臣常認為鍾會的反叛,多半是由太祖(司馬昭)造成的。」世祖聽了大怒說:「你說的是什麼話!」馮紞回答說:「臣認為善於駕馭馬車的人,一定懂得駕馭馬車的六條韁繩鬆緊的形勢;善於治理國家的帝王,一定清楚為官的道理和控制官員權位等事宜。所以漢高祖分封的八個異姓諸侯王,因過於榮寵而導致誅滅;光武皇帝駕前的幾位將領,由於給以限制而能善終。這不是做君主者有仁愛、殘暴的區別,也非做臣子的有愚鈍、聰敏的不同,是因為妥善運用限制、顯揚、賜予、剝奪的手段,才使他們有這樣的結局罷了。鍾會這人,才能有限,而太祖對他的誇讚獎賞過多,因欣賞他的謀略,而提高他的名位,授以重權,故而導致鍾會自以為他的策略無與倫比,功勞極大,於是張揚跋扈,終於造成了他反叛朝廷的罪惡。如果往昔太祖採用他的小聰明,又以禮法對他加以節制,限制他的權力,使他進入正軌,那麼他叛逆的心就無法產生,叛亂的事也就無從生成了。」世祖說:「你說得對!」馮紞又向世祖跪拜行禮說:「對愚臣的這番話,聖上應該想想積過成禍的道理,不要讓像鍾會那樣的人,再次擾亂傾覆喪亡天下。」世祖問:「當今還有像鍾會那樣的人嗎?」馮紞說:「陛下駕前有出謀獻策的臣子,他的大功顯露於天下,國內無人不知。作為軍事長官占據鎮守一方,統領兵馬之重任的人,都在陛下考慮的範圍之內呀!」世祖沉默不語。之後徵召張華任太常官。不久,又免去了張華的官職。
景公①燕②賞於國內,萬鍾③者三,千鍾者五,命三④出而職計筴之⑤(筴之作莫之從三字)。公怒,令之(無之字)免職計,命三出而士師⑥筴之(筴之作莫之從三字)。公不悅。晏子⑦見,公謂晏子曰:「寡人⑧聞君國者,愛人則能利之,惡⑨人則能疏⑩之。今寡人愛人不能利,惡人不能疏,失君道矣。」晏子曰:「嬰聞之,君正臣從⑪謂之順,君僻⑫臣從謂之逆。今君賞讒諛之臣⑬,而令吏必從,則是使君失其道,臣失其守⑭也。」(卷三十三 晏子.諫上)
【註釋】①景公:齊景公,姜姓,名杵臼,在位時有名相晏嬰輔政。《史記.齊世家》記載他「好治宮室,聚狗馬,奢侈,厚賦重刑」,《論語.季氏篇》記「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喜歡打獵,箭法卻不高明。晏子勸諫他,齊景公能納諫。在位五十八年,國內治安相對穩定。曾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②燕:宴飲,宴請。通「宴」。③鍾:古代計算容量的單位。一鍾約等於六斛四斗。「萬鍾」、「千鍾」皆指優厚的俸祿。④三:表多數或多次的。⑤職計筴之:筴音「策」,cè ㄘㄜˋ。此指掌管財物的職計官不聽從景公的命令。職計,掌財務的官吏。筴之,作「莫之從」三字。筴,同「策」字。⑥士師:官名,亦作「士史」,古代執掌禁令刑獄的官名。古代兵刑不分,故用士或士師作為刑官之稱。⑦晏子:晏嬰,人名。字仲,春秋齊人。歷事靈公、莊公,相齊景公。尚儉力行,為當時名臣。諡平,史稱為「晏平仲」,後人尊稱為「晏子」。⑧寡人:寡德的人。古代國君自稱的謙詞。⑨惡:音「務」,wù ㄨˋ。憎恨、討厭。⑩疏:疏遠,不親近。⑪從:跟隨。⑫僻:奇異而不常見的或邪惡不正的。⑬讒諛之臣:讒音「纏」,chán ㄔㄢˊ。諛音「於」,yú ㄩˊ。讒毀阿諛的臣子。讒,說別人壞話,中傷他人。諛,諂媚、奉承。⑭守:職守,職責。
【白話】齊景公設宴對臣子進行賞賜。其中,受到萬鍾賞賜的有三人,受到千鍾賞賜的有五人。儘管賞賜命令下達多次,可是掌管財物的職計官卻不聽從景公的命令。景公大怒,命令罷免職計官,但命令下達多次,掌管刑獄的士師也不聽從,景公很不高興。晏子拜見景公,景公對晏子說:「寡人聽說主宰國家,愛誰就能給誰利益,厭惡誰就會疏遠誰。而今我喜愛誰卻不能給誰利益,厭惡誰卻不能疏遠誰,這是失去當君主的準則了。」晏子說:「我也聽說,君主公正而臣子服從稱為順從,君主不正而臣子服從稱為違背法度。如今賞賜讒毀阿諛的人,卻讓職計官吏一定服從,那就是讓君主失去他的執政原則,讓臣子有失他的職守了。」
夫一婦擅①夫,衆婦皆亂;一臣專君②,羣臣皆蔽③。故妬妻④不難破家也,亂臣不難破國也。是以明君使其臣,並進輻湊⑤,莫得專君。(卷三十六 申子.大體)
【註釋】①擅:占有。②專君:專固君寵而擅權。③蔽:埋沒。④妬妻:妬同「妒」。心懷妒忌的妻妾。⑤輻湊:集中,聚集。也作輻輳(音「湊」,còu ㄘㄡˋ),形容人或物聚集,像車輻集中於車輪的中心一樣。
【白話】一婦獨占丈夫的寵愛,其他的妻妾就都會混亂不安;一位大臣獨占君主的寵信而擅權,群臣就都會被埋沒。所以,心懷妒忌的妻妾容易使家庭破滅,作亂之臣容易使國家破亡。因此,英明的君主任用他的臣下,讓他們能團結並進,而不能獨占君主的寵信。
抱朴子曰:「貴遠而賤近者,常人之用情①也;信耳而疑目者,古今之所患也。是以秦王②歎息於韓非③之書,而想其爲人;漢武④慷慨⑤於相如⑥之文,而恨不同世。及旣得之,終不能㧞⑦。或納讒而誅⑧之,或放⑨之乎散⑩。此蓋葉公⑪之好僞形,見眞龍而失色也。」(卷五十 抱朴子.廣譬)
【註釋】①常人之用情:指一般情況下人的感情表現。②秦王:秦始皇統一六國前的稱號。③韓非:戰國晚期韓國人(今河南新鄭,新鄭是鄭韓故城),韓王室諸公子之一,戰國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④漢武:漢武帝劉徹的省稱。⑤慷慨:感嘆。⑥相如:即司馬相如(約西元前一七九年—前一一八年),字長卿,蜀郡(今四川省成都)人。西漢大辭賦家,代表作品為〈子虛賦〉。作品詞藻富麗,結構宏大,後人稱之為賦聖。⑦㧞:同「拔」,選拔;提拔。⑧誅:殺。⑨放:委任;外放。⑩散:音「茸」,rǒng ㄖㄨㄥˇ。散音「傘」,sǎn ㄙㄢˇ。冗員散官。指閒散、不重要的職位。同「冗」。⑪葉公:葉音「社」,shè ㄕㄜˋ。即沈諸梁,羋(音「米」,mǐ ㄇㄧˇ)姓,沈氏,名諸梁,字子高,春秋末期楚國軍事家、政治家。約生於西元前五二九年。楚昭王封於古葉邑(今河南省平頂山市葉縣舊縣鄉)為尹,故史稱「葉公」。漢.劉向《新序.雜事》記載,葉公非常喜歡龍,器物上刻著龍,房屋上也畫著龍。真龍知道了,來到葉公家裡,把頭探進窗子。葉公一見,嚇得拔腿就跑。
【白話】抱朴子說:「重視遠方之物而輕視近處之物,這是一般情況下人的感情表現。相信聽聞而懷疑眼見,是古人、今人都常犯的毛病。因此,秦王對著韓非子著的書讚歎,而希望見到他本人;漢武帝感慨司馬相如的辭賦,而恨不能處在同時。等到見到他們以後,卻始終不能重用。韓非子因為秦王採納讒言被殺掉了;司馬相如則被安置在閒散的職位。這大概就是葉公好龍,見到真龍反而大驚失色吧!」
僕臣①正,厥②后③克④正;僕臣諛,厥后自聖。言僕臣皆正,則其君乃能正。僕臣諂諛,則其君乃自謂聖。后德惟⑤臣,弗德惟臣。君之有德,惟臣成之。君之無德,惟臣誤之。言君所行善惡,專在左右也。爾無昵⑥于憸人⑦,充耳目之官,迪⑧上以非先王之典。汝無親近憸利小子之人,充備侍從,在視聽之官,導君上以非先王之法也。(卷二 尚書)
【註釋】①僕臣:臣屬;臣僚。②厥:代詞,其。③后:君主;帝王。④克:能夠。⑤惟:介詞,也作「唯」、「維」,相當於「以」、「由於」。⑥昵:音「逆」,nì ㄋㄧˋ。親近;親昵。⑦憸人:憸音「先」,xiān ㄒㄧㄢ。小人,姦佞的人。憸:姦佞;邪僻。⑧迪:開導;引導。
【白話】(周穆王任命伯冏為太僕正來領導身邊的侍御人員,策命書中說:)身邊的僕從和近臣都是中正之士,其君主也會保持中正;僕從和近臣諂媚,君主就會自以為聖明。君主有德在於臣下,君主失德也在於臣下。你不要親近姦佞小人,不要讓他們擔任充當君王耳目的職位,以免誘導君王違背先王的典制。
方正之臣得用,則姦邪之臣困①傷矣。是方正之與姦邪,不兩進之勢也。姦邪之在主之側者,不能勿惡之;惟惡之,則必候主間②而日夜危之。人主弗察而用其言,則忠臣無罪而困死,姦臣無功而富貴。故曰:忠臣死於非罪,而邪臣起於非功。(卷三十二 管子)
【註釋】①困:陷在艱難困苦裡,或受環境、條件等因素限制住。②間:音「見」,jiàn ㄐㄧㄢˋ。嫌隙,隔閡。
【白話】品行正直的臣子得到進用,那麼姦邪之臣就會困窘而毀敗了。這就是正直之臣與姦邪之臣不能同時進用的形勢。姦邪之臣在君主身邊,就不能不憎惡正直的忠臣;既然憎惡,就必然窺伺君主與忠臣有隔閡的時機而日夜圖謀危害。如果君主不能明察而聽用姦邪之言,忠臣就會無罪而被迫害至死,姦臣就會無功而得到富貴。所以說:忠臣往往死於無罪,邪臣往往興起於無功。
或問:「佞孰為大?」傅子曰:「行足以服①俗,辨足以惑眾,言必稱乎仁義,隱其惡心而不可卒見,伺②主之欲微合之,得其志敢以非道陷善人,稱之有術,飾之有利,非聖人不能別。此大佞也。其次,心不欲為仁義,言亦必稱之,行無大可非,動不違乎俗,合主所欲而不敢正也,有害之者然後陷之。最下佞者,行不顧乎天下,唯求主心,使文巧辭自利而已,顯然害善,行之不怍③。」(卷四十九 傅子)
【註釋】①服:使信服;使佩服。②伺:窺伺,窺探,觀察。③怍:音「做」,zuò ㄗㄨㄛˋ。慚愧。
【白話】有人問:「什麼樣的人才算最大的佞臣?」傅子回答:「行為足以讓社會大眾信服,詭辯足以迷惑眾人,言論必稱仁義,隱藏其險惡之心而人不能一下子看透,窺探君主的欲望暗中巧妙迎合,得志時敢用不道義的方式陷害好人,以一定的策略方法稱歎自己種種害善之行,以利益國家為由掩飾自己害善之舉,若不是聖人則不能識別。這種人是最大的佞臣。其次,內心不想實行仁義,言談卻必稱仁義,行為沒有讓人引起大的非議的,行動也不違背世俗習慣,迎合君主的私欲而不敢去矯正,有危害自己的人則會加以陷害。最下等的佞臣,是其作為不顧忌天下人的非議,只求迎合君主心意,言語華美而虛浮不實,以求利己而已,很明顯地殘害賢善之臣,但我行我素,毫不覺得慚愧。」
是故為人君者,所與遊①必擇正人,所觀覽必察正象,放鄭聲②而弗聽,遠佞人③而弗近,然後邪心不生,而正道可弘也。(卷二十五 魏志上)
【註釋】①遊:交遊、結交。②鄭聲:原指春秋戰國時鄭國的音樂。鄭國的音樂多為靡靡之音,故稱放蕩不雅正的音樂為「鄭聲」。③佞人:佞,nìng ㄋㄧㄥˋ。善於花言巧語、阿諛奉承的人。
【白話】所以說,做君主者,他所交往的一定要挑選正直的人,所觀看的一定要選擇正大光明的景象,拋開庸俗的音樂而不聽,疏遠諂媚的人而不接近,這樣才能使邪惡之心不生,而正道也可以得到弘揚了。
奸臣因以似象之言而為之容說①,人主不能別也,是而悅之,惑亂其心,舉動日繆②,而常自以為得道,此有國之常患也。夫佞邪之言,柔順而有文;忠正之言,簡直而多逆。(卷五十 袁子正書)
【註釋】①容說:說音「月」,yuè ㄩㄝˋ。曲意逢迎,以取悅於上。說,同「悅」。②繆:音「謬」,miù ㄇㄧㄡˋ。錯誤、乖誤。
【白話】奸臣用乍聽起來像是正道的話來諂媚君主,君主沒有能力辨別,以為是對的而心生歡喜,混亂了自己的心思,行為日益乖離正道,卻還總認為自己做得合乎道義,這是君主們的通病。那些奸佞們的言語,柔和順心而有文采;忠正臣子的話,簡樸直接而多半聽來逆耳。
昔李斯教秦二世曰:「為人主而不恣睢①,命之曰天下桎梏②。」二世用之,秦國以覆,斯亦滅族。(卷二十六 魏志下)
【註釋】①恣睢:恣音「疵」,cī ㄘ。睢音「雖」,suī ㄙㄨㄟ。放縱暴戾。②桎梏:桎音「至」,zhì ㄓˋ。梏音「故」,gù ㄍㄨˋ。古代用來拘繫犯人手腳的刑具,在手上戴的為梏,在腳上戴的為桎,類似於近世的腳鐐手銬。
【白話】從前李斯告訴秦二世說:「當了君主若不能放任自己、無拘無束,這就叫做把天下變成束縛自己的腳鐐手銬。」秦二世採用了他的話,秦國因此而滅亡,李斯也被滅族。
聞言未審,而以定善惡,則是非有錯,而飾辯①巧言②之流起矣。(卷四十九 傅子)
【註釋】①飾辯:粉飾巧言,說虛浮不實的話。②巧言:動聽而不實在的話。
【白話】聽取言論未客觀判斷,就輕易論定善與惡,是非容易顛倒,而賣弄言語、巧辯的風氣就會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