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穀豐稔①,風俗未乂②。夫風俗者,國之脈診也,不和,誠未足為休③。《書》曰:「雖休勿休。」況不休而可休④乎?(卷四十五 崔寔政論)
【註釋】①稔:音「忍」,rěn ㄖㄣˇ。莊稼成熟。②乂:音「意」,yì ㄧˋ。安定。③休:美善。④休:停止。
【白話】(目前)每年種植的農作物收成很好,但風俗尚未達到安寧。風俗猶如國家的脈象,如果風俗沒有調和,國政實在算不上美善。《尚書》說:「治政雖美善而不敢自以為美。」更何況治政尚未完善,怎麼可以自滿並停止努力呢?
世治則小人守正,而利不能誘也;世亂則君子為姦,而刑(刑作法)不能禁也。(卷四十一 淮南子)
【白話】在太平盛世,小人都能堅守正道,財利也不能引誘他們;世道混亂,連君子都做姦邪之事,刑法也不能禁止。
商賈在朝,則貨財上流①;婦言②人事,則賞罰不信;男女無別,則民無廉恥。而求百姓之安③、兵(兵作難)士之死節④,不可得也。(卷三十二 管子)
【註釋】①貨財上流:因賄賂風行而使財富流向朝廷及官吏手中。②婦言:后妃妻妾之言。③安:《治要》「商務本」斷句為:而求百姓之安、兵士之死節。校勘記:「安下有難字」。「天明本」斷句為:而求百姓之安兵、士之死節。校勘記則為:「兵作難」。今從商務本。「安難」謂不避禍難。④死節:為守住節操而犧牲。
【白話】商人在朝做官,賄賂就會風靡上層;后妃妻妾干預朝政,獎賞處罰就不會準確;男女沒有界限,人民就沒有廉恥。如此,卻要求百姓為君主不避禍難,兵士為朝廷捐軀,是不可能的。
天下多忌諱①,而民彌貧。天下,謂人主也。忌諱者,防禁也。令煩則姦生,禁多則下詐相殆,故貧也。民多利器②,國家滋昏。利器者,權也。民多權,則視者眩於目,聽者惑於耳,上下不親,故國家昏亂也。人多伎巧③,奇物④滋起。人,謂人君也。多伎巧,刻畫宮觀,彫琢章服,下則化上,日以滋起也。法物滋彰,盜賊多有。法,好也。珍好之物,滋生彰著,則農事廢,飢寒並至,故盜賊多有。(卷三十四 老子)
【註釋】①忌諱:指禁戒。②利器:謂權謀。③伎巧:即智巧。伎,與「技」同。④奇物:奇麗奢華之物。
【白話】君主的禁令愈多,人民動輒得咎,不能安心工作,就會愈來愈貧窮。百姓多權謀,上下寡恩少義,國家就愈來愈混亂。人主看重技藝機巧,上行下效,奇麗奢華之物就會興起。珍奇物品愈多愈精美,人民想要不勞而獲,盜賊就愈來愈多。
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卷十四 漢書二)
【白話】如今人們背離農業趨向商業,食用糧食而不耕種的人口眾多,這是天下的大害;奢侈浪費的風氣日益增長,這是天下的大禍。
君子之御下也,民奢,應之以儉;驕淫者,統之以理。未有上仁而下賊,讓行而爭路者也。故孔子曰:「移風易俗。」豈家令(令作至)人視之哉?亦取(取作先)之於身而已矣。(卷四十 新語)
【白話】君王治理百姓,民風奢侈了,就提倡勤儉;民眾驕縱放蕩,就提倡倫理道德的教化。從沒有上位者仁義而下位者卻暴虐的,也沒有上位者讓路而下位者爭路的。所以孔子說:「移風易俗。」難道是要一家家地去查看嗎?其實只要君王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就行了。
上好德則下修行,上好言則下飾辯。修行則仁義興焉,飾辯則大偽起焉,此必然之徵也。德者難成而難見①者也,言者易撰而易悅者也。先王知言之易,而悅之者眾,故不尚焉。(卷四十九 傅子)
【註釋】①見:音「縣」,xiàn ㄒㄧㄢˋ。「現」的古字。
【白話】君主崇尚美德,則臣下重視修養德行;君主喜好高談闊論,則臣下熱衷粉飾巧言。修養德行則仁義之道興起,粉飾巧言則詭詐之風興起,這是必然現象。美德難修成也難被發現,高談闊論容易撰寫也容易討人喜歡。古代聖王知道巧言易說且多數人愛聽,所以不提倡。
俗之傷破人倫①,劇於寇賊之來,不能經(舊無經字補之)久,其所損壞一時而已。(卷五十 抱朴子)
【註釋】①人倫:本於人的天性、符合倫理道德的正常的人際關係,大致為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五種,故稱「五倫」。
【白話】世俗習慣對人倫的破壞,比外敵、強盜的入侵還要厲害,外敵的入侵不能持久,他們的損害只是一時而已。
使天下皆背道而趨利,則人主之所最病①者。(卷二十五 魏志上)
【註釋】①病:憂慮。
【白話】假使天下的人都違背道義去追逐利益,那便是君主所最為擔憂的事了。
眾賢和於朝,則萬物和於野。故四海之內,靡①不和寧。(卷十五 漢書三)
【註釋】①靡:無、沒有。
【白話】眾賢臣在朝廷內能和睦相處,那麼朝廷外的萬事萬物也能和諧共榮。所以四海之內沒有不和平安寧的。
百姓上下,睹利害之存乎己也,故肅恭其心,慎脩其行。有罪惡者無徼①幸,無罪過者不憂懼,請謁②無所行,貨賂無所用,則民志平矣,是謂正俗。(卷四十六 申鑒)
【註釋】①徼:音「腳」,jiǎo ㄐㄧㄠˇ。通「僥」。②請謁:請求、干求。
【白話】從官員到人民,看到利害得失都與自己的行為息息相關,於是內心肅然恭敬,謹慎地修養德行。有罪惡的人不會心存僥倖逃避懲罰,沒有罪過的人不會擔憂恐懼,想靠關係走後門的人無處可行,想送禮賄賂的也沒有作用,這樣民心也就平和無怨了,這就是「正俗」。
古之進①者有德有命,今之進者唯財與力。(卷二十三 後漢書三)
【註釋】①進:進仕、出仕。
【白話】古時候出仕做官,靠的是修養德行和改造命運;現在做官,靠的是賄賂和勢力來取得功名富貴。
民之過在於哀死而不愛生,悔往而不慎來。善(善作喜)語乎已然,好爭乎遂事①,墮(墮下有於字)今日而懈於後旬②,如斯以及於老。(卷四十六 中論)
【註釋】①遂事:往事、已經完成的事。②旬:時間、光陰。
【白話】人的過失在於為死亡悲傷卻不珍惜有限的生命,常對過去的事情後悔卻不慎重考慮將來。總是常說「既然已經如此」,又喜歡爭辯過去的往事,荒廢於今日,更懈怠於將來的時光,就這樣一直到老。
禮俗不一,職位不重,小臣咨度(咨度作讒嫉),庶人作議,此衰國之風也。君好謙(謙作讓),臣好逸,士好遊,民好流,此弱國之風也。君臣爭明,朝廷爭功,士大夫爭名,庶人爭利,此乖國之風也。上多欲,下多端,法不定,政多門,此亂國之風也。以侈為博,以伉①為高,以濫為通,遵禮謂之劬②,守法謂之固,此荒國之風也。以苛為察,以利為公,以割下為能,以附上為忠,此叛國之風也。上下相疏,內外相疑(疑作蒙),小臣爭寵,大臣爭權,此危國之風也。上不訪下,下不諫上,婦言用,私政行,此亡國之風也。(卷四十六 申鑒)
【註釋】①伉:音「亢」,kàng ㄎㄤˋ。驕縱、傲慢。②劬:音「渠」,qú ㄑㄩˊ。勞苦。
【白話】政府制定的禮法和民間風俗不相一致,大臣所負的職責和官位不相稱,君主身邊的小臣進讒言、鬧嫉妒,平民隨便議論朝政,這是衰國之風。君主喜歡過度謙退不能扛起應有的責任,臣子好逸惡勞,士大夫喜歡遊樂,百姓喜歡流落他鄉居住,這是弱國之風。君臣爭著顯示賢明,朝廷內群臣爭執功勞,士大夫好爭虛名,老百姓好爭利益,這是乖國之風。在上位的人多私欲,在下位的人多爭端無從著手,法規朝令夕改,政令出自多門,這是亂國之風。把奢侈當博大,把傲上當清高,把越軌當通達,以遵守禮儀為煩勞,以遵紀守法為固執,這是荒國之風。把苛刻當明察,把逐利當公務,以宰割下民為本事,以巴結上司為忠誠,這是叛國之風。上下互相疏遠,內外互相懷疑,小臣爭相求寵,大臣爭權奪位,這是危國之風。君主不訪察下情,臣下不直言進諫,寵妃之言多被採納,權臣之令暢行無阻,這是亡國之風。
廉隅①貞潔者,德之令也;流逸奔隨者,行之污也。風有所從來,俗有所由起。疾其末者,刈②其本;惡其流者,塞其源。夫男女之際,明別其外內,遠絕其聲音,激厲其廉恥,塗塞其虧隙,由尚有胸心之逸念,睇盻③之過視,而況開其門,導其徑者乎?(卷四十五 昌言)
【註釋】①廉隅:比喻端方不苟的行為、品性。②刈:音「意」,yì ㄧˋ。割。消除,除去。③睇盻:睇音「地」,dì ㄉㄧˋ。盻音「判」,pàn ㄆㄢˋ。顧盼。睇:斜視;流盼。盻:同「盼」。
【白話】端方不苟、堅貞高潔,是美好的品德;放蕩無節、任性私奔,是污濁的行為。風氣都有其來由,民俗也有其根源。嫉恨其末梢就該割斷其根本,厭惡其濁流就要堵塞其源頭。男女之間,即使明確地分開其外內的處所,疏遠隔絕其交談,激勵其廉恥之心,堵塞造成非禮的空隙,還會有內心放縱的念頭、越禮的斜視,更何況大開其門,並為之引路呢?
今使列肆①賣侈功,商賈②鬻③僭服④,百工⑤作淫器⑥,民見可欲⑦,不能不買,賈人之列,戶蹈踰侈矣。故王政一傾,普天率土,莫不奢僭者,非家至人告,乃時勢驅之使然。此則天下之患一也。(卷四十五 崔寔政論)
【註釋】①列肆:謂成列的商鋪。②商賈:商人。③鬻:音「育」,yù ㄩˋ。賣。④僭服:僭音「見」,jiàn ㄐㄧㄢˋ。越禮違制的服飾。僭:指超越本分。⑤百工:各行各業的手工業者。⑥淫器:奇巧而無用的器物。⑦可欲:指足以引起欲念的事物。
【白話】如今成列的商鋪都在賣奢侈的物品,商人出售違背禮制的服飾,各行各業的手工業者都在製作奇巧而無用的器物,百姓見了能夠引起欲望的物品,禁不起誘惑不能不買,這些商人,家家戶戶都越過等級奢靡無度。所以國家政令一旦鬆弛(沒有限制國人欲望的發展),普天下的官庶百姓,就會無不奢侈逾禮,不合法度。這不是到家家戶戶去宣揚的結果,而是時勢潮流的推動使其如此。這是危害國家的禍患之一。
順其善意,防其邪心,與民同出一道,即民性可善,風俗可美矣。(卷三十五 文子)
【白話】君主依從百姓善的意念,防止百姓邪念產生,與百姓共同遵循善道而不變,才可以使百姓棄惡從善、民風趨於淳厚。
古者民樸而化淳①,上少欲而下尟②偽。衣足以暖身,食足以充口,器足以給用,居足以避風雨。養以大道,而民樂其生;敦③以大質④,而下無逸心。日中⑤為市,民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化淳也。(卷四十九 傅子)
【註釋】①化淳:教化淳厚。②尟:音「險」,xiǎn ㄒㄧㄢˇ。同「鮮」,少。③敦:勸勉;勉勵。④大質:純樸的本質。質:樸實;淳樸。⑤日中:從天亮到正午的半天時間。
【白話】古代人民樸實,風俗淳厚,在上位者貪欲少,居下位者少偽詐。人們只求衣能保暖,食可充飢,器具可供使用,住房能避風雨。用正確的道理教化,百姓安居樂業;用純樸的本質勸勉,百姓無放縱之心。上午是市場開放的時間,百姓進行交易後離開,各獲所需。這是風俗淳厚的結果。
親親①以睦,友賢不棄,不遺故舊,則民德歸厚矣。(卷三 毛詩)
【註釋】①親親:愛自己的親人。
【白話】君主關愛親人來保持和睦,友愛賢者而不離棄,不忘故舊,那麼百姓的品德就會回歸於淳厚了。
若夫商①、韓②、孫③、吳④,知人性之貪得樂進,而不知兼濟其善,於是束之以法,要之以功,使下(使下作使天下)唯力是恃,唯爭是務。恃力務爭,至有探湯赴火而忘其身者,好利之心獨用⑤也。人懷好利之心,則善端⑥沒矣。(卷四十九 傅子)
【註釋】①商:商鞅。姓公孫,名鞅,戰國時衛人。少好刑名法術之學,後入秦為相,受封於商。用法嚴苛,樹敵眾多,後被車裂而死。或稱為「衛鞅」。②韓:韓非。戰國時韓國的諸公子之一,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後為李斯所譖,下獄而死。③孫:孫武。齊人,春秋時兵法家。所著《孫子兵法》被譽為「兵學聖典」。④吳:吳起。戰國時衛人。政治家、軍事家。因招怨貴戚大臣,後被射死。著有《吳子》。⑤獨用:單獨行世,單獨使用。⑥善端:善言善行的端始。
【白話】至於商鞅、韓非、孫子、吳起,知道人有貪求財物、樂於提高地位的一面,而不知同時助長其善的一面,因此,用刑法約束,用功名鼓勵,使天下人只依靠強力,只致力於爭奪。依仗強力、務求爭奪,以至於有人赴湯蹈火而忘記死活,都是爭利之心所驅使的。人人都抱著求利之心,人善良的一面就喪失了。
君臣親而有禮,百僚①和而不同,讓而不爭,勤而不怨,無事②唯職是司,此治國之風也。(卷四十六 申鑒)
【註釋】①百僚:百官。②無事:沒有變故。多指沒有戰事、災異等。
【白話】君主和群臣親近並且遵守禮法,百官和睦而不隨便附和,互相謙讓而不爭名邀功,勤勞於國事而沒有怨言,沒有變故時,堅守自己的職事,這就是國家安定太平的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