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治要綱目

貴德 > 謙虛

自見①者不明,人自見其形容以爲好,自見所行以爲應道,不自知其形醜、操行之鄙也。自是者不彰②,自以爲是而非人,衆人共蔽之,使不得彰明也。自伐③者無功,所爲輙自伐,卽失有功也。自矜④者不長⑤。好自矜者,不以久長。故有道者不處⑥。(卷三十四 老子.道經)

【註釋】①見:音「現」,xiàn ㄒㄧㄢˋ。顯露、顯出,喻愛現。同「現」。②彰:彰顯。③伐:炫耀、表功。④矜:音「今」,jīn ㄐㄧㄣ。自大自滿。⑤長:長久。⑥不處:處音「楚」,chǔ ㄔㄨˇ。不令自己處於此境地。

【白話】愛自我表現的人,反而沒智慧;自以為是的人,得不到大家的贊同,反而不得彰明;自我炫耀的人,反而徒勞無功;自大自滿的人,成功反而不會維持長久。因此,有道的人絕不這樣做。

知其雄,守其雌①,爲天下谿②。雄以喩尊,雌以喩卑。人雖自知尊顯,當復守之以卑微,去雄之強梁,就雌之柔和。如是,則天下歸之,如水之流入深谿。爲天下谿,常德不離。人能謙下如深溪,則德常在,不復離己。知其白,守其黑③,爲天下式④。白以喩昭昭,黑以喩黙黙。人雖自知昭昭明達,當復守之以黙黙,如闇昧無所見。如是,則可爲天下法式也。爲天下式,常德不忒⑤。人能爲天下法式,則德常在於己,不復差忒也。(卷三十四 老子.道經)

【註釋】①知其雄,守其雌:憨山注:「物無與敵謂之雄,柔伏處下謂之雌……道超萬物,物無與敵者。故謂之雄。聖人氣與道合,心超物表。無物與敵,而能順物委蛇,與時俱化,不與物競,故曰知其雄,守其雌。」雄,鳥父也,比喻剛強、顯貴。雌,鳥母也,比喻柔順、謙卑。②谿:同「溪」。③知其白,守其黑:憨山注:「聖人智包天地,明並日月,而不自用其知。所謂明白四達,能無知乎。故曰知其白,守其黑。」白,清楚明白的意思。黑,昏昧無知的樣子。④式:榜樣、模範。⑤忒:音「特」,tè ㄊㄜˋ。差錯、變更。

【白話】一個人位居尊貴顯要的地位,且具備雄才大略的條件,卻能夠謙恭禮遇天下人,天下人就會歸順他,就像水流匯入溪谷一樣。一個人能夠虛懷若谷,禮賢下士,則德常在,不再離己。一個人對於事實真相都清楚明白,卻能夠若無其事看待它,不與人爭,大智若愚,能如此,可以作為天下的榜樣。一個人能為天下的榜樣,則德常在於己,不再差錯。

大成①若缺②,謂道德大成之君也。如缺者,滅名藏譽,如毀缺不備。其用③不弊④;其用心如是,則無弊盡時也。大盈⑤若冲⑥,謂道德大盈滿之君也。如冲者,貴不敢驕,富不敢奢也。其用不窮⑦。其用心如是,則無窮盡。大直⑧若屈⑨,大直,謂脩道法度,正直如一也。如屈者,不與俗人爭,如可屈折也。大巧⑩若拙⑪,大巧,謂多才術也。如拙者,亦不敢見其能也。大辯⑫若訥⑬。大辯,知無疑也。如訥者,無口辭也。(卷三十四 老子.德經)

【註釋】①成:最圓滿之物,比喻道德大成的君子。②缺:器具破損,比喻缺憾。③用:功用、功能。比喻影響力。④弊:完竭。⑤大盈:最充實的事物,比喻道德大盈滿的君子。⑥冲:空虛,比喻貴而不驕,富而不奢。⑦窮:窮盡。⑧大直:最挺直的事物,比喻修道正直如一的君子。⑨屈:彎曲。⑩大巧:最靈巧的事物,比喻多才多藝的君子。⑪拙:笨拙。⑫大辯:最具雄辯的口才,比喻能言善辯的君子。⑬訥:nè ㄋㄜˋ。言語遲鈍。

【白話】道德大成的君子,滅名藏譽,猶如器具破損,看似缺憾,但他的影響力卻永不衰竭;道德大盈滿的君子,不自矜其富貴,貴不驕、富不奢,看似空虛樣、一無所有,但他的影響力卻永無止盡。修道正直如一的君子,不與別人爭長短,是故其為人能伸能屈。多才多藝的君子,不強為造作,不隨意向人展現自己的才能,看似笨拙樣。能言善辯的君子,因理而言,不強事爭辯,不顯露自己的辯才,看似說話遲鈍的樣子。

有①其善,喪厥②善;矜③其能,喪厥功。雖天子亦必讓以得之。(卷二 尚書)

【註釋】①有:此指自以為具有才能。②厥:音「決」,jué ㄐㄩㄝˊ。代詞,他的、那個。同「其」。③矜:自誇、自負。

【白話】一個人自以為賢德,這本身就是一種失德的表現;當一個人自居其功時,他原有的功績就已經大打折扣。

人之情,服於德,不服於力。故古之聖王,以其言下人,以其身後人,即天下推而不厭,戴而不重。此德有餘,而氣順也。故知與之為得(得作取),知後之為先,即幾①道矣。(卷三十五 文子)

【註釋】①幾:將近;幾乎。

【白話】人的心理,是順服於道德,而不順服於威力。所以古代的聖明君王,處處言語謙卑,事事行在人後,天下人都推重他而不厭煩他,擁戴他在人民之上而人民並不感到有重壓。這就是德高有餘而氣順於道。因此,懂得「給予」就是「得到」,懂得甘居人後實際上是站在了人前,這就接近於「道」了。

不自見,故明;聖人因天下之目以視,故能明達。不自是,故彰;聖人不自為是而非人,故能彰顯於世。不自伐①,故有功;聖人德化流行,不自取其美,故有功於天下也。不自矜②,故長。聖人不自貴大,故能長久不危也。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此言天下賢與不肖,無能與不爭者爭。(卷三十四 老子)

【註釋】①伐:自吹自擂,誇耀自己。②矜:恃己之能。

【白話】不執著自己的主觀成見(而從天下人的角度看事物),所以對事物看得分明;不自以為是(而吸取天下人的正確看法),所以盛德顯現於外;不自我誇耀,所以能成就功業;不自恃己能、自高自大,所以長久不危。正因為不與人爭,所以天下沒有誰能與他相爭。

夫謙德之光,《周易》所美;滿溢之位,道家之①所戒。故君子福大而愈懼,爵隆而益恭。遠察近覽,俯仰有則,銘諸机②杖,刻諸槃杅③,矜矜業業④,無殆無荒。如此,則百福是荷⑤,慶流無窮矣。(卷二十二 後漢書二)

【註釋】①之:此字為衍文。比「天明本」更早的「元和本」並無此字。②机:通「几」。几案,小桌子。用以擱置物件或倚靠。③槃杅:杅音「於」,yú ㄩˊ。盤與盂的並稱。用於盛物。古代常將銘言或功績刻於盤盂,以為法鑒。槃:古代盛水器皿。籀(音「晝」,zhòu ㄓㄡˋ)文為「盤」,後世多用「盤」。杅:通「盂」。盛湯漿的器皿。④矜矜業業:謹慎戒懼貌。矜矜:戒懼;小心謹慎。業業:危懼。⑤荷:音「賀」,hè ㄏㄜˋ。承受。

【白話】謙虛仁德的光彩,是《周易》大力稱美的;過滿則溢的位置,是道家引以為戒的。所以君子福愈大愈驚懼,官愈高愈謙恭。觀察古人和今人,一舉一動都有準則,將銘文刻在几案和拐杖上,刻在盤和盂上,兢兢業業,不敢怠慢。這樣,就能承載百福,福澤綿長。

夫自足者不足,自明者不明。日月至光至大,而有所不遍者,以其高於眾之上也。燈燭至微至小,而無不可之者,以其明之下,能照日月之所蔽也。(卷四十七 劉廙政論)

【白話】自以為完備的人其實並不完備,自以為聰明的人其實並不聰明。太陽和月亮極其明亮巨大,但是也有照不到的地方,因為它們高懸於萬物之上。燈燭的火焰極小極微弱,但沒有不能去照的東西,因為它在下面照,所以能照到陽光、月色照不到的地方。

子路進曰:「敢問持滿有道乎?」子曰:「聰明叡智,守之以愚;功被①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損之又損之②之道也!」(卷十 孔子家語)

【註釋】①被:覆蓋、遍布。②損之又損之:日益去除華偽以歸於純樸無為。引申指盡可能謙抑。損,降抑、克制。

【白話】子路上前問道:「請問夫子,想要保持盈滿卻不傾倒,有辦法嗎?」夫子說:「聰明睿智,而又能保持敦厚若愚的態度;功蓋天下,而又能保持禮讓不爭的態度;勇力足以震撼世界,而又能保持小心畏懼的態度;擁有四海的財富,而又能保持恭敬謙遜的態度。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損之又損之』之道啊!」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①。知己之有榮貴。當守之以污濁。如是則天下歸之。如水流(流下有入字)深谷也。(卷三十四 老子)

【註釋】①谷:水流匯聚的地方。

【白話】知道自己高貴光榮之處,卻能守住謙虛卑下的態度,善盡本分,這樣自然成為眾望所歸,如世間百川所匯的深谷一般。

夫能屈以為伸,讓以為得,弱以為強,鮮不遂①矣。(卷二十六 魏志下)

【註釋】①不遂:不順利。

【白話】人如果能夠以屈為伸,以讓為得,以弱為強,「天之道,損有餘以補不足」,只有這樣做,才合於大道,才能長久,所以就很少會有不順利的。

德盛弗狎侮①。盛德必自敬,何狎易侮慢之有也。狎侮君子②,罔以盡人心;以虛受人,則人盡其心矣。狎侮小人③,罔以盡其力。以悅使民,民忘其勞,則盡力矣。(卷二 尚書)

【註釋】①狎侮:狎音「暇」,xiá ㄒㄧㄚˊ。輕慢侮弄。②君子:此處指官員。③小人:此處指百姓。

【白話】君王德行隆盛就不會輕忽侮慢他人。輕忽侮慢官員,就沒有人替您盡心;輕忽侮慢百姓,就沒有人替您盡力。

是故聰明廣智守以愚,多聞博辨①守以儉,武力勇毅守以畏,富貴廣大守以狹,德施②天下守以讓。此五者,先王所以守天下也。(卷三十五 文子)

【註釋】①博辨:從多方面論說;雄辯。辨,通「辯」。②德施:德澤恩施。

【白話】所以聰明多智之人應以愚鈍自守,博聞善辯之人應以收斂自守,勇武剛毅之人應以畏怯自守,富貴地廣之人應以狹小自守,恩德施及天下之人應以謙讓自守。這五點,就是古代聖明君王守住天下的原因。

惟德動天,無遠弗屆①。滿招損,謙受益,時②乃天道。自滿者人損之,自謙者人益之,是天道之常。(卷二 尚書)

【註釋】①屆:音「界」,jiè ㄐㄧㄝˋ。至、到。②時:通「是」。此、這。

【白話】只有德行能感通天地,無論多遠的人都會來歸順。自滿會招來損害,謙虛會得到益處,這是自然的規律。

德日新,萬邦惟懷;志自滿,九族乃離。日新,不懈怠也。自滿,志盈溢也。(卷二 尚書)

【註釋】①九族:漢代儒者說九族有二。一是九代的直系親屬,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親、自己、兒子、孫子、曾孫、玄孫。二是父族四(指出嫁的姑母及其兒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兒及外孫、己之同族)、母族三(指外祖父、外祖母、姨母及其兒子)、妻族二(指岳父、岳母),此為九族。

【白話】德行天天進步,世界各國都會受到感化而遠來歸順;心志驕傲自大,連身邊最親近的家人也會離散。

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①,必自邇②言善政有漸,如登高升遠,必用下近為始,然後致高遠也。(卷二 尚書)

【註釋】①陟遐:陟音「至」,zhì ㄓˋ。遠行。遐,遠。②邇:音「爾」,ěr ㄦˇ。近。

【白話】如果要登高,一定要從低處開始;如果要行遠,一定要從近處起步。因此無論做學問或處事,應從淺近處下手,然後循序漸進,慢慢深入,不可好高騖遠。

汝惟弗矜①,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弗伐②,天下莫與汝爭功。自賢曰矜。自功曰伐。言禹推善讓人,而不失其能;不有其勞,而不失其功;所以能絕眾人也。卷二 尚書)

【註釋】①矜:自誇、自負。②伐:自我誇耀。

【白話】你能不自以為賢能,天下才沒有人和你爭賢能。你能不自我誇耀,天下才沒有人和你爭功勞。換句話說,國君能時時保持謙恭謹慎的態度,天下才能永保穩固,不被推翻。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卷九 論語)

【白話】孔子說:「如果一個人有周公那樣的才華和辦事能力,但是驕傲而且吝嗇,不肯分享,其餘雖有小善,也就不值得一觀了。」

「亢龍有悔」①,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下無陰也。賢人在下位而無輔,賢人雖在下而當位,不為之助。是以動而有悔也。」……「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卷一 周易)

【註釋】①亢龍有悔:亢是至高,龍為君位。處於極尊之位,應當以亢滿為戒,否則會有敗亡之禍。

【白話】「處於極尊之位,應當以高傲為戒,否則會有敗亡悔恨之禍。」為何這麼說呢?夫子說:「地位極其顯貴,沒有比這再高的位置;身分極其崇高,沒有人能親善接近。賢人都處在下位,而無法在旁輔佐協助,因此一舉一動不謹慎就會引禍上身。」……「亢」字的意義,只知進取卻不知退守,只知存在卻不知會衰亡,只知獲得卻不知會喪失。這只有聖人的智慧,能知道如何進、退、存、亡,而不失正道,只有聖人才能如此吧!


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也;人之行善者,聖人卽以爲人師也。不善人者,善人之資①也。資,用也。人行不善,聖人敎道使爲善,得以爲給用。貴②其師,(舊無貴其師三字補之)不愛其資,無所使也。雖智大迷③。雖自以爲智,言此人乃大迷惑。是謂要妙④。能通此意,是謂知微妙要道。(卷三十四 老子.道經)

【註釋】①資:給用,借資的意思。②貴:崇尚,重視。③迷:迷惑、糊塗。④要妙:精微美好;精要玄妙。

【白話】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師;不善的人,聖人教導使為善,得以為給用。尊重行善的人,而不重視不善人所提供的資材,雖然自以為聰明,也是身陷大迷之中。能通曉此意,是謂知道微妙要道。

前識者①,道之華②,不知而言知,爲前識也。此人失道之實,得道之華。而愚之始也。言前識之人,愚闇之唱始也。是以大丈夫③處其厚④,大丈夫謂道德之君也。處其厚者,處身於敦樸。不處其薄⑤;不處身違道,爲世煩亂也。處其實⑥,處忠信也。不處其華。不上言也。(卷三十四 老子.德經)

【註釋】①前識者:此指不知道而說知道的人。王弼注:「前識者,前人而識也,下德之倫也。竭其聰明以為前識,役其智力以營庶事。」②華:花也,此指浮華的外表。③大丈夫:指忠信守道者、得道者。④厚:敦厚純樸。⑤薄:輕浮、輕薄、不忠厚。⑥實:植物的果實。與「花」相對。這裡是真實內涵的意思,指「忠信」。

【白話】不知而言知,事事只靠自己一點聰明而行事的人,棄樸失真、違背道德,這是大道的末流,愚昧的根源。因此得道的大丈夫立身處世以忠信為主,而不處身違道,為世煩亂;以守真返樸為本,以守道為務,而不居於浮華,不誇耀自己的聰明才智。

人之所惡①,唯孤、寡、不轂②,而王公③以爲稱④。孤寡不轂,不祥之名。而王公以爲稱者,處謙,法空虛和柔。故物或損之而益,引之不得,推讓必還。或益之而損。夫增高者崩,貪富者得患。人之所敎,謂衆人所以敎,去弱爲強,去柔爲剛也。我亦敎人。言我敎衆人,使去強爲弱,去剛爲柔也。強梁者⑤不得其死⑥,強梁者,尚勢任力,爲天所絕,兵刄所伐,不得以命死也。吾將以爲敎父⑦。父,始也。老子以強梁之人,爲敎式(式作戒)之始。(卷三十四 老子.德經)

【註釋】①惡:音「務」,wù ㄨˋ。討厭,憎惡。②孤、寡、不轂:轂音「古」,gǔ ㄍㄨˇ。孤、寡、不轂都是不祥之名,王公乃謙虛自稱,以效法「道」的本體,無所不包、無微不入。比喻卑下柔和。不轂,喻不能如車轂為眾輻所湊。轂,車輪中心的圓木。③王公:泛指顯貴的爵位。王公貴人。④以爲稱:以之為稱呼。⑤強梁者:強橫、剛烈、粗暴的人。⑥不得其死:不得善終。⑦敎父:施教的根本。父,根本、開始的意思。通「甫」。

【白話】孤、寡、不轂都是人們所討厭的不祥的名稱,而王公貴人卻拿來自我稱呼(王公貴人雖身處顯貴爵位,卻效法謙卑、柔和)。所以,他們知道一切事物,有時候減損它,反而會得到利益;有時候增加它,反而會受到減損。(刻意圖謀高位或鑽營富貴,反而會惹來禍殃,遭致身敗名裂。)別人所教導我們的事(別人所教的,是放棄柔弱而去追求剛強),我也反過來教導別人(我所教人的恰恰相反,是放棄剛強而以柔弱自守)。強狠霸道的人不得善終(強橫的人,崇尚勢力、強暴,為天理所不容,必將兵刃加身,不得盡其天年而終),我要把這個道理作為施教的根本。

吾①言甚易知,甚易行。老子言吾所言,省而易知,約而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人惡柔弱,好剛強也。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②。夫唯世人也,是我德之闇,不見於外,窮微極妙,故無知也。知我者稀③,則④我貴⑤矣。稀,少也。唯達道乃能知我,故爲貴也。是以聖人被褐懷玉⑥。被褐者薄外,懷玉者厚內也。匿寶藏德,爲貴也。(卷三十四 老子.德經)

【註釋】①吾:此處指「老子」也。②不我知:亦即「不知我」。③稀:少。④則:效法。⑤貴:喻少。⑥被褐懷玉:被音「披」,pī ㄆㄧ。褐音「何」,hé ㄏㄜˊ。比喻懷藏寶物而不為人知。被,穿著,通「披」。褐,指粗布或粗布衣,古時貧賤人所穿著的衣物。懷,懷藏。玉,美玉,此處引申為聖人之才德。

【白話】我的言論至簡至易,且易行。可是大家還是不了解,也沒有人去實行。由於人們不了解其中的道理,所以也不了解我。了解我的人太少,那麼能效法我的人就更難得。因此,聖人好比穿著粗布衣服,而身懷寶玉,如不細心是不容易發現其中豐富寶藏的。

夫學者損其自多,以虛受之。天道成而必變。凡持滿而能久者,未嘗有也。故曰:自賢者,則天下之善言,不得聞其耳矣。(卷十 孔子家語)

【白話】為學之人應當不斷減損自己的驕傲自滿,永遠以謙虛的心接受一切人事物給予的啟發。大自然的法則是:萬事萬物的發展一旦達到極致,就會向相反的方向轉變。因此凡是抱持自滿態度而能長久的人,從未有過。所以說:自認為了不起的人,天底下有益的善言,他就再也聽不進了。

君子務脩諸內,而讓之於外;務積於身,而處之以不足。(卷四十八 體論)

【白話】君子致力於對內修養自身,而對外謙讓(讓位於賢,讓功於眾,讓名於上);致力於積累自身的德行、智慧、能力,而時刻以自己還很不足來自處。

謙。〈象〉曰:「地中有山①,謙。君子以裒②多益寡,稱③物平施。」多者用謙以為裒,少者用謙以為益,隨物而與,施不失平也。(卷一 周易)

【註釋】①地中有山:指謙卦下艮為山,上坤為地,猶山在地之中。②裒:póu ㄆㄡˊ。減少。③稱:權衡。

【白話】謙卦〈象傳〉說:「謙卦的卦象是艮(山)下坤(地)上,為高山隱藏於地中之表象,象徵高才美德隱藏於心中而不外露,所以稱作謙。君子總是損多益少,衡量各種事物,然後取長補短,使其平均。」

凡趣舍①之患,在於見可欲而不慮其敗,見可利而不慮其害,故動近於危辱。昔孫叔敖三相楚國,而其心愈卑,每益祿而其施愈博,位滋高而其禮愈恭。正考父傴僂②而走,晏平仲辭其賜邑。此皆守滿以沖,為臣之體也。(卷四十八 體論)

【註釋】①趣舍:取捨。趣:通「取」。②傴僂:傴音「與」,yǔ ㄩˇ。僂音「樓」,lóu ㄌㄡˊ。恭敬貌。傴:曲背;彎腰。僂:使身體彎曲,表示恭敬。

【白話】一般人在進退、取捨時常患的毛病是,只看到自己的欲望可以滿足而不考慮失敗,只看到可以獲得利益而不考慮其帶來的危害,所以稍有行動就接近於危險恥辱。過去孫叔敖三次做楚國宰相,而其內心更為謙卑,每次增加了俸祿,他的施捨就更為廣泛,地位愈高,他待人就愈加謙恭。孔子的先祖正考父謙卑恭敬地行走,晏嬰推卻不受君王封賞的城邑,他們都是以淡泊謙遜的態度身居顯位、保守基業,這是作為臣子應該具備的基本品質。

子曰:「勞而不伐①,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卷一 周易)

【註釋】①伐:自我誇耀。

【白話】孔子說:「辛勤付出而不自我誇耀,有功績而不自認為有功,這是敦厚到了極點啊!這是說君子雖有功勳而能謙下對人。」

蓋勞謙虛己,則附之者眾;驕慢倨傲,則去①之者多矣。附之者眾,則安之徵也;去之者多,則危之診②也。(卷五十 抱朴子)

【註釋】①去:離開。②診:症狀。

【白話】大凡有功勞卻仍謙遜的人,歸附他的人就多;驕狂傲慢的人,背離他的人就多。歸附的人多,是平安的徵兆;背離的人多,是危險的信號。

夫以賢而為人下,何人不與?以貴從人曲直,何人不得?(卷三十一 六韜)

【白話】自身賢德而能謙恭待人,誰會不跟隨他呢?地位尊貴而能聽從接納他人的是非判斷,又有什麼人才不能感召到呢?

自尊重之道,乃在乎以貴下賤,卑以自牧①也,非此之謂也。乃衰薄之弊俗,膏肓②之廢疾,安共為之?可悲者也!(卷五十 抱朴子)

【註釋】①自牧:自我修養。②膏肓:肓音「荒」,huāng ㄏㄨㄤ。古代醫學以心尖脂肪為膏,心臟與膈膜之間為肓。比喻難以救藥的失誤或缺點。

【白話】自尊自重之道,就在於以尊貴的身分謙虛對待低賤的人,用謙卑來修養自己,而並非這種驕傲的態度。這種(驕傲的)做法,乃是衰敗的弊俗,是嚴重的社會弊病,怎麼能大家都做這樣的事呢?真是可悲啊!

能自得師者王,求聖賢而事之。謂人莫己若①者亡。自多足,人莫之益,己亡之道。好問則裕,自用②則小。問則有得,所以足也;不問專固,所以小也。(卷二 尚書)

【註釋】①莫己若:以為別人都不如自己。②自用:自行其是,不接受別人的意見。

【白話】能自己去尋求聖賢,並以之為師者,可以稱王,認為沒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人終究會滅亡。謙虛好問,才智就充足;自以為是,見識就狹隘。

〈彖〉曰:「謙亨①。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②,君子之終也。」(卷一 周易)

【註釋】①亨:通達、順利。②踰:超越。

【白話】〈彖傳〉說:「謙卑,則亨通。天道的法則是向下周濟萬物,光明普照天下;地道的法則是位處卑下而地氣向上運行;天地溝通,陰陽和合,所以說『亨通』。天的法則是減損盈滿者,增益謙虛者;地的法則是改變盈滿者,充實謙虛者;鬼神的法則是傷害盈滿者,施福謙虛者;人類的法則是憎惡盈滿者,喜歡謙虛者。謙虛者若位居尊貴,他的道德更顯光明;即使位居卑下,他的道德也不可超越;君子處於尊位或卑位,均能終生保持謙虛的美德,同時獲得謙虛帶來的終生的福報。」

〈象〉曰:「勞謙①君子,萬民服也。」(卷一 周易)

【註釋】①勞謙:勤勞而謙恭。

【白話】〈象傳〉說:「勤勞而謙恭的君子,必然會得到萬民的景仰和歸服。」

故《易》曰:「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國家,小足以守其身,謙之謂也。」(卷四十三 說苑)

【白話】《易經》上說:「有一個道理,能按著去做,大能保住天下,中能保住國家,小能保全自身,這道理就是謙虛。」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江海以卑下,故眾流歸之,若民歸就王者。(卷三十四 老子)

【白話】江海所以能成為山谷河川匯集的地方,是因為它善於處在低下的地位。由此可知,君子應虛懷若谷,謙沖自下,德行才能日益增長。

君子常虛其心志,恭其容貌,不以逸群之才加乎眾人之上;視彼猶賢,自視猶不肖也。故人願告之而不厭,誨之而不倦。(卷四十六 中論)

【註釋】①逸群:超群出眾。②不肖:謙辭。指不才、不賢。

【白話】真正的君子,常保心態謙虛,舉止恭敬有禮,不以出眾的才能而高於眾人之上;他把別人都看作是賢能之士,而把自己看成是不賢之人。因此別人願意告誡他而不覺得厭煩,教誨他而不覺得疲倦。

夫人有善鮮不自伐,有能者寡不自矜。伐則掩人,矜則陵人。掩人者人亦掩之,陵人者人亦陵之。(卷二十六 魏志下)

【註釋】①鮮:音「險」,xiǎn ㄒㄧㄢˇ。少。②掩人:掩蓋別人的優點。③陵人:以勢壓人、欺侮人。

【白話】人有善行,很少有不自誇的;有能力,也很少有不自傲的。自誇就會掩蓋別人的優點,自傲就會凌駕於別人之上。掩蓋別人的人,別人也會掩蓋他;凌駕別人的人,別人同樣也會凌駕於他之上。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