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治要綱目

貴德 > 處世

琅耶王伷①,字子將,宣帝第五子。受詔②征吳,孫皓請降,進拜③大將軍。伷旣戚屬④尊重,加有平吳之功,而克己恭儉⑤,無矜滿⑥之色。統御文武,各得其用⑦。百姓悅仰⑧,咸懷惠化⑨。(卷二十九 晉書上.傳)

【註釋】①琅耶王伷:伷音「宙」,zhòu ㄓㄡˋ。司馬伷(西元二二七—二八三年),司馬炎叔父。司馬炎代魏後封東莞(音「管」,guǎn ㄍㄨㄢˇ)王。入朝擔任尚書右僕射、撫軍將軍,外出任鎮東大將軍。咸寧三年(西元二七七年)改封琅耶王。琅耶王,琅耶國最高統治者,最早始於西漢皇族劉澤,不久被廢。東漢劉京為琅耶王,三國兩晉至隋唐又有多位琅耶王。②詔:皇帝的命令。③拜:用一定的禮節授與某種名義或職位。④戚屬:親屬。⑤恭儉:恭謹謙遜。⑥矜滿:驕傲自滿。⑦各得其用:謂人或事物都得到適當的安置。⑧悅仰:由衷地高興敬仰。⑨咸懷惠化:都感念其恩惠和教化。

【白話】琅耶王司馬伷,字子將,是宣帝司馬懿的第五個兒子。受詔討伐吳國,迫使吳國國主孫皓投降,因此進封為大將軍。司馬伷既是宗親,地位尊崇,又有平定吳國的大功,但他卻能約束自己,恭敬謙遜,沒有驕傲自滿的樣子。統轄的文武官員都得到合適的安排,老百姓都由衷地敬仰他,感念他的恩惠和教化。

為善與眾行之,為巧與眾能之,此善之善者,巧之巧者也。故所貴聖人之治,不貴其獨治,貴其能與眾共治也;所貴工倕①之巧,不貴其獨巧,貴其與眾共巧也。(卷三十七 尹文子)

【註釋】①倕:音「垂」,chuí ㄔㄨㄟˊ。又作「垂」,古巧匠名。一說是堯時巧匠,被召主理百工,故稱工倕;一說是黃帝時巧匠,是農具的創造者。

【白話】自己行善而能使大眾與自己一起行善,自己做工精巧而能使大眾的技藝也變得精巧起來,這才是善中之善、巧中之巧啊!所以聖人治理國家的可貴之處,不在於聖人能獨立治理國家,而在於聖人能與眾人共同來治理;巧匠倕的可貴之處,不在他個人做事精巧,而在於他能協同眾人共做精巧之物。

不以口譽人①,則民作忠。故君子問人之寒則衣②之,問人之飢則食③之,稱人之美則爵之。皆為有言,不可以無實也。(卷七 禮記)

【註釋】①譽人:讓人高興。譽:歡愉、安樂。②衣:音「意」,yì ㄧˋ。謂給人穿上衣服。③食:音「四」,sì ㄙˋ。拿東西給人吃。

【白話】君子不用空話討人好感,那麼人民就會興起忠實的風氣。君子慰問別人的寒冷,就會拿衣服給他穿;慰問別人的飢餓,就會送食物給他吃;稱讚別人品德高尚、辦事完美,就會授予他相應的官位。

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①,豈可逸遊②荒醉③?生無益於時,死無聞於後,是自棄也。(卷三十 晉書下)

【註釋】①分陰:謂極短的時間。陰:日影。②逸遊:放縱遊樂。③荒醉:沉湎於酒。

【白話】(陶侃常常對人說:)大禹是位聖人,尚且珍惜每一寸光陰;對於一般人,更應當愛惜每一分光陰,怎麼可以放縱遊樂、沉湎於酒呢?活著的時候對當時的國家社會沒有貢獻,死後湮沒無聞,沒有美名流傳於後世,這是自甘墮落啊!

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①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②,足以幹事。(卷一 周易)

【註釋】①嘉:善、美好。②貞固:守持正道,堅定不移。

【白話】君子體察並踐行仁道,就足以領導眾人;妥善成就美好的聚會,就發揮禮的教化;施利於他物,就合乎道義;堅守正道,就可以辦好事務。

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卷一 周易)

【白話】孔子說:「這是比喻同樣的聲音能夠產生共鳴,同樣的氣味會相互交感,水總是流到濕地上,火總是先燒乾燥處,龍吟然後景雲就會騰升,虎嘯之處就會有谷風相隨,聖人興起,萬民都來仰望他、親近他,接受他的引導和教化。」

貴而下賤,則眾弗惡也;富能分貧,則窮乏士弗惡也;智而教愚,則童蒙者不惡也。(卷八 韓詩外傳)

【白話】地位高的人能夠謙虛對待地位低的人,那麼眾人就不會厭惡他;有錢的人能經常接濟貧窮的人,那麼貧窮的人就不會厭惡他;有智慧的人能夠教導愚昧的人,那麼愚昧的人就不會厭惡他。

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卷九 論語)

【白話】難忍一時之怒,便忘記了自身的安危和父母家人的禍福所繫,不是太糊塗了嗎?

故有理而無益於治者,君子不言;有能而無益於事者,君子弗為。君子非樂有言,有益於治,不得不言;君子非樂有為,有益於事,不得不為。(卷三十七 尹文子)

【白話】自己的想法雖有道理,但對治理國家沒有益處的,君子絕對不說;自己雖有能力,但對成就事業沒有好處的,君子也絕不去做。君子並不喜歡多話,因為對治理國家有好處,所以不得不諫言;君子並不喜歡多事,因為對成就事業有好處,所以不得不去做。

不肖①者不自謂②不肖,而不肖見③於行④。不肖者雖自謂賢⑤,人猶⑥皆謂之不肖也。愚⑦者不自謂愚,而愚見於言⑧。愚者雖自謂智⑨,人猶皆謂之愚也。(卷三十一 鬻子)

【註釋】①不肖:不賢,無才能,品性不良。②謂:稱說。③見:表現,顯露。同「現」。④行:舉止行動。⑤賢:有才能、德行。⑥猶:仍然,還是。⑦愚:傻,笨,愚昧。⑧言:所說的話。⑨智:聰明,有見識。

【白話】品行不好的人從不自稱品行不好,而不好的品行卻表現在他的行為上。品行不好的人雖自稱賢明,別人還是說他品行不好。愚昧的人從不自稱愚昧,而愚昧卻表現在他的言語中。愚昧的人雖自稱明智,別人還是說他愚昧。

兼服①天下之心:高上尊貴,不以驕人;聰明聖智,不以窮人;齊給②速通,不爭先人;剛毅勇敢,不以傷人;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能必讓。(卷三十八 孫卿子)

【註釋】①兼服:讓所有人信服。兼:全部,整個。服:信服,佩服。②齊給:齊音「計」,jì ㄐㄧˋ。敏捷。齊:通「齌(音「計」,jì ㄐㄧˋ)」。

【白話】可以讓天下人都心悅誠服的做法是:居於高位,身分尊貴,但不以此而傲視別人;聰明睿智,無所不通,但不以此使人困窘;言辭敏捷,反應迅速,但不以此與人爭先;剛強果決,勇敢大膽,但不以此去傷害人;自己不知道的就去請教,自己不會的事情就去學習,雖然有能力,也一定時刻保持謙遜恭讓。

「同人,先號咷①而後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人終獲後笑者,以有同心之應也。夫所況同者,豈係乎一方哉?君子出處默語,不違其中,則其跡雖異,道同則應也。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卷一 周易)

【註釋】①號咷:咷音「逃」,táo ㄊㄠˊ。放聲大哭。咷:大哭。

【白話】同人卦的九五爻辭說:「同人九五,在居尊得位,在天下和同之先,本有艱難,故號咷大哭,以至誠感人,終至天下和同,故後快樂而笑。」孔子申論說:「君子之道,或出而服務天下,或隱處而獨善其身,或沉默,或言語。如二人同心,其鋒利足以截斷堅硬的金屬。同心的意思,是說二人精誠團結,心意齊同,其中的味道,猶如蘭花的芬芳。」

有人乘船而遇大風者,波至而恐,自投水中。非不貪生而畏死,惑①於恐死而反忘生也。故人之嗜欲亦猶此也。故達道之人,不苟得②,不讓③福;其有不棄,非其有不索也;恆盈而不溢,常虛④而易足。(卷四十一 淮南子)

【註釋】①惑:昏亂。②苟得:苟且求得;不當得而得。③讓:清代俞樾先生認為當為「攘」。攘:推卻;不接受。④虛:指無欲無為的境界。

【白話】有一個人坐船而遇到大風,見到波浪襲來就恐懼,自己投入水中淹死了。他並非不貪生怕死,他是被怕死的念頭嚇昏了頭,反而忘記還有生的機會。所以人有嗜欲,也是像這個樣子。所以通達道理的人,不苟且取得,不推讓福分;該保有的不放棄,不該擁有的絕不索取;常常充實盈滿而不會漫溢,永久清淨無欲而容易滿足。

夫著作書論①者,乃欲闡弘②大道,述明聖教,推演事義,盡極情類,記是貶非,以為法式,當時可行,後世可修。(卷四十七 政要論)

【註釋】①書論:古代文體名,書與論。②闡弘:闡揚光大。

【白話】撰寫書論的目的,在於闡揚光大世間正道,闡述說明聖賢教化的道理,推論演繹事情背後的義理,極盡幽微地洞察人情,記述真理,針砭錯誤,以此作為標準和法度,不僅可以在當時實行,也可以讓後世的人修習。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子產,公孫僑也。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卷九 論語)

【白話】孔子評論子產,說:「他有四種德行,皆是君子之道:他自己做人很謙恭,他事奉君主能敬其事,他用恩惠養民,他使用民眾(為公家之事服務)能得其宜。」

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各止其所。不侵官也。(卷一 周易)

【白話】艮卦,君子體察此卦的現象,而抑制內心欲望,所思所慮不超越其身分(安守本分,尊重主事者職權)。

孔子曰:「以富貴而下人,何人不與?以富貴而愛人,何人不親?發言不逆,可謂知言矣。」(卷十 孔子家語)

【白話】孔子說:「身處富貴而能待人謙下,這樣的人誰不喜歡和他在一起呢?身處富貴而真心關愛他人,又有誰不願親近他呢?說話不違背事理人情,可以說是會說話的人了。」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