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治要綱目

臣術 > 立節

今命爾予翊①,作股肱②心膂③。今命汝爲我輔翊,股肱心體之臣,言委任之也。爾身克正,罔敢弗正;民心罔中④,惟爾之中。言汝身能正,則下無敢不正,民心無中,從女取中,必當正身示民,以中正之道。(卷二 尚書)

【註釋】①予翊:翊音「意」,yì ㄧˋ。此指我的貼身大臣。予,代詞,我,同「余」。翊,輔佐,護衛。通「翼」。②股肱:肱音「工」,gōng ㄍㄨㄥ。比喻左右輔佐之臣。股,大腿。肱,胳膊。③心膂:膂音「旅」,lǚ ㄌㄩˇ。比喻主要輔佐的人。膂,脊骨。④中:中正之道;標準。

【白話】現在我任命你輔佐我,做我的心腹大臣。如果你自己能夠立身中正,就沒有誰敢不中正;百姓不明白什麼叫中正,希望你為他們做出中正的榜樣。

景公①問晏子②曰:「請問臣道。」對曰:「見善必通③,不私其利④,薦善而不有其名。稱身居位,不爲茍進;稱事受祿,不爲茍得。君用其言,人得其利,不伐其功⑤。此臣道也。」(卷三十三 晏子.問上)

【註釋】①景公:齊景公,姜姓,名杵臼,在位時有名相晏嬰輔政。《史記.齊世家》記載他「好治宮室,聚狗馬,奢侈,厚賦重刑」,《論語.季氏篇》記「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喜歡打獵,箭法卻不高明。晏子勸諫他,齊景公能納諫。在位五十八年,國內治安相對穩定。曾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②晏子:晏嬰,人名。字仲,春秋齊人。歷事靈公、莊公,相齊景公。尚儉力行,為當時名臣。諡平,史稱為「晏平仲」,後人尊稱為「晏子」。③通:通報、傳達、推廣。④不私其利:大公無私,不把利益據為己有。私,私有。⑤不伐其功:指為人謙虛,不誇耀自己的功勞。伐,誇耀。《易.繫辭上》:「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論語.公冶長》:「願無伐善,無施勞。」

【白話】齊景公問晏子說:「請問為臣之道當如何?」晏子回答說:「見到善行善事,一定要推而廣之;不把利益據為己有,要與人同利;推舉賢人,而不求自己出名。衡量自己才德而居官位,不求苟且升官;衡量自己功業而接受俸祿,不求苟且獲取。君主採納其建言,可使大家得到利益,而不誇耀自己的功勞。這就是為臣之道。」

忠臣之事主,投命委身,期於成功立事,便國利民。故不為難易變節、安危革行也。(卷四十七 政要論)

【白話】忠臣事奉君主,將自己的身心性命都交出去,目的在於能夠成就一番功業,利國利民。所以,他不會因為事情的難易而改變自己的節操,不會因為個人的安危而改變自己的品行。

夫為人臣,其猶土乎!萬物載焉,而不辭其重;水瀆污焉,而不辭其下;草木殖焉,而不有其功。此成功而不處,為臣之體也。(卷四十八 體論)

【白話】做臣子的,就像土地一樣吧!承載萬物,不因沉重而推辭;即使會被濁水污染,也不拒絕它融入自己;草木在上面繁殖生長,而不據為己功。這就是成就功業而不居功,這是做臣子的準則。

人之事君也,言無小大,無愆也;事無勞逸,無所避也。其見①識知②也,則不恃恩寵而加敬;其見遺忘也,則不懷怨恨而加勤。安危不貳③其志,險易④不革⑤其心。孜孜⑥為此,以沒⑦其身,惡⑧有為此人君長而憎之者也?(卷四十五 昌言)

【註釋】①見:用在動詞前面表示被動,相當於被,受到。②識知:識察,知道。③不貳:專一,無二心。④險易:吉凶。⑤革:改變。⑥孜孜:孜音「資」,zī ㄗ。勤勉,不懈怠。⑦沒:音「末」,mò ㄇㄛˋ。⑧惡:音「屋」,wū ㄨ。疑問代詞,相當於「何」、「安」、「怎麼」。

【白話】臣子事奉君主,奏章言事無論大小都無差錯,做事無論多麼辛勞都不迴避推辭。被君主記住並了解,則不依恃恩寵而更加敬業;被君主遺忘,則不會心懷埋怨而更加勤勉。無論自身安或危都不更改志向,無論形勢凶或吉都不改變誠心。勤勉不懈於此,終身不改,哪有這樣還會遭君主與上位者的厭惡呢?

子墨子曰:「世之君子,使之一犬一彘①之宰②,不能則辭之;使為一國之相,不能而為之。豈不悖哉?」(卷三十四 墨子)

【註釋】①彘:音「至」,zhì ㄓˋ。豬。②宰:膳宰,古官名。猶膳夫。掌宰割牲畜以及膳食之事。

【白話】墨子說:「世上的君子,讓他去當宰殺狗豬的膳夫,如果他不能做就會推辭;讓他任一國的宰相,能力不及卻要照樣承擔。這難道不是很荒謬嗎?」

震中子秉①,字叔節……每朝廷有得失,輒②盡忠規諫,多見納用。秉性不飲酒,嘗從容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財也。」(卷二十三 後漢書三)

【註釋】①中子秉:中子,排行居中的兒子。秉:指楊秉,承傳其父的學問,常隱居教授儒家經典。四十多歲才出仕為官,擔任刺史、二千石後,計算任職的日數接受俸祿,多餘的不入私囊,以廉潔著稱。②輒:音「折」,zhé ㄓㄜˊ。每每,總是。

【白話】楊震的中子楊秉,字叔節……每逢朝廷有得失,他總是盡忠正言勸誡,意見多被採納。楊秉生性不飲酒,曾從容安詳地說:「我不會被三種東西所迷惑,即酒、色、財。」

良將不怯死以苟免①,烈士②不毀節以求生。(卷二十五 魏志上)

【註釋】①苟免:苟且免於損害。②烈士:有節氣、有壯志的人。

【白話】良將不會因畏懼死亡而苟且偷生,有氣節壯志的人不會毀棄節操以求活命。

故舊①長者②,或欲令為開產業。震曰:「使後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卷二十三 後漢書三)

【註釋】①故舊:舊交、舊友。②長者:年紀大或輩分高的人。

【白話】舊友和長輩中有人勸楊震為子孫置辦一些私人財產。楊震說:「讓後世人稱他們為清白官吏的子孫,把這個留給他們,不是很豐厚嗎?」

州之北界有水,名曰「貪泉」。父老云:「飲此水者,使廉士變節。」隱之始踐境,先至水所,酌而飲之,因賦詩曰:「古人云此水,一歃①懷千金。試使夷齊②飲,終當不易心!」(卷三十 晉書下)

【註釋】①歃:音「煞」,shà ㄕㄚˋ。飲。②夷齊:伯夷和叔齊的並稱,兩人曾互相禮讓王位。武王伐紂時,伯夷與叔齊曾叩馬而諫,認為這樣做是以暴易暴,不可取。後天下歸周,二人以為恥,義不食周粟,於首陽山採薇而食,直至餓死。

【白話】廣州的北部有一處泉水,名叫「貪泉」。當地父老傳說:「飲了這個泉的水,清廉的官員就會改變節操而貪污。」吳隱之剛踏入廣州地界,便先到貪泉去,舀水來喝,並賦詩一首說:「古人說這裡的泉水,喝一口就會變成貪婪的小人。假如讓伯夷、叔齊這樣的廉潔之士喝下,他們絕不會改變自己的初心!」

夫賢者之為人臣,不損君以奉佞①,不阿眾②以取容③,不墮公④以聽私,不撓法⑤以吐剛⑥,其明能照奸,而義不比黨⑦。(卷四十四 潛夫論)

【註釋】①佞:nìng ㄋㄧㄥˋ。花言巧語、諂媚巴結。 ②阿眾:阿,ē ㄜ。迎合多數人。 ③取容:討好別人以求自己安身。 ④墮公:墮音「灰」,huī ㄏㄨㄟ。毀壞公義。墮,同「隳」。 ⑤撓法:撓,náo ㄋㄠˊ。枉法。 ⑥吐剛:吐出硬的。比喻畏懼強暴。 ⑦比黨:拉幫結黨。

【白話】賢明的人做臣子,不以奉承和花言巧語使君主聖德受到損害,不為求取自己安身而曲意迎合大眾,不損壞公義來順從私欲,不因畏懼強權而徇情枉法。他們的明智能夠辨別奸邪;他們的行為符合道義,從不結黨營私。

昔者晉平公問於叔向曰:「國家之患,孰①為大?」對曰:「大臣重祿不極諫②,小臣畏罪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患之大者。」(卷二十二 後漢書二)

【註釋】①孰:什麼。②極諫:盡力規勸。古代多用於臣下對君主。

【白話】從前晉平公問叔向說:「國家的禍患,最大的是什麼?」叔向說:「大臣重視祿位而不極力規諫,小臣怕獲罪而不敢說話,下情不能上達,這是國家的大禍患。」

詔曰:「廣州刺史吳隱之①,孝②友③過人。祿均九族④,處可欲之地⑤,而能不改其操。饗⑥惟錯之富⑦,而家人不易其服。革奢務嗇⑧,南域改觀。朕有嘉焉,可進號前將軍,賜錢五十萬,穀千斛⑨。」(卷三十 晉書下.傳)

【註釋】①吳隱之:(?—西元四一三年),字處默,濮陽鄄城(今山東鄄城北)人。曹魏侍中吳質的六世孫。東晉官員,史家稱為晉朝第一良吏。(生平見附錄五)②孝:善事父母的道理、方法;親在孝敬,親亡守孝,祭祀。吳隱之侍奉父母非常孝順謹慎,連仙鶴和大雁都被感動。母親去世後,兄弟哭泣時有對仙鶴鳴叫,祭祀時有群雁環聚。鄰居太常韓康伯之母亦因受其哀泣所感,臨飯就放下筷子,為之悲痛流淚。後來,她對韓康伯說:「你如果掌管國家官吏的任用權,應當推舉像這樣的人。」到韓康伯擔任吏部尚書時,吳隱之遂被任用為官,他一出仕就擔任輔國將軍功曹,又調任征虜將軍參軍事。③友:友愛兄弟。吳隱之的哥哥吳坦之因事要受到株連,吳隱之到大司馬桓溫那裡乞求用自己的性命來代替哥哥受過。桓溫受到感動,將他哥哥釋放,對吳隱之倍加重用,不久升任其為晉陵太守。④祿均九族:指吳隱之將每月俸祿留著些應付必須開支外,其他都送給親族。九族,此泛指親屬。九族有二說,一說,九族指九代的直系親屬,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親、自己、兒子、孫子、曾孫、玄孫。據《群書治要卷第二.尚書》:「克明俊德,以親九族。」小註云:「能明俊德之士任用之,以睦高祖玄孫之親也。」足見《群書治要》採此說。另一說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兒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兒及外孫。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兒子。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⑤處可欲之地:指吳隱之處在足以引起貪欲的地方。當時廣州地區倚山靠海,是出產奇珍異寶的地方,然而有瘴氣,人們不適應南方水土,易患疾病,故此只有一些貧困不能自立的人願意到廣州任官,而他們也都貪圖當地物產帶來的財寶,形成廣州官員貪瀆不已之風。可欲,指足以引起欲念的事物。⑥饗:通「享」,泛指享用。⑦惟錯之富:坐擁豐饒的物資。這裡指吳隱之所處的官職、俸祿以及禮物、貢品繁多。錯、海錯,種類雜錯的海產。⑧革奢務嗇:革除奢侈,務行節儉。朝廷為革除貪瀆之風,於元興元年(西元四O二年)任命吳隱之任龍驤(音「鄉」,xiāng ㄒㄧㄤ)將軍、廣州刺史、假節都督交廣二州諸軍事,領平越中郎將。上任廣州後更加力行儉約,吃的只是菜和魚乾,物資都交給府庫保存。嗇,節省,節儉。⑨斛:音「胡」,hú ㄏㄨˊ。稱量糧食的單位,古代一斛為十斗。

【白話】皇帝下詔說:「廣州刺史吳隱之,忠孝友悌超過別人。俸祿均分給九族,身處能引發貪欲的地方,卻可以不改變清廉的操守。坐擁豐饒的物資,而家裡人卻不換下他們樸素的衣裝。革除奢華,致力於儉樸,南方嚴重貪贓枉法的情形大為改善,風氣一新。朕要對這些予以嘉獎,恩准加封吳隱之為前將軍,賜錢五十萬,穀一千斛。」

若夫智慮足以圖國,忠貞足以悟主,公平足以懷眾,溫柔足以服人;不誹毀①以取進,不刻人②以自入,不苟容③以隱忠,不耽祿以傷高;通則使上恤其下,窮則教下順其上。故用於上則民安,行於下則君尊。可謂進不失忠,退不失行。此正士之義,為臣之體也。(卷四十八 體論)

【註釋】①誹毀:詆毀,毀謗。②刻人:傷害他人。刻:傷害。③苟容:屈從附和以取容於世。

【白話】如果智慧謀慮足以治理國家,忠誠堅貞足以啟發君主,公正平等足以懷恤民眾,溫存親和足以使人順服;不詆毀他人以求職位晉升,不傷害他人以求自己被任用,不屈從附和取容於世而失去自己的忠誠之心,不貪圖高官厚祿而損害自己的高貴人格;得志就引導君主體恤臣民,不得志就教化臣民以理智順從君主。這樣的人,被提拔重用時能使百姓安樂,退居於下則能使君主尊貴。可以說是出仕不缺失忠誠,退隱不喪失德行。這是正直之士的義節,是作為臣子應該堅持的基本準則。

位弗期①驕,祿弗期侈。貴不與驕期,而驕自至;富不與侈期,而侈自來。驕侈以行己,所以速亡也。恭儉惟德,無載②爾偽。言當恭儉,惟以立德,無行姦偽也。(卷二 尚書)

【註釋】①期:邀約;約定。②載:行;施行。

【白話】身居尊位的人沒有與驕縱相約(但不知不覺就有了驕態);享有福祿的人沒有與奢侈相約(但不知不覺就染上奢侈)。(以驕傲奢侈的態度立身行事,就會招致敗亡。)應當恭謹節儉,才能樹立德業,不要做詭詐虛假之事。

柳下惠①為士師②,士師,典獄之官也。三黜③。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④而事人,焉⑤往而不三黜?苟直道以事人,所至之國,俱當復三黜。枉道⑥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⑦?」(卷九 論語)

【註釋】①柳下惠:姓展,名獲,字禽,魯大夫,食邑於柳下,有賢名,死後諡為惠。②士師:古代執掌禁令刑獄的官名。③黜:音「觸」,chù ㄔㄨˋ。貶降,罷退。④直道:正直之道。⑤焉:何。⑥枉道:違背正道。⑦父母之邦:父母所居的本國,即指祖國。

【白話】柳下惠任(魯國)執掌禁令刑獄的官職,無罪而三度被貶職。有人說:「你不可以離開魯國嗎?」柳下惠說:「我以正直之道事奉人君,到哪一個國家不會被三度免職呢?如果我違背正道去事奉人君,又何必要離開祖國呢?」

世祖①因言次②謂威曰:「卿清孰如父清?」對曰:「臣不如也。」世祖曰:「以何為勝邪?」對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及遠也。」(卷三十 晉書下)

【註釋】①世祖:晉武帝司馬炎。②言次:言談之間。

【白話】武帝司馬炎在言談間問胡威道:「你和你父親相比,誰更清廉?」胡威回答說:「臣不如父親清廉。」武帝問道:「為什麼說他勝過你呢?」胡威回答說:「我父親清廉唯恐別人知道,而我清廉卻唯恐別人不知道,這是我遠遠不如父親的地方。」

子罕①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卷五 春秋左氏傳中)

【註釋】①子罕:樂喜,子姓,樂氏,字子罕,是春秋時期宋國的卿,於宋平公時任司城,故又稱司城子罕。

【白話】子罕說:「我把『不貪』看作寶物,你把玉石看作寶物。如果你把玉石送給我,我們兩人就都喪失了寶物,倒不如各人保有自己的寶物。」

亮自表①後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②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③,隨身衣食,悉仰於官。若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④,以負陛下。」及卒,如其所言。(卷二十七 蜀志)

【註釋】①自表:自上奏章。②薄田:貧瘠的田。有時也用以謙稱自己的田地。③調度:徵調賦稅。④贏財:餘財。

【白話】諸葛亮曾向後主上表說:「臣在成都有桑樹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家中子弟的衣食已有餘裕。至於臣在外任職,沒有徵調其他財物、賦稅作為收入,隨身衣食都依賴朝廷供給。如果臣有一天死去,不讓家中有多餘的布帛、家外有多餘的財產,以致辜負陛下的信任。」到諸葛亮去世的時候,正像他所說的那樣。

歷觀古今功名之士,皆有積累殊異①之跡,勞身苦體,契闊②勤思,平居不惰其業,窮困不易其素③。(卷二十八 吳志下)

【註釋】①殊異:奇特、不尋常。②契闊:契音「竊」,qiè ㄑㄧㄝˋ。勤苦。③不易其素:不改變平時的修養及志向。

【白話】縱觀古往今來有功於社會國家的人士,都積累了特異不凡的事跡,他們勞累身體,承受艱辛勤奮思考,平常生活不荒廢學業,遭遇窮困也不改其志。

楊震字伯起,弘農人也。遷東萊太守。道經昌邑,故①所舉茂才②王密為昌邑令,謁③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④震。震曰:「故人⑤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卷二十三 後漢書三)

【註釋】①故:過去、從前。②茂才:秀才。因避漢光武帝名諱,改秀為茂。③謁:音「業」,yè ㄧㄝˋ。④遺:音「位」,wèi ㄨㄟˋ。給予、饋贈。⑤故人:對門生故吏的自稱。

【白話】楊震,字伯起,弘農人。遷官東萊太守。赴任途中經過昌邑,以前所推薦的秀才王密擔任昌邑縣令,前來晉見,到了晚上,王密身帶黃金十斤來送給楊震。楊震說:「身為老友的我了解您的為人,而您卻不了解我的為人,這是為什麼呢?」王密說:「在黑夜裡沒有人知道的。」楊震說:「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您知道,怎麼說沒人知道呢?」

分享至: